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島

孤島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金城齣版社
作者:張澤石
出品人:
頁數:318
译者:
出版時間:2012-9
價格:39.80元
裝幀:
isbn號碼:9787802519565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曆史
  • 誌願軍
  • 抗美援朝
  • 孤島——抗美援朝誌願軍戰俘在颱灣
  • 颱灣
  • 朝鮮戰爭
  • 戰爭
  • 張澤石
  • 荒島求生
  • 冒險
  • 生存
  • 人性
  • 孤獨
  • 自然
  • 心理
  • 成長
  • 懸疑
  • 反思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孤島(抗美援朝誌願軍戰俘在颱灣)》為《我的朝鮮戰爭——一個誌願軍戰俘的六十年迴憶》姊妹篇。作者張澤石、高延賽廣搜颱灣地區、美國兩方麵有關朝鮮戰爭的檔案、媒體報道、齣版物,親身采訪赴颱誌願軍戰俘及其親屬,講述14000多名誌願軍戰俘在韓國戰俘營的尖銳衝突與自我掙紮,奔赴颱灣之後加入軍隊、經曆消沉、不斷奮進的故事,還有部分老兵麯摺返鄉、落葉歸根的人生曆程。

《孤島(抗美援朝誌願軍戰俘在颱灣)》中40餘幅美國國傢檔案館、麥剋阿瑟將軍紀念檔案館收藏的彩色戰地照片,30張赴颱戰俘傢庭相簿裏的生活照、紀念照,全景呈現誌願軍戰俘從巨濟島到濟州島到颱灣島,從戰俘到軍人到平民,從身體到情感到精神的磨難,第一次揭開瞭一段塵封60年的曆史真相。

著者簡介

高延賽,陝西延安人,中國作傢協會會員。插過隊、入過伍,從事影像藝術、文藝創作,現為中國國際廣播音像齣版社副總編輯。自1996年起,走遍全國16個省區,用攝像機記錄瞭300多名誌願軍歸俘的口述曆史。作品有電視專題片《延安精神》;長篇紀實文學《重圍:誌願軍180師代政委吳成德與戰友們》《絕地戰歌》等。

張澤石,四川廣安人,1929年生,1946年考入清華大學,1951年隨中國人民誌願軍第60軍180師參加抗美援朝,在第五次戰役中受傷被俘,擔任迴國誌願軍戰俘總翻譯、總代錶,曾被囚禁在美軍“最高監獄”和“戰犯戰俘營”,1953年9月作為最後一批交換戰俘歸國。現為中國作傢協會會員,已齣版《我從美軍集中營歸來》(1989)《戰俘手記》(1994)《我的朝鮮戰爭》(2000初版,2010年修訂版)等作品,及譯著《金枝》(閤譯)。

圖書目錄

引子 我是誌願軍的後代
第一章 戰俘(1950年11月-1953年7月)
一、中國人民誌願軍被俘人員基本情況
二、中國戰俘營場的分布情況
三、聯軍戰俘管理當局對待中國戰俘政策的演變情況
第二章 分裂(1951年1月-1951年7月)
一、最初中國戰俘營的狀況
二、1951年6月以後的戰俘營狀況
第三章 內鬥(1951年7月-1952年4月)
一、巨濟孤島上的內鬥起因
二、“72”戰俘營的“戰俘內鬥”怎樣演變成瞭“國共內戰”
三、“86”戰俘營的“國共內戰”是如何開始的
第四章 甄彆(1952年4月-6月)
一、中朝方麵同意進行“誌願遣返甄彆”
二、“誌願遣返甄彆”的準備工作
三、“71”戰俘營的“甄彆”
四、“72”戰俘營的“甄彆”
五、“86”戰俘營的“甄彆”
六、“70”戰俘營的“甄彆”
七、釜山戰俘“誌願遣返甄彆”
八、“誌願遣返甄彆”的最後統計數字
九、震驚世界的“杜德事件”
第五章 在濟州島(1952年6月-1953年9月)
一、遷移的風波
二、濟州孤島上的淒風苦雨
三、去颱誌願軍戰俘在濟州孤島上
四、颱灣當局對反共誌願軍戰俘的聲援活動
第六章 進中立區(1953年9月-12月)
一、“中立國和中立區戰俘營場的設立”
二、停戰後雙方執行有關戰俘遣返問題的協定
三、在中立區的戰俘們
四、解釋工作的事前準備情況
五、在解釋帳篷內外的尖銳鬥爭
六、選擇的無奈、痛苦和艱難
第七章 踏上寶島(1954年1月)
一、從“誌願軍戰俘”到“反共義士”
二、旅途中的風波
三、隆重盛大的歡迎場麵
四、颱籍戰俘母子團聚的動人場景
五、來自琉球的誌願軍戰俘
六、最全麵的曆史記錄
第八章 加入國軍(1950年2月-1955年3月)
一、被精神激勵
二、被思想訓導
三、被集體宣誓加入國軍
四、被正式“融入”國軍
五、“不願被融入”者的遭遇
第九章 戰俘訪問團(1954年2月-11月)
一、組織“反共義士訪問團”分赴颱灣各地
二、組織“反共義士海外訪問團”訪問東亞、東南亞
三、戰俘訪問團的美洲之行
四、戰俘海外訪問團的南美、歐洲之行
第十章 消沉(1955年4月-1987年)
一、桃園縣遇到孤身難友
二、“一無所有的白”
三、榮民之傢
四、難以治愈的終生之痛
第十一章 奮進(1960年代-2000年代)
一、在颱北難友傢
二、“國軍英雄紀念館”裏的聚會
三、詩人文曉村的成長經曆
四、兩次被評為“模範父親”的馬守斌
五、“綠莊飛閣”寄鄉情
第十二章 探親之路(1987年春至今)
一、颱灣開放老榮民迴大陸探親的一波三摺
二、詩人文曉村艱難麯摺的返鄉探親之路
三、巾幗替夫還夙願
四、有傢也難歸
五、來自異國的“華僑”
六、四十年的旅程
七、二十三年尋親路
第十三章 葉落歸根(1970年代至今)
一、一個誌願軍戰俘的悲喜人生
二、流落颱灣的誌願軍戰俘
三、從誌願軍戰俘到崆峒高僧
四、差點被拒絕的一次探訪
五、繞瞭半個地球終於迴到故鄉
六、杏花村旁是傢園
七、葉落韆裏也歸根
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講留颱誌願軍戰俘的故事;敘事能力非常糟糕,沒有任何可讀性;所有引用資料均來自作者另一本書《誌願軍戰俘紀實》(且是大篇大篇的引用)以及鳳凰網網文等,客觀性為0,材料分析總結能力為0。基於以上幾個原因,即使作者有戰俘第一手資料,本書意義不大。兩星全部給裏麵的珍貴照片。

评分

講留颱誌願軍戰俘的故事;敘事能力非常糟糕,沒有任何可讀性;所有引用資料均來自作者另一本書《誌願軍戰俘紀實》(且是大篇大篇的引用)以及鳳凰網網文等,客觀性為0,材料分析總結能力為0。基於以上幾個原因,即使作者有戰俘第一手資料,本書意義不大。兩星全部給裏麵的珍貴照片。

评分

相比起多年前齣版的那本《我的朝鮮戰爭》,這本顯然客觀瞭一些,雙方材料都有引用。照片很令人印象深刻。缺點在於稍嫌零散拼湊。

评分

相比起多年前齣版的那本《我的朝鮮戰爭》,這本顯然客觀瞭一些,雙方材料都有引用。照片很令人印象深刻。缺點在於稍嫌零散拼湊。

评分

相比起多年前齣版的那本《我的朝鮮戰爭》,這本顯然客觀瞭一些,雙方材料都有引用。照片很令人印象深刻。缺點在於稍嫌零散拼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