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世纪学术著作-美国农业空间结构研究-兼论中国农业商

跨世纪学术著作-美国农业空间结构研究-兼论中国农业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蒋长瑜
出品人:
页数:191
译者:
出版时间:1997-07
价格:14.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61716533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美国农业
  • 农业空间结构
  • 美国农业
  • 中国农业
  • 农业商贸
  • 跨世纪著作
  • 学术研究
  • 区域经济
  • 土地利用
  • 城乡发展
  • 农业地理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作者简介

蒋长瑜,男,1941年

11月15日出生。1962年

毕业于上海市华东师范

大学地理系。现为该校

西欧北美地理研究所教

授。长期从事世界区域

地理教学和科研工作,

发表《美国农业生产布

局和农业自然资源的合

理利用》等论文、著作和

译著30余篇、本。1982

年因参加《美、苏、日、

印国土整治经验》课题

研究,获国家农牧渔业

部颁发的贰等科研成果

奖;1993年因编纂《中国

大百科全书》世界地理

卷作出重要贡献,获国

家新闻出版署颁发的荣

誉证书。

郑驰 男,1965年

12月生。1986年毕业于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系,

同年就读于华东师范大

学西欧北美地理研究

所,为区域地理专业的

硕士研究生,1988年转

为博士研究生,1993年

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为

西欧北美地理研究所讲

师,主要从事世界区域

地理的教学和科研工

作.

目录信息

目次
前言
上篇
一 美国农业空间结构的基本特征――区域专门化
(一)以玉米带为中心的全国专门化农业区网络
(二)区域专门化的地理基础
(三)区域专门化形成的历史进程
二 战后美国农业空间结构的区际变化
(一)农业用地面积的区际消长
(二)西部灌溉农业的扩大与发展趋势
(三)区域专门化的深化
(四)种植业的主要变化
(五)畜牧业的主要变化
三 战后美国农业空间结构的区内变化(示例研究)
(一)玉米带
(二)“老棉花带”
(三)加利福尼亚农业区
四 农业空间结构变化的综合分析
(一)自然条件
(二)经济因素
(三)农业政策
(四)农业科技
(五)交通运输及其它因素
(六)小结
下篇
一 中美两国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和农业发展水平的差异
(一)农业自然资源对农业发展的制约
(二)农业发展速度较快,农产品供需矛盾依然存在
(三)农业劳动生产率和专门化程度低,生产服务体系不够完善
(四)农业布局集中与分散并存,分散程度高 商品率低
(五)农村产业结构改革初见成效 农业空间结构出现新变化
二 中国实现农业区域专门化的方向和途径
(一)提高土地生产力 促进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
(二)通过区域耕作制度的优化选择 实现耕作制度的区域专门化
(三)农业规模经营是实现农业区域专门化的必由之路
(四)发达的运输、仓储系统和完善的农业服务体系是实现农业区域专门化的保证
(五)农业商品基地的建设是中国实现农业区域专门化的起点
三 借鉴美国旱地农业发展经验 加快中国西北干旱区农业商品基地建设
(一)充分利用牧草资源,提高草原载畜量,加快畜牧业生产基地的建设
(二)以水定地,提高水资源的农业利用率,建设优质高产高效的农业商品基地
(三)治穷致富,增加投入 增强农业商品基地建设的后劲,防治环境退化
四 借鉴美国玉米带农业发展经验 巩固和加强中国吉林省商品粮基地建设
(一)进一步优化粮食作物的结构
(二)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粮食作物
(三)增强抗灾能力,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增长
(四)大力发展粮食的加工和转化 促进粮食增值
五 借鉴美国棉花带西移经验 合理调整中国棉花生产空间结构
(一)中国棉花生产空间结构的特点
(二)中国棉花生产空间结构的合理调整
六 美国都市区农业发展趋势与中国城郊农业商品基地的建设
(一)中美两国城郊农业发展条件的比较分析
(二)美国都市区农业发展的趋势
(三)中国城郊农业商品基地的建设
结语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