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寻觅

喜马拉雅寻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作者小传

李坚尚,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研究

员,中国民族学学会副秘书长。1940年生于广

东阳山县,自小受长辈讲述《史记》、“三国”故

事的影响,酷爱历史。1958年考入中央民族学

院历史系学习,又被丰富多采的民族文化所吸

引,对西藏,尤其是对喜马拉雅山地的民族、宗

教、社会和文化更感兴趣,对到这些为世人知之

无多的边境作实地考察情有独钟,积有丰富的考

察资料。自1976年起,先后六次赴藏作民族学

考察,最长一次为一年又七个月,足迹遍及喜马

拉雅山东段的墨脱、米林、隆子和错那等地的路

巴族、门巴族、藏族村落,其研究成果填补了中

国学术研究的空白。独著或与他人合作出版的专

著、编著、考察报告、辞书、译著计二十一种。

出版者:山东画报出版社
作者:李坚尚
出品人:
页数:279
译者:
出版时间:1999-03
价格:18.5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806033067
丛书系列:中国边疆探察丛书
图书标签:
  • 地理 
  • 人文 
  • 人类学 
  • 中国研究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内容简介

喜马拉雅东段的广大山地,是

沟通中国和印度的重要通道。早在

鸦片战争前十五年即1825年,英

国殖民主义者就派出探险家到这里

考察,自此以后的一百多年来,

英、印、法等国的探险家、传教士

和人类学家,纷纷到这神秘的地域

进行考察,出版了大量报导和专

著,引起世人的轰动。可直到本世

纪七十年代,中国学术界对这一边

睡要地仍知之甚少。为此中国社会

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派遣李坚尚等人

前去考察,填补学术空白。本书是

作者1980年的考察纪闻。纵观全

书,作者以探险家的胆识、学者的

严谨、文学家的笔触、人类学家的

视野,对地球第三极这一地域的壮

丽河山、婚姻家庭、宗教习俗、社

会结构、道德观念和历史珍闻,作

了生动的记述。所言事象,均系作

者的所见所闻,弥足珍贵。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那个年代过来的学者人类学理论素养难免不足,但不必苛求,现在很多国内人类学者的英文和理论水准又怎样呢?重要的是作者与同仁敬业求实的治学态度不仅令此书的知识厚度不凡,也平添了一缕缕动人的田野光彩。尤其是神话和宗教的民族志,读来有时惊喜,有时震撼,一些社会病如买...

评分

那个年代过来的学者人类学理论素养难免不足,但不必苛求,现在很多国内人类学者的英文和理论水准又怎样呢?重要的是作者与同仁敬业求实的治学态度不仅令此书的知识厚度不凡,也平添了一缕缕动人的田野光彩。尤其是神话和宗教的民族志,读来有时惊喜,有时震撼,一些社会病如买...

评分

那个年代过来的学者人类学理论素养难免不足,但不必苛求,现在很多国内人类学者的英文和理论水准又怎样呢?重要的是作者与同仁敬业求实的治学态度不仅令此书的知识厚度不凡,也平添了一缕缕动人的田野光彩。尤其是神话和宗教的民族志,读来有时惊喜,有时震撼,一些社会病如买...

评分

那个年代过来的学者人类学理论素养难免不足,但不必苛求,现在很多国内人类学者的英文和理论水准又怎样呢?重要的是作者与同仁敬业求实的治学态度不仅令此书的知识厚度不凡,也平添了一缕缕动人的田野光彩。尤其是神话和宗教的民族志,读来有时惊喜,有时震撼,一些社会病如买...

评分

那个年代过来的学者人类学理论素养难免不足,但不必苛求,现在很多国内人类学者的英文和理论水准又怎样呢?重要的是作者与同仁敬业求实的治学态度不仅令此书的知识厚度不凡,也平添了一缕缕动人的田野光彩。尤其是神话和宗教的民族志,读来有时惊喜,有时震撼,一些社会病如买...

用户评价

评分

西藏今天去的人多了,写的也多了,还添了照片。但却抵不过当年这些老先生的文字,图片还是黑白的。

评分

米林和墨脱地区门巴、珞巴族的事儿为主

评分

西藏今天去的人多了,写的也多了,还添了照片。但却抵不过当年这些老先生的文字,图片还是黑白的。

评分

西藏今天去的人多了,写的也多了,还添了照片。但却抵不过当年这些老先生的文字,图片还是黑白的。

评分

米林和墨脱地区门巴、珞巴族的事儿为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