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史理论与实证

经济史理论与实证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吴承明 著
出品人:
页数:430
译者:
出版时间:2012-8
价格:56.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308100618
丛书系列:清华经济史丛书
图书标签:
  • 经济史
  • 吴承明
  • 历史
  • 中国现代史
  • 社会-经济史
  • 近现代史
  • 新书记
  • 中国近代史
  • 经济史
  • 理论
  • 实证
  • 历史经济
  • 经济学
  • 发展史
  • 数据分析
  • 宏观史
  • 学术研究
  • 历史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内容丰富广博,是作者多年学术生涯的成果体现,树立了经济理论与历史实际紧密结合的典范。特别是对市场理论和市场史,作者运用大量的史料和计量方法,从商路、市政和商品运销等方面研究商品流通的宏观模式,分析市场的周期变化,讨论其对社会结构和阶级分化的影响。同时,对于中国现代化这个课题,作者提出不仅要考虑物质发展的量,还要考察制度变革的质,两者具体化为社会变迁。

作者简介

吴承明(1917—2011),经济学家、经济史学家。1917年生于河北滦县。1934年入清华大学经济学系学习,作为北平爱国学生领袖之一参与“一二•九”运动。1936年秋被迫离校,后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学习。抗日战争爆发后至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复学,1940年毕业。1943年冬,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学习,1946年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947年初,在上海任交通大学、东吴大学教授。1958年,任中国科学院(后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并兼任中国经济史学会会长。2006年8月,被授予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目录信息

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评估
我国资本构成的初步估计( 1931-1936)
中国工业资本的估计(1936-1946)
近代中国资本集成和工农业与交通运输业总产值的估计
近代中国国内市场商品量的估计
近代中国经济现代化水平的估计
市场理论与市场史
市场理论与市场史
试论交换经济史
16世纪与17世纪的中国市场
18世纪与19世纪上叶的中国市场
中国的现代化
中国近代经济史若干问题的思考
论工场手工业
论二元经济
近代中国工业化的道路
传统经济•市场经济•现代化
现代化与中国16、17世纪的现代化因素
经济发展、制度变迁和社会文化思想变迁的关系
历史观与方法论
经济史:历史观与方法论
论历史主义
经济学理论与经济史研究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附录
关于传统经济的若干论述——与方行先生的通信
学贯中西古今 德泽桃李同仁——吴承明先生的生平与学术
作者论著目录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是本论文集,有几篇文章是写得极好的,但最后一部分的几篇文章明显不代表吴老的真正水平。看来编书人凑篇幅弄进去的。

评分

《现代化与中国16、17世纪的现代化因素》一文中,吴先生以经济为主,以社会思想为参照,从物质层次递进至制度层次,乃至思想层次,论述了16-17世纪中国出现的现代因素,并且指出,经济发展是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各层面因素互动的结果,不仅要考察物质发展的量,还要考察制度变革的质。而经济发展、制度变革、社会变迁,在深层次上都会受到儒家思想的制衡。《经济学理论与经济史研究》一文则充分体现了吴先生深厚的经济学理论功底,他指出了市场在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转变中的重要作用,认为经济现代化过程实际上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商业革命导致工业革命,而整个社会的现代化变迁也常是在市场上反映出来。同时市场与分工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关系,市场经济也并不等同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也为90年代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

评分

儒家理性化那篇真败笔.

评分

大致翻完 关于传统交通有所启发

评分

儒家理性化那篇真败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