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奠基

道德奠基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北京大學齣版社
作者:[法] 弗朗索瓦·於連
出品人:
頁數:170
译者:宋剛
出版時間:2002-7
價格:10.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301049891
叢書系列:北大學術講演叢書
圖書標籤:
  • 哲學
  • 孟子
  • 於連
  • 海外漢學
  • 海外中國研究
  • 漢學
  • 比較文學
  • 評論
  • 倫理學
  • 道德哲學
  • 價值觀
  • 道德基礎
  • 行為規範
  • 社會責任
  • 人生哲學
  • 道德教育
  • 道德建設
  • 思想啓濛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著者簡介

於連,生於1951年,畢業於法國首屈一指的國立巴黎高等師範學校。他於20世紀70年代曾前來中國大陸、香港及日本等地潛心研習東方古典哲學。20世紀80年代以來,他發錶瞭多部關於中國思想的論著,如《影射價值》、《平淡頌》、《物勢》、《內生之象》、《迂迴與進入》、《聖人無意》等,在西方哲學與漢學研究領域均引起很大的反響,其中《迂迴與進入》的中文版(杜小真譯)已由生活·讀者·新知三聯書店編輯齣版。於連先生現任法國巴黎第七大學東亞文明及語言研究係教授,曾擔任法國國際哲學院院長。

圖書目錄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佐藤老師說他覺得是這幾十年來把孟子講得最清楚的一本書。不過好像在漢語學界沒太大反響科科

评分

硃利安的作品之間可互相詮釋。本書可與《聖人無意》《勢》《效力觀》等互參。開篇以《孟子》“以羊易牛”故事引入問題,即道德的基礎是什麼?是被稱為“不忍之心”的東西嗎?作者迴顧瞭西哲,從盧梭與康德到叔本華的道德形上學構建,到尼采、馬剋思和弗洛伊德的道德拆解,以此選定啓濛哲人與孟子互質,並再次迴到“何以憐憫”的問題。他認為:中式憐憫觀是通個體、通感性的本質體現。憐憫的自發反應僅為道德之端,由此反推道義之心乃天生,但“天生”僅指嚮善的可能性。為惡是失去本心,不失良心意識,不離日常感受,即為良心實現,依之所行即可。萬物皆備於我,意味關心他人與人之本性相協。聖人憂在仁義之心未能充分實現,以此肯定現世以求進步。此非意誌,而是嚮善潛能的現實化,因而關注“勢”“化”。存養踐形不許諾成效,故解以修身以俟之天命。

评分

趁著颱風讀完。孟子Vs.盧梭/康德,論及的斯多葛對中國文化的親和性發人深思。

评分

硃利安的作品之間可互相詮釋。本書可與《聖人無意》《勢》《效力觀》等互參。開篇以《孟子》“以羊易牛”故事引入問題,即道德的基礎是什麼?是被稱為“不忍之心”的東西嗎?作者迴顧瞭西哲,從盧梭與康德到叔本華的道德形上學構建,到尼采、馬剋思和弗洛伊德的道德拆解,以此選定啓濛哲人與孟子互質,並再次迴到“何以憐憫”的問題。他認為:中式憐憫觀是通個體、通感性的本質體現。憐憫的自發反應僅為道德之端,由此反推道義之心乃天生,但“天生”僅指嚮善的可能性。為惡是失去本心,不失良心意識,不離日常感受,即為良心實現,依之所行即可。萬物皆備於我,意味關心他人與人之本性相協。聖人憂在仁義之心未能充分實現,以此肯定現世以求進步。此非意誌,而是嚮善潛能的現實化,因而關注“勢”“化”。存養踐形不許諾成效,故解以修身以俟之天命。

评分

於連對孟子的研究之精深,就我閱讀範圍內來說無齣其右者。要是整本書都用來談孟子就更好瞭,對孟子與洛剋、康德之間的“對話”實在不感興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