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燕,1958年生于北京,八岁起移居上海。198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1990年以前的创作以儿童文学和少女题材小说为主,有《女中学生三部曲》等作品,后开始写作,著有长篇小说《心动如水》《纽约假日》等。1997年出版《独生子女宣言》,1998年出版《上海的风花雪月》,1999年出版《上海的金技玉叶》。
这是著名作家陈丹燕反映当代中学生生活的长篇系列小说。
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塑造了宁歌、庄庆、丁丁等有血有肉的青春少女的感人形象。作品既写了在学习的重压下、她们成长中的烦恼;也写了在青春发育期,她们对异性的朦胧情感。揭示了处于这一时期的少男少女的早熟、封闭、敏感和驿动。呼唤成人与孩子之间的心灵沟通和情感交流。
作品对女中学生的心理描绘细腻而有韵致。既有诗情画意的浪漫;也有温馨忧伤的凄美。这种唯美的写法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读后令人震撼、深思、回味。
http://hi.baidu.com/%CD%D8%C6%CB%BF%D5%BC%E4/blog/item/15e6372d2929f035349bf7a1.html 22年前的中学生之死 看了陈丹燕的这本书以后喜欢她的作品 细腻的心理描写 是我最佩服和沉浸其中的地方 我现在写东西的文笔受了很大的她的影响
评分高中的时候去书店,看到了这本书,被它的名字所吸引,翻开看了几页就决定要买下它,陈丹燕描写叙事的方式正是我所喜欢的,好像字字都写到了我的心里,很喜欢这本书,青春,不光是那么鲜丽美好,独有的青春期的忧伤和黑暗,让人难忘,即使是天使,也会有这种难言的痛
评分看这本书是在许多年前,因为关注陈丹燕,在图书馆里找到的书. 很多很多情节,到现在已经遗忘了. 惟独记得的,就是那个自杀场景.至今难忘.因为记得的是她一刀一刀非常细致得割自己瘦弱单薄的手腕. 而我的手腕上竟然也能感受到尖锐的疼痛,仿佛,这把刀是割在我的手腕...
评分看这本书是在许多年前,因为关注陈丹燕,在图书馆里找到的书. 很多很多情节,到现在已经遗忘了. 惟独记得的,就是那个自杀场景.至今难忘.因为记得的是她一刀一刀非常细致得割自己瘦弱单薄的手腕. 而我的手腕上竟然也能感受到尖锐的疼痛,仿佛,这把刀是割在我的手腕...
评分这本书我看过有一段年头了,有2年了吧 但至今还对里面主人公自杀的场面印象深刻 割脉...记得当时是在上课时,抽屉下看到这段文字的 很有感触,我看的入境,感觉象有人割我的脉一样,手腕生疼. 很好的一本描写少年故事的书.
惶恐的,迷惑的,仓皇的……陈丹燕笔下成长中的女孩从来没有谁和谁是相似的,可是却总都让人觉得透着迷一样的惶惶之感,这大概也是源自于她热爱居无定所的行走世间各地所至吧。
评分激动地,亦是飘忽地,阅读。我终于找到了不疲于描绘青春的作者,陈丹燕。相隔十余年,一代人又一代人,相同的悲情与困惑,我们永远歌颂着的,永远惦记着的,青春。
评分陈丹燕总是是以一个长者、第三者,带着体恤和关怀的情感去书写这些处在青春彷徨期的女中学生。作品延续作家行文的唯美风格,对女中学生的心理描绘尤其细腻深入。她呼唤的是成人与孩子之间的心灵沟通和情感交流。但其实,孩子有时更需要沟通的是自己,一个真实不讳的自己。
评分可是我不怎么记得了。
评分让我难以忘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