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与秧鸡

羚羊与秧鸡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1939-),加拿大诗人、小说家,1939年11月18日出生加拿大首都渥太华,在家排行老二,有一兄,一妹。父亲是森林植物学家,母亲毕业于多伦多大学,主修家政。阿特伍德七岁时,全家移居多伦多,父亲则任教多伦多大学。

阿特伍德就读于里赛高中时即展露文才,在校刊发表散文及诗作,之后就读多伦多大学的维多利亚学院,师事诺若普·佛莱等教授。毕业时荣获伍卓·威尔森(Woodrow Wilson)奖学金,继续在哈佛大学攻读维多利亚时期英国文学,师承杰隆·巴克利,二十三岁获硕士学位,随即留在哈佛攻读博士课程。1966年自从她的第二本诗集《圈戏》出版后,阿特伍德在加拿大文学界就声名大噪。目前阿特伍德与小说家格姆·吉伯森及女儿洁思定居多伦多市。

在阿特伍德的诗作中,举凡《圈戏》、《在那国度的动物》、《苏珊娜·慕迪的札记》、《诗选》、《双首诗选》及《不见月亮的期间》等,都呈现女性观察入微,深入心灵意识的层面,主题也多围绕“在一个瞬息万变、诡谲的世界里,如何保持清晰意识及自主性”的课题。

1976年的《女法师》、1986年的《贴身仕女的故事》、1988年的《猫眼》、1993年的《强盗新娘》、1996年《别名格雷斯》及近作2000年8月出版的《盲刺客》皆以独特的阿特伍德叙事手法、复杂的情节铺陈以及女性意识的勾勒,吸引广大的读者。

出版者:译林出版社
作者: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出品人:
页数:386
译者:韦清琦、袁霞
出版时间:2004.12
价格:20.8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806578087
丛书系列:外国文学最新佳作丛书
图书标签:
  •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 科幻 
  • 反乌托邦 
  • 小说 
  • 加拿大 
  • 羚羊与秧鸡 
  • 阿特伍德 
  • MargaretAtwood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这是一部小说。作者是以小说的形式,表达她对未来世界滥用生物技术的极度担忧。和西方许许多多已经问世的科学幻想作品一样,本书中所展示的未来世界,也是愁云惨雾,暗淡无光,一片人类社会的“末世”场景。

——那时政府似乎已经退隐到无足轻重的地步了,各个大公司建立了自己的“大院”,里面试验室、宿舍、学校、医院、商店、色情场所等等一应俱全,有自己的警察,简直就如同国中之国。

——生物工程似乎成为小说中唯一的科学技术。

——所有的疾病都已经可以被消灭,但是制造药品的大公司为了让人们继续购买药品,不惜研制出病毒并暗中传播。如果有人企图揭发这种阴谋,等待他的就是死亡。

——文学艺术已经遭到空前的鄙视,只有科学技术(其实只有生物工程)成为天之骄子。这实际上象征着如今我们已经看得相当清楚的趋势。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恐怕《羚羊与秧鸡》更加确凿了很多人对于玛格丽特宗教信仰的定义:“悲观的泛神论”,诚然这样一种说法容易使人误解。按照玛格丽特本人的说法,她提出了一种质疑“作为一个物种,我们是否具备了感情的成熟与智慧来正确使用我们强大的工具?”这种工具便是科学。 阅读《羚羊与...  

评分

末世男女 比不上盲眼刺客 比不上阿比不上阿 真的沒想像中好看 關於瘟疫文學或科技基因工程過度發展的世界 我還是比較喜歡清水玲子的輝夜姬 (對了,輝夜姬是漫畫) 瑪格麗特也寫詩

评分

科幻小说似乎最遁世,政治纪实仿佛最像刺。棉花糖和绵里针的评论怎么可能放在一起?同时看完《羚羊与秧鸡》和《我们最幸福》后,读到的共通点其实非常鲜明:反乌托邦。 看刘慈欣的书单,就能明显感觉到在思想上升的交汇处,写作的形式只是为内容服务,科幻想象与政治寓言的结局...  

评分

作品描绘的末世景象让我不寒而栗,人类用冷冰冰的科技来肆意改变上帝的造物时,必将受到惩罚。小说是虚构的,只是作者为读书的人制造的一个大梦魇。但是人类的未来会怎样,这个巨大的梦魇是否会成真呢?  

评分

恐怕《羚羊与秧鸡》更加确凿了很多人对于玛格丽特宗教信仰的定义:“悲观的泛神论”,诚然这样一种说法容易使人误解。按照玛格丽特本人的说法,她提出了一种质疑“作为一个物种,我们是否具备了感情的成熟与智慧来正确使用我们强大的工具?”这种工具便是科学。 阅读《羚羊与...  

用户评价

评分

敌托帮

评分

瓷水槽

评分

看的是港版,竖排所以非常有碍观瞻,翻译也问题很多。这本书等了2年多,并没有让我失望,属于意料之中。折了很多角角,空了摘抄。

评分

太荒凉,太末世,太辐射。

评分

是我搜索的方式不对么?这条目好难搜索出来。结构让人想起《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我觉得反思生物技术的滥用是表象,更多的是对自然环境破坏的拷问和人类的残忍冷酷,当然还有必不可少的女性议题。非常喜欢“血与玫瑰”和“大灭绝”的游戏概念,但是在阿特伍德设定的这个社会里生活真的太绝望了,吃着各种合成食品,居住在公司的大院中,生活的方方面面被人类制造的病毒侵蚀着,破败荒凉毫无希望,所以有更冷血的天才制造出了末日病毒和永生却没有情感的替代人。作为旁观者我可以感受到绝望,可如果有一天我们真的生活在其中的时候,大概也感知不到这样的痛苦了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