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德國人的故事

一個德國人的故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左岸文化
作者:賽巴斯提安.哈夫納
出品人:
页数:380
译者:周全
出版时间:2005-3
价格:NT$350
装帧:平裝 / 25K / 普級 / 單色印刷
isbn号码:9789867854889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历史
  • 納粹
  • 德國
  • 二战
  • 歷史
  • 德国
  • 紀實
  • 社会
  • 德国历史
  • 个人传记
  • 二战回忆
  • 移民故事
  • 家族史
  • 战争创伤
  • 文化融合
  • 人性探索
  • 欧洲往事
  • 心灵成长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作者哈夫納為德國赫赫有名的新聞記者、政論家及歷史學家。本書為德國2000年年度暢銷書,甚至被評為是「當年最有價值的出版品」,作者也被譽為是德國的「道德良心」。本書從小人物的觀點,生活化的方式來挖掘德國之所以會成為滋生法西斯納粹主義溫床的原因。哈夫納曾於幼年及青年時期先後經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一九二三年勢如奔馬的通貨膨脹、各政治黨派的激化以及納粹主義的崛起。縱使其本人未嘗因政治或種族因素而遭受迫害,哈夫納仍自視與「第三帝國」進行決鬥,並於一九三八年流亡英國。

本回憶錄完成於一九三九年,乃作者針對其人生第一個三十年所遺留下來之文稿。年輕的哈夫納於流亡時期得以保持客觀立場,同時基於親身經歷所獲致的印象,以銳利目光預見了即將成形的災難。而凡是不想對這場災難視而不見的人,其實早在一九三三年以前即可加以認知。

《紐約時報書評》:「震撼人心...一部曠世傑作。」

《華爾街日報》:「第一流的傑出回憶錄。」

南方朔:「本書將來一定會被證明是一部永恆的良心經典,見證著一個邪惡政權與集體瘋狂時代興起的深層原因。」

德國《法蘭克福通論報》書評:「哈夫納讓人明白,希特勒為何能夠上台。」

中部德國廣播電台:「這本青年時代的回憶錄,以難得一見的方式,精確而深刻地描繪出納粹主義崛起的時代氛圍。」

Lord Weidenfeld:「哈夫納的《挑戰希特勒》,是一本最出色、最富想像力的書籍,是我們所出版過的最重要書籍。」──本書英文版發行人

(《挑戰希特勒》[Defying Hitler]即為本書的英文版書名。)

紐西蘭Wanganui圖書館:「哈夫納撰寫偉大歷史論述並將讀者如身歷其境般帶入當時日常生活之能力,令人嘆為觀止。這是一本非凡的……每個人都必須一讀的著作。」

德國亞馬遜網站:「難得有書籍讓評介人員閱讀之後,面對大量值得引用的句子卻不知所措,本書即為其中之一。」

作者简介

賽巴斯提安.哈夫納(Sebastian Haffner, 1907-1999)

法學博士,一九三八年移居英國,於《觀察家報》擔任記者。一九五四年返回德國後,曾先後為《世界報》及《明星週刊》撰稿,成為德國最著名政論家。哈夫納著有一系列以歷史為主題的暢銷書,其中包括《溫斯頓.邱吉爾》(1967)、《阿道夫•希特勒》(1979)、《不含傳說的普魯士》(1979)、《歷史變奏曲》(1985)、《從俾斯麥到希特勒》(1987)等。賽巴斯提安.哈夫納(Sebastian Haffner)曾於幼年及青年時期先後經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一九二三年勢如奔馬的通貨膨脹、各政治黨派的激化以及納粹主義的崛起。縱使其本人未嘗因政治或種族因素而遭受迫害,哈夫納仍自視與「第三帝國」進行決鬥,並於一九三八年流亡英國。

本回憶錄完成於一九三九年,乃作者針對其人生第一個三十年所遺留下來之文稿。年輕的哈夫納於流亡時期得以保持客觀立場,同時基於親身經歷所獲致的印象,以銳利目光預見了即將成形的災難。而凡是不想對這場災難視而不見的人,其實早在一九三三年以前即可加以認知。

德國「聯邦檔案處」於整理哈夫納遺作的過程中,意外發現了當年的手稿,其中包括迄今仍殘缺不全的第二十五章,以及散逸的三十五至四十章。這些文件皆已錄入本增訂版,使得全書恢復了哈夫納一九三九年收筆時的全貌。

目录信息

推薦序 - 替邪惡的可能性驅魔 南方朔
推薦序 - 但願不是集體精神崩潰的前夕 許倬雲
譯序 - 良知即為其心中之尺度 周全
第一部 序幕
一、啞謎
二、歷史事件的不同強度
三、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四、一場國家大戲
五、十一月革命與德皇退位
六、革命的破壞者與「義勇軍」
七、內戰的「戰火洗禮」
八、卡普政變
九、拉特瑙部長遇刺身亡
十、群魔亂舞的一九二三年
十一、平淡的史特雷斯曼時代
十二、「體育病」
十三、史特雷斯曼之猝逝──末日的開端
十四、嚴峻的布呂寧時代
十五、準備就緒
第二部 革命
十六、我的父親──普魯士清教徒
十七、假革命(一九三三年二月)
十八、柏林的嘉年華舞會
十九、國會大廈縱火案
二十、「第三帝國」的誕生(一九三三年三月)
二十一、生活正常如昔
二十二、真革命
二十三、柏林高等法院的沈淪(一九三三年三月三十一日)
二十四、查莉──兩段奇特的插曲
二十五、抵制猶太人的行動與法朗克.蘭道之流亡
第三部 告別
二十六、什麼是真正的歷史事件?
二十七、與狼共嗥(一九三三年四月)
二十八、舊世界的解體
二十九、三種「置身事外」的誘惑
三十、一群朋友的分崩離析與「科佩尼克大屠殺」
三十一、自己祖國之內的流亡者
三十二、異族統治是否勝過納粹統治?
三十三、不真實的夏天
三十四、泰蒂重返柏林
三十五、你怕我,我怕你──「第三帝國」的精髓
三十六、抵達裕特堡候補文官營區
三十七、裕特堡的「世界觀教育」
三十八、「我」而今安在?
三十九、被「同志化」的德國人
四十、兩個狂歡晚會
附錄
- 後記
- 對增訂版的說明
- 年表
- 譯名對照表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书写到1933年的德国,大概写了为社么一个理性自由正常的国家和人民会允许出现纳粹这种东西并到最后任其发展成一个怪物。作为当代人,1933年之后发生的事情我已经明了,过程惨烈,结局喜人。 同时,作为一个当代人,为社么会对书中描写的众生相丝毫不陌生呢? 真是令人纳闷呢!...  

评分

终于看了《一个德国人的故事》。看过很多版本的历史分析,然而宏观角度看总像是一个接一个突如其来的巨变,个人生活却道出残忍而漫长的真相:在十几年间,数百万人脚下的土壤是如何一点点流失,呼吸的空气一天天被抽走。而原本高尚温和的人如何一点点放弃自我,集体沉沦。 ”虽...  

评分

终于看了《一个德国人的故事》。看过很多版本的历史分析,然而宏观角度看总像是一个接一个突如其来的巨变,个人生活却道出残忍而漫长的真相:在十几年间,数百万人脚下的土壤是如何一点点流失,呼吸的空气一天天被抽走。而原本高尚温和的人如何一点点放弃自我,集体沉沦。 ”虽...  

评分

终于看了《一个德国人的故事》。看过很多版本的历史分析,然而宏观角度看总像是一个接一个突如其来的巨变,个人生活却道出残忍而漫长的真相:在十几年间,数百万人脚下的土壤是如何一点点流失,呼吸的空气一天天被抽走。而原本高尚温和的人如何一点点放弃自我,集体沉沦。 ”虽...  

评分

这种题材的书,看的时候你会时不时义愤填膺,也会不停扼腕叹息……可回过头来想,在那种要求抹杀个人思想性格特点而过集体同志生活的时代,当中每一个人连跑龙套的资格也没有,完全任人摆布,唯命是从。“在当时杀机四伏的恶劣环境下,只要有谁能够坚持立场,威武不屈,那就已...  

用户评价

评分

閱於2018年5月24日

评分

具体而微又不乏深刻洞见的个人回忆,既表明出作者个人的态度,又勾勒出一战和魏玛时期德国普遍的社会氛围和大众情绪,同时还兼有一些颇为切中要害的评论。与哈夫纳其他的作品相较,这本书对很多著名事件往往一笔带过,却有着更多的个人感受和青年盛气,不仅文字别有味道,也展现出宏大历史对个人生活的冲击及其激起的反弹。

评分

具体而微又不乏深刻洞见的个人回忆,既表明出作者个人的态度,又勾勒出一战和魏玛时期德国普遍的社会氛围和大众情绪,同时还兼有一些颇为切中要害的评论。与哈夫纳其他的作品相较,这本书对很多著名事件往往一笔带过,却有着更多的个人感受和青年盛气,不仅文字别有味道,也展现出宏大历史对个人生活的冲击及其激起的反弹。

评分

到底要具有怎樣的嗅覺和視野,才能寫出這樣的文字。

评分

閱於2018年5月24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