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世紀學術著作-美國農業空間結構研究-兼論中國農業商

跨世紀學術著作-美國農業空間結構研究-兼論中國農業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華東師範大學齣版社
作者:蔣長瑜
出品人:
頁數:191
译者:
出版時間:1997-07
價格:14.00元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561716533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美國農業
  • 農業空間結構
  • 美國農業
  • 中國農業
  • 農業商貿
  • 跨世紀著作
  • 學術研究
  • 區域經濟
  • 土地利用
  • 城鄉發展
  • 農業地理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著者簡介

蔣長瑜,男,1941年

11月15日齣生。1962年

畢業於上海市華東師範

大學地理係。現為該校

西歐北美地理研究所教

授。長期從事世界區域

地理教學和科研工作,

發錶《美國農業生産布

局和農業自然資源的閤

理利用》等論文、著作和

譯著30餘篇、本。1982

年因參加《美、蘇、日、

印國土整治經驗》課題

研究,獲國傢農牧漁業

部頒發的貳等科研成果

奬;1993年因編纂《中國

大百科全書》世界地理

捲作齣重要貢獻,獲國

傢新聞齣版署頒發的榮

譽證書。

鄭馳 男,1965年

12月生。1986年畢業於

福建師範大學地理係,

同年就讀於華東師範大

學西歐北美地理研究

所,為區域地理專業的

碩士研究生,1988年轉

為博士研究生,1993年

獲理學博士學位。現為

西歐北美地理研究所講

師,主要從事世界區域

地理的教學和科研工

作.

圖書目錄

目次
前言
上篇
一 美國農業空間結構的基本特徵――區域專門化
(一)以玉米帶為中心的全國專門化農業區網絡
(二)區域專門化的地理基礎
(三)區域專門化形成的曆史進程
二 戰後美國農業空間結構的區際變化
(一)農業用地麵積的區際消長
(二)西部灌溉農業的擴大與發展趨勢
(三)區域專門化的深化
(四)種植業的主要變化
(五)畜牧業的主要變化
三 戰後美國農業空間結構的區內變化(示例研究)
(一)玉米帶
(二)“老棉花帶”
(三)加利福尼亞農業區
四 農業空間結構變化的綜閤分析
(一)自然條件
(二)經濟因素
(三)農業政策
(四)農業科技
(五)交通運輸及其它因素
(六)小結
下篇
一 中美兩國農業生産基本條件和農業發展水平的差異
(一)農業自然資源對農業發展的製約
(二)農業發展速度較快,農産品供需矛盾依然存在
(三)農業勞動生産率和專門化程度低,生産服務體係不夠完善
(四)農業布局集中與分散並存,分散程度高 商品率低
(五)農村産業結構改革初見成效 農業空間結構齣現新變化
二 中國實現農業區域專門化的方嚮和途徑
(一)提高土地生産力 促進農村商品經濟的發展
(二)通過區域耕作製度的優化選擇 實現耕作製度的區域專門化
(三)農業規模經營是實現農業區域專門化的必由之路
(四)發達的運輸、倉儲係統和完善的農業服務體係是實現農業區域專門化的保證
(五)農業商品基地的建設是中國實現農業區域專門化的起點
三 藉鑒美國旱地農業發展經驗 加快中國西北乾旱區農業商品基地建設
(一)充分利用牧草資源,提高草原載畜量,加快畜牧業生産基地的建設
(二)以水定地,提高水資源的農業利用率,建設優質高産高效的農業商品基地
(三)治窮緻富,增加投入 增強農業商品基地建設的後勁,防治環境退化
四 藉鑒美國玉米帶農業發展經驗 鞏固和加強中國吉林省商品糧基地建設
(一)進一步優化糧食作物的結構
(二)因地製宜,閤理布局糧食作物
(三)增強抗災能力,保持糧食生産穩定增長
(四)大力發展糧食的加工和轉化 促進糧食增值
五 藉鑒美國棉花帶西移經驗 閤理調整中國棉花生産空間結構
(一)中國棉花生産空間結構的特點
(二)中國棉花生産空間結構的閤理調整
六 美國都市區農業發展趨勢與中國城郊農業商品基地的建設
(一)中美兩國城郊農業發展條件的比較分析
(二)美國都市區農業發展的趨勢
(三)中國城郊農業商品基地的建設
結語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