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雷厄姆·格林(Graham Greene,1904—1991),英国作家。 格林于1904年生于伯克汉斯泰德,1929年即他改信天主教后3年, 发表了他的第一部小说《内心人》,但直到1932年《斯坦布尔列车》一书问世,评论界才开始承认他的作品。
格林在小说中十分注重探讨信仰危机和犯罪问题,其受欢迎程度历久不衰。包括《布赖顿硬糖》和《第三者》在内的许多小说已被拍成影片,十分成功。
WITH AN INTRODUCTION BY J.M. COETZEE A gang war is raging through the dark underworld of Brighton. Seventeen-year-old Pinkie, malign and ruthless, has killed a man. Believing he can escape retribution, he is unprepared for the courageous, life-embracing Ida Arnold.Greene’s gripping thriller, exposes a world of loneliness and fear, of life lived on the ‘dangerous edge of things’. (20040624)
『整本给我的感觉很凌乱。第一次看这种题材的小说。稍显沉重。不是我的菜。很好奇。怎么会有艾达一般的女人存在?看完电影。果然。再次肯定不是我的菜。。。看到一半就很难过了。沉闷的紧。』 生活是照射在床头的阳光,是葡萄酒,是与意中人的意外重逢。 ...
评分10月4 号到现在读完。又回到读格林的时光,迷人让人沉醉。 我读的这本《布莱顿棒糖》是上海译文2008年的版本,译者: 姚锦清 / 傅惟慈(校) ,书前有库切英文版导言(傅惟慈译)书后又傅惟慈先生的校后记。书本身398页。 《布莱顿棒糖》是格林自己说的严肃小说,因...
评分黑尔的幽灵 黑尔预感到自己死期将至,在死前一天他跟完全陌生的酒吧舞女艾达在一起,在死亡的刺激下黑尔将浓烈的情感与一种深深地宿命感传递给了艾达。这种浓烈不羁的感情正是艾达所向往的,而神奇的“黑孩子”将艾达心中黑尔的形象提升到了神的境界。艾达孤身一人在黑帮阴影...
评分当《布赖顿棒糖》出版的时候,格雷厄姆.格林的好友,作家伊夫林.沃评论说,本书“所刻画的彻底堕落的年轻人,是对现代人脆弱的神经的一个挑战。平基完全应该下地狱”。这个判断代表了大多数人对这本书的观点。就连格林在1951年接受采访时也说,他写过一本小说,写的是一个该下...
没有奇迹,世界该多么晦暗残忍。 喜欢电影的那个结局。 小说结局没有明写,所以就代入电影的结局好了。
评分@2019-04-07 00:02:37
评分@2019-04-07 00:02:37
评分没有奇迹,世界该多么晦暗残忍。 喜欢电影的那个结局。 小说结局没有明写,所以就代入电影的结局好了。
评分总算把这本也看完啦。。依旧是皮胖喜欢的书【你就不会看点其他的了吗!!】好悲伤好无奈的故事啊~~~(>_<)~~~~对于在阴沟里玩虐恋的情人来说,对与错的概念都太奢侈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