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朱刚 古典文学 文学史 思想史 宋 文学 学术 唐研究
发表于2025-02-07
唐宋四大家的道论与文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唐宋四大家的道论与文学:日晷文库》对于一个具有强烈历史意识的民族来说,最优秀的文学无疑要承载起这个民族的文化理想。从中唐到北宋,正是这样的观念,牵动着几乎所有文化人的心灵。在此期间产生的四座文学高峰: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就是典型的代表。尤其可贵的是,他们的思想从民族文化的价值观出发,一步步走向对真、善、美的普遍性思考,从而使这种思考具有对于全人类的意义。它一旦被引入文学领域,便成为栖居文学中的理性精神,将文学导入“向上一路”,并逐渐融入古文、诗、词等各体文学的艺术机制,铸就了宋代文学的总体特性。
朱刚:男,汉族,浙江绍兴人。1969年6月6日生,1987年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1997年获博士学位,留系任教。现为古代文学教研室讲师,中国宋代文学学会(筹)副秘书长、《宋代文学研究年鉴》编委、《新宋学》执编。
朱师的文字就是好,但不单单只是文字好。“道”的理性内核在北宋各体文学创作中内渗的观念颇具启发性(朱师将其称为“道”所触发的文学自觉),而“词心”对“道学”理性的反拨显得尤其精彩。力荐此书。
评分由于作者非中国哲学史专业,前面五章梳理四大家的道学思想,显得有些穿凿,不够圆融。但第六章回到文学,就显示出强劲功力,对“文以载道”、“以文入诗”、“以诗入词”的分析都很精彩,既逮住了学术史脉络,也敏锐精确的说出了个中道道。
评分由于作者非中国哲学史专业,前面五章梳理四大家的道学思想,显得有些穿凿,不够圆融。但第六章回到文学,就显示出强劲功力,对“文以载道”、“以文入诗”、“以诗入词”的分析都很精彩,既逮住了学术史脉络,也敏锐精确的说出了个中道道。
评分对我这样的门外读者而言,此书贵在真诚清晰不做作不卖弄。谈诸家对“道”的理解时,既标示常用语汇,又加以最平实的解释,方便我跟西哲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对接。感谢!
评分作者的博士论文,以”造极“(陈寅恪语)定位宋代文化的地位,而”道“与各体文学深刻联系,文学史的进展与哲学史、政治思想史进展并轨而行,具有一致性。以此看各体文学史走向,“道”深入宋代各文体艺术构造(如“以文为诗”本质乃使诗歌语言重新与理性思维的发展相一致,重新具有表现力,所谓“笔力”或“键笔”。)剖析“道”论上循“善—真—美”为核心的进路后来者在前者之上发挥与挖掘,由此不断增益并走向统一。以前读作者近作《唐宋“古文运动”与士大夫文学》,便为其学问折服,而与其师合著的《苏轼评传》,论理学部分尤为精湛。观此博论,学问格局已不凡,且不拘泥于前人所述,引用文中说啖助为《春秋》作注时的描述,“笔墨间分明有时代的风云”。王水照有弟子如此,当是十分得意的。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唐宋四大家的道论与文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