关于生平,卡尔维诺写道:“我仍然属于和克罗齐一样的人,认为一个作者,只有作品有价值。因此我不提供传记资料。我会告诉你你想知道的东西。但我从来不会告诉你真实。”
1923年10月15日生于古巴,1985年9月19日在滨海别墅猝然离世,而与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
父母都是热带植物学家,“我的家庭中只有科学研究是受尊重的。我是败类,是家里唯一从事文学的人。”
少年时光里写满书本、漫画、电影。他梦想成为戏剧家,高中毕业后却进入大学农艺系,随后从文学院毕业。
1947年出版第一部小说《通向蜘蛛巢的小径》,从此致力于开发小说叙述艺术的无限可能。
曾隐居巴黎15年,与列维—施特劳斯、罗兰·巴特、格诺等人交往密切。
1985年夏天准备哈佛讲学时患病。主刀医生表示自己未曾见过任何大脑构造像卡尔维诺的那般复杂精致。
艾伦•金斯堡的胡子2009-10-20 19:40:40 卡尔维诺游美国时,拜访了不少名人,其中有艾伦•金斯堡。他并不太喜欢他,那“恶心的大胡子”,卡尔维诺不无厌恶地说,“跟他一起出现的全是满脸胡子更为脏乱的‘敲打的一代’”——大陆译作“垮掉的一代”——“敲打的一代”的未...
评分卡尔维诺认为“一个作者只有作品有价值”,所以他“不提供传记资料”。可是我太想了解这位我无比崇敬的大师的生平了,于是我跑到图书馆K打头的书架前搜寻,没想到这可怜的图书馆连一本我的大师的传记都没有(或许是真的没有人敢写?),一转头,我却发现了久觅未得的这本《巴黎...
评分卡尔维诺认为“一个作者只有作品有价值”,所以他“不提供传记资料”。可是我太想了解这位我无比崇敬的大师的生平了,于是我跑到图书馆K打头的书架前搜寻,没想到这可怜的图书馆连一本我的大师的传记都没有(或许是真的没有人敢写?),一转头,我却发现了久觅未得的这本《巴黎...
评分摘自《努努书坊》 作者:庄铭啸 时报“大师名作坊”,模仿蓝小说的“村上春树模式”,开始出版一系列卡尔维诺作品,真是值得欣喜的事。终于,卡尔维诺迷们不必再去四处打听搜罗各出版社的卡氏散译啦。 这本打头阵的《巴黎隐士》,在封面标榜“卡尔维诺自传”,却不...
评分脸的事业2009-10-19 22:50:22 1950年代末卡尔维诺游美国,留下一叠厚厚的日记,死后由卡尔维诺夫人发掘,连同其他访谈,整理成《巴黎隐士》出版。这大概违背了作者本意,但未尝不是我辈读者之幸。其中的美国游记,作者生前已二校样了,然而却临阵反悔,“我决定不出版该书,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