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爾多斯盆地西南緣地質特徵及其與秦嶺造山帶的關係

鄂爾多斯盆地西南緣地質特徵及其與秦嶺造山帶的關係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地質齣版社
作者:周鼎武
出品人:
頁數:178
译者:
出版時間:1994-07
價格:9.8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116016798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鄂爾多斯盆地
  • 秦嶺造山帶
  • 地質特徵
  • 西南緣
  • 構造地質
  • 沉積地質
  • 油氣地質
  • 區域地質
  • 地質構造
  • 古生物地質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作者在對鄂爾多斯盆地西南緣的地質構造進行瞭深入研究並提齣新認識的基礎上,首次將其與秦嶺造

山帶的形成演化相結閤,進行瞭多學科的綜閤研究,無論是在研究思路還是在研究方法上均有新的突破。本

書資料翔實,立論有據,為拓寬油、氣勘探領域提供瞭理論根據,對於從事構造地質研究和石油地質研究的野

外地質工作者以及地質院校師生均具參考價值。

著者簡介

圖書目錄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區域地質構造背景
第二章 晚前寒武紀地層劃分對比
一、研究區地層研究存在的主要問題
二、晚前寒武紀地層組成及其劃分
(一)岩石地層主要特徵
(二)古生物資料及其地層意義
(三)同位素年齡
三、區域地層對比
第三章 晚前寒武紀沉積相
一、南曹德組
二、莊河溝組
三、皇坪組
四、昭陵組
五、晚前寒武紀沉積環境
第四章 鄂爾多斯盆地西南緣地質構造特徵
一、構造層劃分
(一)加裏東構造層及其內部亞構造層的劃分
(二)燕山構造層及其內部亞構造層的劃分
(三)喜馬拉雅構造層
二、不同構造層構造變形特徵分析
(一)喜馬拉雅期斷陷作用― 渭河地塹的形成
(二)燕山構造層的衝斷構造及其相應的寬緩褶皺變形
(三)加裏東構造層的強烈擠壓變形及其相應的韌性―韌脆性疊瓦狀衝斷構造
三、鄂爾多斯盆地西南緣地質構造演化過程分析
第五章 鄂爾多斯盆地西南緣與鄰區地質構造演化探討
一、研究區域地質構造演化的思路和方法
二、鄂爾多斯盆地西南緣與鄰區地質構造演化
(一)元古宙裂榖和被動陸緣的形成、發展及其不同方式的構造作用
(二)晚元古代―早古生代東秦嶺再生洋盆的形成發展和加裏東期華北
陸塊南緣增生作用
(三)泥盆紀南秦嶺殘餘海盆的拉張擴展及早海西期的陸-陸斜嚮碰撞和
陸內走滑造山作用
(四)晚古生代-中生代東秦嶺及鄰區不同類型沉積盆地的形成發展和印支期
―燕山期陸內造山作用
(五)東秦嶺及鄰區新生代地殼伸展作用
(六)鄂爾多斯盆地西南緣與秦嶺造山帶的關係及其地質演化
三、有關問題的討論
(一)造山帶作為獨立構造單元的真實含義
(二)秦嶺特提斯海與鄂爾多斯盆地西南緣地質發展的關係
第六章 鄂爾多斯盆地形成化和油氣賦存與秦嶺造山帶的關係
一、早古生代初期秦嶺海被動陸緣盆地的發展與鄂爾多斯區大陸架的形成
二、加裏東早期秦嶺海北緣弧後盆地的形成與鄂爾多斯區陸架分化和奧陶係氣
源岩之形成
三、加裏東晚期秦嶺海北緣弧一陸碰撞造山與鄂爾多斯區抬升侵蝕及風化殼儲
集空間和古地貌圈閉之形成
四、早海西期華北和揚子陸塊碰撞與賀蘭裂榖復活和鄂爾多斯區石炭係―二疊係
烴源岩的形成
五、印支期秦嶺陸內造山與鄂爾多斯盆地西南部抬升及侏羅係底部的石油聚集
參考文獻
圖版及其說明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