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音(1918-2001),現代女作傢。她原籍颱灣苗栗,生於日本,長於北京。1960年以小說《城南舊事》成名。林海音不僅創作瞭許多小說和散文作品,她在齣版業上亦有許多成績。從1951年開始,她主編《聯閤報》副刊10年,樹立瞭編輯的典範,提升瞭文藝副刊的水準和地位;1961年創辦“純文學齣版社”,發掘鼓勵許許多多的年輕作傢。
本世紀優秀的中國文學著作,作者林海音(女)雖然1948年去瞭颱灣,但兒時在老北京生活的點點滴滴卻沒有從她的記憶裏消退.惠安館,蘭姨娘,驢打滾...都是作者筆下淡雅的城南舊事,古老,甜蜜,親切,難以忘懷!
写北京的书,老舍最正宗,他是地道北京人,胡同里和三教九流一起成长,最熟悉原汁原味的北京。林海音论家世,不算纯正的北京人,父母来自台湾人,说话有浓重的乡音,但林海音3岁到北京,30岁才回到台湾,决定一个人性格命运的重要时间段,留在古都了,这段这种经历她用另一个角...
評分读《城南旧事》有了一种既陌生又熟悉的感觉,陌生是因为并没有觉得曾经读过这本书,熟悉源于一些零星的片断开始在大脑闪现,越来越清晰,随着记忆的迫近,发现原来真的曾经读过里面的一些只字片语,更确切的说是《我们看海去》的章节,当然我依然忆不起在何年何时何地读的这一...
評分童年的离骚。 《城南旧事》一个让人迷得发紧的名儿,林海音女士独步文坛三十多年的经典作品。同名体裁无论电影音乐,都如梨爪雪印,弥散着茶香四溢,却始终昏黄的调调。 平常的冬夜,再次回味林海音女士的文字,小雅轻诵,质朴中见飘逸,充满风景画般的写意。叙事亦没有波澜...
評分最初要去看这本书的原因很囧。剪了短头发后日烟火童鞋说哎呀真像小英子。原谅我没有文化,我真的真的没有看过吴贻弓的那部电影。好吧为了表示我很好学,我就看了书。(我知道我很矬请无视。) 之后我发现一件事:就算我弄个童花头,我长得比较不显老,我也不可能再有...
評分《城南旧事》这本书的经典程度,那是毋庸置疑的。不过一直无缘细读,小时候的教材也不是人教版的,于是拖到现在才有机会读完全本。不过读书本来讲得就是机缘,而且书中有些东西,是要自己有一番经历才能真正体会的。 作者林海音在序言中曾提及自己那段无忧无虑,令人怀念的...
如果說這是帶有自傳色彩的小說,那麼天真爛漫愛說“那麼”的小英子背後,還站著數十年後曆經滄桑的另一個“她”。前者作為當事人或者目擊者見證一位位有故事的人離去,後者在講故事的過程中留下提示與注解,好讓故事的意涵並不局限於眼前。讀者會隨著小英子的視角,觸目皆是善良人,又會在故事裏麵主角離開帶給小英子單純的失落後,感知悲劇的淨化。作者不動聲色的提示與小英子漫不經心的懵懂,復調和閤成這充滿魅力的溫柔一擊。當然,逆此得齣小英子“純真”背後“多智而近妖”的破綻,同樣齣於這個原因
评分初二
评分記憶之書,可對照蕭紅的《呼蘭河傳》。前者唯美,後者更深更廣。有生之年,都希望能把自己的記憶書寫下來,也就不白來世上一趟,可是……
评分故事編得牽強,太假
评分我多麼喜歡這樣的敘述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