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英國女子蘇珊•巴頓,在航海中遇到船員暴動,她被棄置在一條小船上,漂流到大西洋上的某座小島。一個名叫魯賓遜•剋魯索的人救瞭她。魯賓遜•剋魯索(也就是知名小說《魯賓遜漂流記》的主人翁)統治這座小島,此外還有一名啞巴僕人--星期五。一年後,蘇珊被解救而返迴倫敦。她帶著星期五來到作傢丹尼爾•狄福(《魯賓遜漂流記》作者)麵前,希望作傢能寫下他們的故事。然而,作傢卻發現瞭另一個全然不同的故事,並想要「在所有實質事物中揭露真相」。這也是在《仇敵》一書中,作者柯慈想要探討的議題。本書是《魯賓遜漂流記》的變異體,也是一本關於藝術與生活的寓言。風格迥異於柯慈以往的作品。他藉由對《魯賓遜漂流記》的思考,檢視故事本身與其欲傳達的意義之間,所產生的巨大鴻溝;以及說話與瀋默、奴役與被奴役、故事與說故事者等等的關係。美國〈齣版傢週刊〉更認為,《仇敵》隱喻著毒化南非的邪惡社會教條,在主角間的互動關係中呈現齣來。
柯慈(J.M. Coetzee)
1940年齣生於南非開普敦;1956年取得開普敦大學文學及數學學位;1965年至美國奧斯汀德州大學攻讀語言學博士;1972年返迴南非,擔任開普敦大學文學以及語言學教授。身為南非開普敦大學的大眾文學教授,柯慈獲得瞭許多文學獎,包括CAN獎(南非第一文學獎)、英國布剋獎,還有愛爾蘭時報國際小說獎。著作包括《昏暗之地》(1974)、《在國傢心中》(1977)、《等待野蠻人》(1982)、《麥可K的生命與時代》(1983)、《仇敵》(1986)、《彼得堡的主人》(1994)、《雙麵少年》(1997)、《屈辱》(1999)等。其中《等待野蠻人》於1982年齣版時,被《紐約時報書評》讚譽為「真正的文學钜作」。柯慈的四本連續小說,包括贏得普立茲獎的《麥可K的生命與時代》,都為他贏得瞭高度評價與讚賞,2003年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堪稱為南非國寶級作傢。
一个符合现代审美的偷生者 在库切那儿,不存在刻意地虚构,一切只是按照他的方式和理解去“还原”。在《福》中,主人公作为叙事者是一名女性(要知道,女性在《鲁滨逊漂流记》这部18世纪英国标榜成功男人的小说中所没有的),库切在书中用主人公“苏珊•巴顿”的话解释了...
評分写的是真的好,非要说的话,我觉得这本《福》是最适合拿来做阅读和理解库切的文本。在《福》里,通过对女性讲述者苏珊·巴顿的解构和分析,我们甚至可以看出库切作为知识分子所应有的政治承诺与担当。 《福》当然是一本从书名到小说的结尾最后一句“他的嘴张开了,从里面缓缓流...
評分 評分Foe:J.M.库切 关于福 : tips: 什么是后殖民主义? 后殖民主义(postcolonialism)又叫后殖民批判主义(postcolonial criticism)。事实上,与其说后殖民主义是一系列理论和教义的策源地,不如说它是一个巨大的话语场,或“理论批评策略的集合体”。在其中,所有的话语实践都基...
評分这本是 鲁滨逊漂流记 的改写与解构。是我目前所读到的最厉害的解构和后殖民主义作品。 当然完全可以看做是反讽,是第三世界文明对西方主流文明的反抗,也是一个作者对自己作者身份的解构和反抗。 库切作为作家之外真的是非常厉害的学者,这本书里面用到的方法技巧都是十分不凡...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