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一個精采的組合,交織出一場有趣的實驗,一部心理治療的經典。當全球聞名的精神科醫師,遇見充滿才華的年輕作家病患,他們在私密的診療室裡,如何展開心靈探索的漫長旅程?故事開始於一通電話。多年前的某一天,亞隆醫師的電話響起,對方以微弱的聲音自我介紹。她名叫金妮,當時二十三歲,剛剛從紐約來到加州,被診斷為「精神分裂」或「邊緣性人格」,需要持續性的心理治療。亞隆醫師跟她會面,發現她的自我界限模糊、有被虐傾向,心中充滿自責,經常作惡夢,一輩子都否定自己的需求與快樂。她是個年輕的作家,卻看不見自己的才華,渴望穩定的愛情,卻無法與人親密交流。亞隆醫師被金妮莫名吸引,想要幫助她找回自我,金妮則像個孩子依戀父母一樣,以絕對的崇拜來依賴他。亞隆安排金妮參加團體治療,經過一年半卻進展有限。顯然金妮需要一對一的個別治療,但她沒有錢,也失去寫作的動力。亞隆對這個難纏的病患有一份特殊的感情,因此提出一個充滿創意的建議:他要金妮在每週一次的會談後,寫下心得報告,作為診療費用。更有趣的是,亞隆的太太身為文學及歷史學教授,她對這個點子深感興趣,鼓勵亞隆也寫下自己的診療心得,以便跟金妮的報告作對照。這樣的書寫,是為了整理自己的感受和思緒,而不是寫作比賽,因此亞隆和金妮約定,雙方的報告都存在祕書那兒,半年後才可以互看。如此一來,雙方都可以自由書寫,完成了這份珍貴的心理治療全程記錄,仔細記載了治療師和年輕作家之間長達二十個月,共同探索心靈黑洞的真實足跡。
本書內容順著日期排列,讀者可以看見金妮對自我的懷疑、對親密關係的迷惘、對治療的膠著,但也可以從字裡行間看見她的創作天分、可愛及善良。同時,我們更可以窺見精神科醫師的內心世界,他的思考、猶豫、自我剖析、英雄主義以及治療策略。隨著治療時間的進展,我們看到金妮逐漸有了改變,變得比較清晰穩定,更懂得珍惜和肯定自己,我們也隨之感到喜悅,忍不住為金妮和亞隆鼓掌喝采。本書是亞隆醫師最有名的經典作品之一,喜歡亞隆作品的讀者,以及對心理治療、心靈寫作感到好奇的人,千萬不可錯過。
推薦:吳就君、陳登義、陳秉華、呂旭亞
不是心理专业,仅仅作为一个心理咨询中的一个来访者来谈谈自己的感受吧。之所以看这本书,是因为最近和我的咨询师讨论到了移情的话题,我觉得我对移情的理解还不是很深刻,或者说有点片面(之所以说片面,是因为我之前对移情的理解是觉得如果来访者对咨询师产生移情,产生感情...
评分之前这本书已经读了很久,总是随便翻开一页,读上几个治疗小节,每每读得很受用,从不同的角度有所收获,对来访者人际模式的理解,移情反移情的感受,治疗师的干预,等等。这一次下决心要从头到尾好好读一遍,却读得痛苦不堪。也很自然,这好比对这样一个“边缘性”病人进行大...
评分 评分从崇拜到麻木也许就是学习的过程:YALOM的书差不多都一个调调儿了,作为存在心理学大师,这本书也许只是芸芸杂谈中一本让我犯困的书。也许是审美疲劳,也许是对长篇的缺乏耐心,也许这本书只是YALOM作为一个心理学家朝向文学方向的一次写作挑战。总之三个字:没看完。。
评分可爱的金妮,可爱的雅隆。已经不再是一个咨询师和一个咨客的对话了,只是两个人,用自己的心感受对方的心...那么亲,那么近...很多感动,等你来体验~~
评分看到自己
评分可爱的金妮,可爱的雅隆。已经不再是一个咨询师和一个咨客的对话了,只是两个人,用自己的心感受对方的心...那么亲,那么近...很多感动,等你来体验~~
评分无力感,真实的咨询过程,几次觉得读不下去,被强烈的反移情所影响,同时唤起作为一枚咨询师同样经历的失落与自我否定。袒露自我的脆弱需要多么的强大,特别是一名被放置在完美幻想位置的咨询师。而耐心,专注于当下的关系却永远是重要且卓有成效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