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9月6日,新华通讯社向世界播发了这样一条消息:
明十三陵中的定陵已被打开。陵墓是一座地下宫殿,全部用大块青白石砌成的拱券,有两层楼高、八十多公尺长。在后殿里放着三口一人多高的朱红色棺材,明朝第十三个皇帝朱翊钧和他的两个皇后都躺在里面。尸体已腐烂,骨架完好,头发软而有光,尸骨周围塞满了无数的金银玉器和成百匹的罗纱织锦。这些锦缎时经三百余年,有的还金光闪闪。织锦品的发现,对了解和研究久已失传的明代特有的丝织技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震惊、愕然、猜疑……这条被封锁了两年多的消息一经播出,立即使各国考古界为之哗然,无数惊愕的目光骤然投向东方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
当时的中国正是政治风云突变的多事之秋,发掘工作尚未结束,地宫外却开始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民族大灾难。考古人员被迫停止工作接受改造,主持发掘工作的吴晗也含冤而死;更可悲的是,大批文物被毁,出土织锦霉烂,万历帝后的棺椁被毁尸骨无存……这无疑是中国考古史上最惨淡悲怆的一页。新中国第一座皇陵的发掘以严肃的正剧开始,又以凄壮的悲剧结束了。
“我们的民族之根很深,根深必叶茂;文史同源,文明之源很远,源远流长。”定陵考古队队长赵其昌如是说。
《风雪定陵》作为一部全景式、多侧面反映定陵发掘过程的考古纪实文学,不仅披露了定陵地下玄宫洞开的详细经过、帝后棺椁及陪葬珍宝的真实情况,同时还追述了定陵鲜为人知的建造始末和与之相关的朝野上下、君臣后妃之间的无情争斗,揭示了大明帝国日暮途穷以及最后沉沦的必然趋势。
作者岳南擅长以文学的笔法描述考古发掘过程,将历史与考古新发现融为一炉,既不同于枯燥的考古发掘报告,也有别于传统的纪实文学,被誉为“中国举证文学第一人”。作者以严谨的态度和富有条理的写作手法,将考古发掘过程与史海钩沉尽遣笔端,为读者重现了古代中国文明,使考古过程成为了大众阅读的对象。
本书不仅是台湾《中国时报》1996年十大好书排行榜冠军之作,还曾荣获美国《世界周刊》畅销书排行榜冠军。
岳南,首位在全球有影响的考古纪实文学作家,擅长将历史与考古新发现融进自己的文学中,让掩埋于历史尘埃的人物,重新陈立于读者眼前。他以严谨认真、处处有典的态度书写史着,勤于笔耕的他,为读者在古今交织与中外错综的叙事宏构里,重现古帝国文明。他的《天赐王国》、《遭遇兵圣》、《西汉亡魂》、《复活的军团》等数部作品被译成日、英、韩、德等国文字出版,在全球已达数百万册。杨仕,1934年生,喜好京昆、文史。北京作家协会会员。着有《风雪定陵》(合着)、《横跨欧亚大回归》等。
定陵挖掘是幸耶?不幸耶?在那扫除一切的年代,安睡300多年的尸骨被付之一炬、挫骨扬灰,龙凤棺木被劈了做家具。这本书把挖掘进程和300多年前万历朝政治交叉在一起。读起来仿佛时空交错,令人不禁为命运发出一声叹息。同样还可一读有该系列的“万世法门”,记叙陕西法门寺的挖掘。
评分过往的岁月中,考古曾经是英雄的事业,也曾是寂寞的事业。大多数的考古工作者,很难有辉煌的人生经历。 所以一项重大的考古发现,对他们而言,具有难以想象的吸引力。这种情感,可以造就很多奇迹,然而在某些时候,却会特别的造成遗憾。 比如对皇陵的挖掘。 我们国家,有着...
评分这是一本好看的书,如果要加一些修饰语的话,我会说,这是一本“很”好看的书;曾获台湾《中国时报》十大好书推荐排行榜冠军,美国《世界周刊》畅销书排行榜冠军。不过,当时吸引我购买的最大原因,还在于“定陵”二字,毕竟作为考古发掘的第一座大型帝王墓,本应辉煌的传述,...
评分高中的我,基本上是一个喜欢猎奇的小孩。那时候对所有神秘事物痴迷不已,自然而然去读了这套丛书,从法门寺到定陵。突然觉得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未知之谜,并不比UFO少。 基本上,我所有这种刨根问底的基因都来自老爸。我们曾经面红耳赤地争过一个论题:在老祖宗黄帝开始创建父系...
评分定陵挖掘是幸耶?不幸耶?在那扫除一切的年代,安睡300多年的尸骨被付之一炬、挫骨扬灰,龙凤棺木被劈了做家具。这本书把挖掘进程和300多年前万历朝政治交叉在一起。读起来仿佛时空交错,令人不禁为命运发出一声叹息。同样还可一读有该系列的“万世法门”,记叙陕西法门寺的挖掘。
人类的伟大和平凡,十分鲜活,看得心碎。
评分在这本书里读出了复制的嫌疑。或者是,黄仁宇与岳南都参考某部历史进行了书面化的改写,而黄仁宇的文笔明显略胜一筹。
评分不如想象的好
评分作者明史说的比考古多啊。。。。。
评分这丛书都可以当做喜欢考古又不太愿意去读考古简报的人的八卦读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