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佛教傳入西藏開始介紹,對藏傳佛教的發展歷史、喇嘛教的特徵、喇嘛教的重要教派、僧伽的生活、民間宗教及苯教等西藏宗教領域均有廣泛而深入的深討,是目前國內有關西宗教的著作中,資料最豐富,立論最完整,最具代錶性的藏學經典! 這本書的作者是當代最著名的藏學專傢圖齊,他一生中有關西藏的專著有十多部、論文一百多篇。此書1970年德文譯本一齣,便轟動國際藏學界,各國學者給予相當高的評價。
硃塞佩·圖齊(Giuseppe·Tucci,1894—1984),意大利著名藏學傢。
1894年6月齣生於意大利馬切拉塔,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曾應徵服役,1919年10月退役,同年畢業於羅馬大學文學係,並進入國會圖書館工作。1925年至1930年,圖齊以意大利駐印度外交使團成員身份,在印度國傢大學和加爾各答大學教授意大利文、中文。1929年當選意大利皇傢學院院士。1930年被聘為意大利那不勒斯東方大學中國語言文學首席教授。1932年起擔任羅馬大學文學與哲學係印度和遠東宗教哲學教授,1964年退職,1969年退休,1970年成為榮譽教授,1984年於意大利蒂沃利逝世。
圖齊一生論著極多,關於藏學的主要有:《拉薩和喇嘛教》、《西藏的寺院》、《圖齊西部藏區學術考察報告》、《印度西藏》、《論西部藏區發現的一些青銅器》、《那若巴傳奇序說》、《西藏的聖湖》、《西藏的聖山》、《西藏香客在斯瓦特河榖的旅行》、《天主教使團和西藏》、《西藏畫捲》、《曼荼羅的理論和實踐》、《江孜和西部藏區的民歌》、《喇嘛教醫學》、《去拉薩及其更遠處》、《吐蕃贊普的陵墓》、《1952年去木斯塘的旅行》、《西藏宗教史》、《在尼泊爾兩次科學考察的初步報告》、《作為一名梵文學者的五世達賴喇嘛》、《內貝斯基〈西藏的鬼怪和神靈〉評論》、《西藏:雪域》、《西藏的宗教》等。其中部分專著和論文已譯成漢文介紹給中國讀者,受到學術界的重視。
其中《印度西藏》(即《梵天佛地》係列)一書分為四捲,分彆於1932年、1935年、1936年、1941年齣版:
1、西藏、印度和西方的佛塔和擦擦;
2、西部藏區的寺院和它們的藝術特徵之一;
3、西部藏區的寺院和它們的藝術特徵之二;
4、江孜和它的寺院,此捲又分三冊。
虽然在译者序言里, 已经说过要将包含大量藏文的意大利作品翻译成中文很不容易, 但是将"尼泊尔"翻译成"尼婆罗", 将"赤松德赞"翻译成"墀松德赞", 这会让不了解读者很迷茫, 和约定俗成的地名人称对不上号. 排除这个翻译问题, 通过这本书还是会对藏传佛教的方方面面有个全面的了解的.
評分虽然在译者序言里, 已经说过要将包含大量藏文的意大利作品翻译成中文很不容易, 但是将"尼泊尔"翻译成"尼婆罗", 将"赤松德赞"翻译成"墀松德赞", 这会让不了解读者很迷茫, 和约定俗成的地名人称对不上号. 排除这个翻译问题, 通过这本书还是会对藏传佛教的方方面面有个全面的了解的.
評分虽然在译者序言里, 已经说过要将包含大量藏文的意大利作品翻译成中文很不容易, 但是将"尼泊尔"翻译成"尼婆罗", 将"赤松德赞"翻译成"墀松德赞", 这会让不了解读者很迷茫, 和约定俗成的地名人称对不上号. 排除这个翻译问题, 通过这本书还是会对藏传佛教的方方面面有个全面的了解的.
評分最有价值的还是对于藏传佛教教理和苯教的部分. p11 从宗教观点来看,低下阶层最为顽固倔强和最为保守.(m主义? p16 成就派和禅宗之间的差异主要不在于教理的特定原则,而在于成就派强调修习瑜伽和巫术的特殊要求. p29 阿底峡等,印度大师大量进入吐蕃的时间段,决定. p41 藏传佛教中...
評分虽然在译者序言里, 已经说过要将包含大量藏文的意大利作品翻译成中文很不容易, 但是将"尼泊尔"翻译成"尼婆罗", 将"赤松德赞"翻译成"墀松德赞", 这会让不了解读者很迷茫, 和约定俗成的地名人称对不上号. 排除这个翻译问题, 通过这本书还是会对藏传佛教的方方面面有个全面的了解的.
內容繁瑣,不適閤入門,且譯文很糟
评分內容繁瑣,不適閤入門,且譯文很糟
评分內容繁瑣,不適閤入門,且譯文很糟
评分內容繁瑣,不適閤入門,且譯文很糟
评分內容繁瑣,不適閤入門,且譯文很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