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學與胚胎學

組織學與胚胎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學苑齣版社
作者:賁長恩主編
出品人:
頁數:265
译者:
出版時間:2005-3
價格:22.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07706895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組織學
  • 胚胎學
  • 醫學
  • 生物學
  • 解剖學
  • 細胞生物學
  • 顯微鏡
  • 病理學
  • 發育生物學
  • 醫學教材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組織學與胚胎學》內容包括:上皮組織、結締組織、肌組織、神經組織、神經係統、循環係統、免疫係統、消化係統、呼吸係統、泌尿係統、皮膚、感覺器官、內分泌係統、男性生殖係統、女性生殖係統、胚胎學總論等。

著者簡介

圖書目錄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一、組織學與胚胎學的研究內容及意義
二、組織學與胚胎學的研究方法
(一)常用光鏡標本製備技術
1.切片標本的製備
2.塗片、鋪片、磨片標本的製備
(二)幾種特殊顯微鏡的應用
1.暗視野顯微鏡
2.相差顯微鏡
3.熒光顯微鏡
(三)電子顯微鏡
1.透射電鏡
2.掃描電鏡
(四)組織化學和細胞化學
1.一般組織化學
2.熒光組織化學
3.免疫細胞化學
(五)組織培養
(六)放射自顯影
(七)形態計量
1.顯微分光光度術
2.顯微熒光光度術
3.流式細胞光度術
4.圖像分析儀
三、怎樣學習組織學與胚胎學
1.平麵和立體的關係
2.結構和功能的關係
3.從靜態結構瞭解動態變化
4.發生發展和進化的觀點
5.各學科間的相互滲透
四、基本組織
第二章 上皮組織
一、上皮組織的一般特徵及分類
二、被覆上皮
(一)單層扁平上皮
(二)單層立方上皮
(三)單層柱狀上皮
(四)假復層縴毛柱狀上皮
(五)復層扁平上皮
(六)復層立方上皮
(七)復層柱狀上皮
(八)復移上皮
三、上皮組織的特殊結構
(一)上皮細胞的遊離麵
1.微絨毛
2.縴毛
(二)上皮細胞的側麵
1.緊密連接
2.中間連接
3.橋粒
4.縫隙連接
(三)上皮細胞的基底麵
1.基膜
2.質膜內褶
3.半橋粒
四、腺上皮和腺
(一)外分泌腺
1.外分泌腺的一般結構
2.外分泌腺的分類
(二)內分泌腺
五、感覺上皮
六、上皮的再生和修復
第三章 結締組織
一、結締組織的一般特徵及分類
二、固有結締組織
(一)疏鬆結締組織
1.基質
2.縴維
3.細胞
(二)緻密結締組織
1.規則的緻密結締組織
2.不規則的緻密結締組織
(三)網狀組織
(四)脂肪組織
三、軟骨組織和軟骨
(一)軟骨組織
1.間質
2.軟骨細胞
(二)軟骨
1.透明軟骨
2.彈性軟骨
3.縴維軟骨
四、骨組織和骨
(一)骨組織的結構
1.骨質
2.細胞
(二)長骨的結構
1.骨鬆質
2.骨密質
3.骨膜
4.骨髓
5.骨的血液供應
五、骨的發生
(一)膜內成骨
(二)軟骨內成骨
1.軟骨雛形
2.軟骨周成骨
3.軟骨內成骨
(三)骨的再生
(四)影響骨生長的因素
六、血液
(一)血漿
(二)血細胞
1.紅細胞
2.白細胞
3.血小闆
七、淋巴
八、骨髓和血細胞發生
(一)骨髓的結構
1.造血組織
2.血竇
(二)造血乾細胞和造血祖細胞
(三)血細胞發生過程的形態演變
1.紅細胞的發生
2.粒細胞的發生
3.單核細胞的發生
4.血小闆的發生
5.淋巴細胞的發生
6.影響血細胞生成因素
第四章 肌組織
一、骨骼肌
(一)骨骼肌縴維的一般結構
(二)骨骼肌縴維的超微結構
1.肌原縴維
2.橫小管
3.肌質網
(三)骨骼肌縴維的收縮機理
(四)骨骼肌縴維的分類
(五)骨骼肌縴維的再生
二、心肌
(一)心肌縴維的一般結構
(二)心肌縴維的超微結構
三、平滑肌
(一)平滑肌縴維的一般結構
(二)平滑肌縴維的超微結構
(三)平滑肌縴維的肌縮原理
(四)平滑肌縴維的再生
第五章 神經組織
一、神經元
(一)胞體
1.細胞膜
2.細胞核
3.細胞質
(二)突起
1.樹突
2.軸突
二、突觸
(一)化學突觸
(二)電突觸
(三)混閤型突觸
三、神經縴維
(一)有髓神經縴維
1.周圍神經係統的有髓神經縴維
2.中樞神經係統的有髓神經縴維
(二)無髓神經縴維
(三)周圍神經
四、神經末梢
(一)感覺神經末梢
1.遊離神經末梢
2.有被囊神經末捎
(二)運動神經末梢
1.軀體運動神經末梢
2.內髒運動神經末梢
五、神經膠質
(一)中樞神經係統的膠質細胞
1.星形膠質
2.少突膠質
3.小膠質
4.室管膜細胞
(二)周圍神經係統的神經膠質
1.神經膜細胞
2.衛星細胞
六、神經組織的潰變與再生
(一)潰變
(二)神經縴維的再生
1.周圍神經縴維的再生
2.中樞神經縴維的再生
第六章 神經係統
一、神經節
(一)腦脊神經節
(二)植物神經節
二、脊髓
(一)灰質
(二)白質
(三)中央管和室管膜
(四)脊髓的功能
三、小腦皮質
(一)小腦皮質的結構
1.分子層
2.浦肯野細胞層
3.顆粒層
(二)小腦皮質的傳入縴維
(三)小腦皮質神經元之間的聯係和功能
四、大腦皮質
(一)大腦皮質的神經元
1.錐體細胞
2.顆粒細胞
3.梭形細胞
(二)大腦皮質的分層
五、腦脊膜、腦血管腦脊液
1.腦脊膜
2.腦血管
3.腦脊液
第七章 循環係統
一、血管
(一)血管壁的組成成份
1.內皮
2.血管平滑肌
3.血管的結締組織
(二)毛細血管
1.毛細血管的微細結構
2.毛細血管的分類
3.毛細血管與物質交換
(三)動脈
1.中動脈
2.大動脈
3.小動脈
4.大動脈壁的年齡性變化
(四)靜脈
1.中靜脈
2.大靜脈
3.小靜脈
4.靜脈瓣
(五)血管壁的營養血管、淋巴管和神經
(六)微循環
二、淋巴管
1.毛細淋巴管
2.淋巴管
3.淋巴導管
三、心髒
(一)心壁的結構
1.心內膜
2.心肌膜
3.心外膜
(二)心瓣膜
(三)心髒的傳導係統
(四)心髒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經支配
第八章 免疫係統
一、淋巴組織
二、淋巴器官
(一)胸腺
1.胸腺的組織結構
2.胸腺的功能
(二)骨髓
(三)淋巴結
1.淋巴結的組織結構
2.淋巴細胞再循環
3.淋巴結的功能
(四)脾
1.脾的組織結構
2.脾的血液通路
3.脾的功能
(五)扁桃體
三、單核吞噬細胞係統
第九章 消化係統
一、消化管
(一)消化管的一般組織結構
1.粘膜
2.粘膜下層
3.肌層
4.外膜
(二)口腔
1.口腔粘膜的一般結構
2.舌的組織結構
(三)咽
(四)食管
(五)胃
(六)小腸
(七)大腸
(八)闌尾
(九)腸道相關淋巴組織
(十)胃腸胰內分泌係統
(十一)消化管的血管、淋巴管及神經
二、消化腺
(一)唾液腺
1.腮腺
2.頜下腺
3.舌下腺
(二)胰腺
1.外分泌部
2.內分泌部
3.胰島―腺泡門脈係統
(三)肝髒
1.肝小葉
2.門管區
3.肝內血液循環
4.肝內膽汁排齣途徑
5.肝的淋巴
6.肝的功能
7.肝的再生
(四)膽囊
第十章 呼吸係統
一、鼻腔
(一)鼻前庭
(二)固有鼻腔
1.呼吸部
2.嗅部
二、喉
三、氣管與支氣管
1.粘膜
2.粘膜下層
3.夕外膜
四、肺
(一)肺導管部
1.肺內支氣管
2.細支氣管
3.終末細支氣管
(二)肺呼吸部
1.呼吸性細支氣管
2.肺泡管
3.肺泡囊
4.肺泡
(三)肺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經
1.肺的血管
2.肺的淋巴管
3.肺的神經
(四)肺的非呼吸功能
第十一章 泌尿係統
一、腎
(一)腎單位
1.腎小體
2.腎小管
(二)集閤小管
(三)球旁復閤體
1.球旁細胞
2.緻密斑
3.球外係膜細胞
(四)腎間質
(五)腎的血液循環
(六)腎的功能
1.泌尿功能
2.腎的內分泌功能及其他作用
二、排尿管道
第十二章 皮膚
一、皮膚的結構
(一)錶皮
1.基底層
2.棘層
3顆粒層
4.透明層
5.角質層
(二)真皮
1.乳頭層
2.網狀層
二、皮下組織
三、皮膚的附屬器
(一)毛發
(二)皮脂腺
(三)外泌汗腺
四、皮膚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經
1.血管
2.淋巴管
3.神經
五、皮紋
六、皮膚的再生
七、皮膚與祖國醫學的關係
第十三章 感覺器官
一、眼
(一)眼球壁
1.縴維膜
2.血管膜
3.視網膜
(二)眼球內容物
1.晶狀體
2.玻璃體
3.房水
二、耳
(一)外耳
(二)中耳
(三)內耳
1.橢圓囊斑和球囊斑
2.壺腹脊
3.耳蝸管與螺鏇器
第十四章 內分泌係統
一、甲狀腺
(一)甲狀腺濾泡
(二)濾泡旁細胞
(三)甲狀腺濾泡間質
二、甲狀旁腺
(一)主細胞
(二)嗜酸性細胞
三、腎上腺
(一)皮質
1.球狀帶
2.束狀帶
3.網狀帶
(二)髓質
(三)腎上腺的血管和神經
四、垂體
(一)腺垂體
1.遠側部
2.中間部
3.結節部
4.腺垂體的血管分布及其功能意義
(二)神經垂體
(三)下丘腦―垂體―靶器官的相互關係
五、鬆果體
六、胺與胺前體攝取和脫羧係統
(APUD係統)
第十五章 男性生殖係統
一、睾丸
(一)生精小管
1.生精細胞和精子的發生
2.支持細胞
(二)睾丸間質
(三)直精小管和睾丸網
(四)睾丸功能的內分泌調節
二、排精管道
(一)附睾
1.輸齣小管
2.附睾管
(二)輸精管
三、附屬腺
(一)前列腺
(二)精囊腺
(三)尿道球腺
四、陰莖
五、男性計劃生育與男性不育
第十六章 女性生殖係統
一、卵巢
(一)卵泡的發育和成熟
1.原始卵泡
2.初級卵泡
3.次級卵泡
4.成熟卵泡
(二)排卵
(三)黃體的形成和功能
(四)閉鎖卵泡與間質腺
(五)卵巢的血管、神經分布及內分泌功能
二、輸卵管
三、子宮
(一)子宮壁的一般結構
1.子宮外膜
2.子宮肌膜
3.子宮內膜
(二)子宮內膜的周期性變化
1.月經期
2.增生期
3.分泌期
(三)子宮的血管和神經分布
(四)卵巢和子宮內膜周期性變化的神經內分泌調節
(五)子宮頸
四、陰道
五、乳腺
(一)乳腺的一般結構
(二)靜止期乳腺
(三)活動期乳腺
1.妊娠期乳腺
2.授乳期乳腺
第十七章 胚胎學總論
一、受精
(一)受精的條件
(二)受精的過程
(三)受精的意義
(四)體外受精與“試管嬰兒”
二、人胚早期發生
(一)卵裂及胚泡形成
1.卵裂
2.胚泡形成
(二)植入
(三)三胚層的形成
1.內胚層和外胚層的形成
2.胚內中胚層的形成
(四)胚體的形成與三胚層的分化
1.胚體的形成
2.三胚層的分化
三、胚胎各期外形特徵及胚胎年齡的推算
(一)胚胎各期外形特徵、長度和重量
(二)胚胎齡的推算
(三)預産期的推算
四、胎膜與胎盤
(一)胎膜
1.絨毛膜
2.羊膜
3.卵黃囊
4.尿囊
5.臍帶
(二)胎盤
1.胎盤的形態
2.胎盤的構造
3.胎盤的血液循環
4.胎盤的功能
五、孿生、多胎與聯體雙胎
(一)孿生
1.單卵孿生
2.雙卵孿生
(二)多胎
(三)聯體雙胎
第十八章 胚胎學各論
一、顔麵、咽和頸的發生
(一)顔麵的發生
1.鰓弓的發生
2.顔麵的形成
(二)咽和咽囊的發生和演變
1.咽的發生
2.咽囊的演變
3.甲狀腺的發生
(三)口腔的發生
(四)鼻腔的發生
(五)頸部的形成
(六)先天性畸形
二、消化係統和呼吸係統的發生
(一)消化係統的發生
1.原始消化管的發生
2.食管、胃、腸的發生
3.肝與膽的發生
4.胰的發生
(二)呼吸係統的發生
1.呼吸係統原基的發生
2.喉、氣管、支氣管和肺的發生
(三)消化和呼吸係統的先天性畸形
三、泌尿係統和生殖係統的發生
(一)泌尿係統的發生
1.腎和輸尿管的發生
2.膀胱和尿道的發生
(二)生殖係統的發生
1.生殖腺的發生
2.生殖管道的發生
3.外生殖器的發生
(三)泌尿和生殖係統的先天性畸形
四、循環係統的發生
(一)原始心血管係統的建立
(二)心髒的發生
1.心管的發生
2.心髒外形的演變
3.心髒內部的分隔
(三)弓動脈的發生和演變
(四)胎兒血液循環
(五)循環係統的先天性畸性
五、神經係統的發生
(一)中樞神經係統的發生
1.神經管的早期分化
2.脊髓的發生
3.腦的發生
(二)周圍神經係統的發生
1.神經節的發生
2.周圍神經的發生
(三)腦垂體、鬆果體和腎上腺的發生
(四)神經係統的先天性畸形
六、眼與耳的發生
(一)眼的發生
(二)耳的發生
(三)眼、耳的先天性畸形
第十九章 先天性畸形
一、先天性畸形發生
二、先天性畸形的分類
三、先天性畸形發生的原因
(一)遺傳因素
1.染色體數目的畸變
2.染色體結構畸變
3.基因突變
(二)環境因素
1.生物因素
2.化學因素
3.物理因素
(三)綜閤因素
四、緻畸敏感期
五、先天性畸形的預防
(一)遺傳谘詢
(二)選擇最佳生育年齡
(三)加強孕期保健
(四)産前診斷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