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非虚构 纪实 郭玉洁 中国 散文随笔 文学 文化 叙事
发表于2025-05-25
众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本书是《正午故事》主笔郭玉洁在媒体从业多年后,首度将人生沉淀积累成书。
十八篇文字里,记录了来自人生现场的如实观察。在泰国清道潜心体验工匠生活,在柏林墙下回顾城市历史,从乌兰巴托往北,去往成吉思汗出生的地方,在台湾的文学课堂上倾听大师们分享文化记忆。
这是一本非虚构文字作品合集,关于文学、历史、城市、命运。辗转四座城市,对话十位名人,与更多普通人的心灵,追忆数段往事,去理解每个人的生命选择。不同的声音汇聚,就是一个时代。
重回生命的现场,丰富、智性,又留存着天真的热情。
郭玉洁,知名媒体人,专栏作家。
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先后任《财经》记者、编辑,《生活》、《单向街》(后更名为《单读》)主编,《lens》主笔,路透中文网、纽约时报中文网、彭博商业周刊专栏作家。2011年前往台湾东华大学攻读创意写作学位,现为《界面·正午》联合创始人,《正午故事》主笔。
在碎片化时代仍保有专注的写作热情,相信总有一些人事、文字值得留存。
谈及写作,她说:“文学,是一个不老的梦,也是一门残酷的艺术。它逼一个写作者经过长年的寂寞岁月,啃食自身细密的经验,啃食爱、痛苦、绝望,啃食一切,然后以想象,以艰苦的努力,凝成独特的声音。”
文字很温润。没有想象中的好。
评分郭玉洁是喜欢的正午作者,她的回信简单、肯定、直言不讳,书里所选的十八篇稿件亦承袭了一贯的风格,短句错落好读,叙述始终贯穿着一股气。非虚构似乎模糊了报道和随笔之间的界线,其实还是有明显的区别。远距离观察很难不设立场。写萧红、张枣、同时代的媒体人成长的那几篇最感兴趣,个人情感表达也最充分。写吴明益和杨牧两篇,观察很敏锐,细节非常抓人,整体又功力很深,一定是数周、数月的素材积累才能写就的。她展示了天分和积累在写作上的成果展现,一日一日,在自我否定和狂喜之间一点点写下去,写得更好一些,慢慢接近理想的完美作品。
评分虽然偶得佳句,但都是在特定的话题下才能见到,更说明作者缺乏的并不是写好文章的能力,反而是作为记者,缺乏追根究底的决心,所以大部分篇章显得很表面化,该诉诸理性的时候总是在体现情绪,这属于护短吗?有些对话描写更是糟糕。——总的来说是借众生相来讨论文化及政治,可众生刻画不深入,文化及政治议题也非常分散,除了作者比较熟悉的台湾,可以看出确实有相当程度的思考,于情于理都非常扎实,台湾老兵和朱天心两篇尤佳。张枣一篇序列较前,让我大倒胃口,这种感觉在最后陈忠实一篇又一次出现,记者?有点缺乏职业精神吧。
评分郭玉洁写得好,喜欢作者写场景的切入,总有几笔轻拂下来。聪明又敦厚真诚,读着读着就会去相信作者。(编校的不是特别仔细,比如阎连科的书名是《发现小说》,原文写成了《发现真实》。)(来自月薪2300的温馨提示:十八篇写作者作业按目录在网络上检索来读就行了,不必买书。)
评分由于《忽左忽右》郭玉洁的访谈开始看这本。但我不喜欢的部分想来其实颇为意外,说起来在郭老师一直处于“新新闻”/非虚构写作的中心,但好像还是有点把握不好作者/创作者的界限和在场感。总觉得很多文章都自己先代入了立场去共情,所以合作者相对相似(文化、语境等)的人她就好理解,比如吴明益、朱天文之类的台湾的几篇,和作者离得很远的人她就写得很流于表面,比如内蒙、何伟和几篇讲柏林的。另外是感觉明明是70后的郭老师却有点老气横秋,好像对年轻人有着无可奈何的批判感,又对漫长孤寂的写作有点意外的自我陶醉感。
作者作为一个媒体从业者,亲身去经历很多的文化,在台湾的文学讲台倾听文学大师的声音。在泰国体验真正的工匠生活。去乌兰巴托往北,了解一个完全不被世人所知的国度,在柏林墙两侧了解东西德的文化差异。 通过非虚构的文学让我们真实地了解到世界各地的文化差异,以及深入在该...
评分“苏珊.桑塔格说,写作,是因为内心有痛苦,非要表达不可。伟大的文学,是一个不老的梦想,也是一门残酷的艺术。它逼一个写作者经过长年的寂寞岁月,啃食自身细密的经验,啃食爱、痛苦、绝望、啃食一切,然后以想象,以艰苦的努力,凝成独特的声音” “而这一切,以创造、永存...
评分1、彻底的孤独,与所爱的人、世界隔绝,和酷刑相比,到底哪一个更难以忍受? 2、每个人都是世界的一部分,可是总有很多人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 3、他和同样失望的一些朋友们开始了一场新的运动:反对男性霸权。“我们觉得问题不在于我们是同性恋,问题在于这是个男权社会。我...
评分文/王大宝 1. 先说下我对封面的理解。(一般来讲我并不喜欢评价封面) 一半是黑色的沙滩与浪花,另一半是同样黑红配色的底板。朱红的色彩语意一直以来都是象征权贵的“朱门”、同时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凝固的血液。而黑色,从来是恐怖、神秘、压抑的象征。 生命的长河被黑影侵蚀...
评分关注《正午故事》有段时间了,郭玉洁回信的风格也是我很喜欢的,序文发出的当晚我就在亚马逊订了书,当时似乎是预售阶段,过年回家带上了也只是让它落灰,惭愧的是今天才翻来看。 书没读完,先不妄论文学价值了,只想抒发一下我对于装帧的鄙视(︶︿︶)。 看到封面右侧折页上...
众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