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一本学术著作,而是一本知识性的回忆录,从个人的经验来勾画出哈佛生活的面貌和情趣。对于这家知识名学府――它既是我曾任教十年的地方,又是我的母校――我当然心存感激,也不可能把它批评得体无完肤。然而我由于身在其中,自然不受其惑,多年下来,对母校早已没有什么神秘感。
李欧梵:1942年生,河南太康人,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美国哈佛大学博士,香港科技大学荣誉博士。现为美国哈佛大学中国文学教授,台湾”中央“研究员院士。著述主要有《铁屋中的呐喊:鲁迅研究》,《上海摩登》,《狐狸洞呓语》等。
李欧梵是我很敬重的一个教授。大学里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是李小红老师的现代文学史的课。她推荐了李先生的《铁屋中的呐喊》,是一本关于鲁迅的专著。后来写了一遍读后感,还得到李小红老师课上的表扬。从那之后才知道李先生是哈佛大学的教授,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方面很有建...
评分读李欧梵的《我的哈佛岁月》,感受他的坦诚、率真和平和。没有一味美化名校和自己,而是指出其不足。的确如此,名校往往被人们神化,似乎所有的方面都是好的。他毕业于哈佛,后来又授业于此,美化名校自然也会提高自己的身价。但李先生没有这样做,例如指出商学院、政府管理学...
评分读李欧梵的《我的哈佛岁月》,感受他的坦诚、率真和平和。没有一味美化名校和自己,而是指出其不足。的确如此,名校往往被人们神化,似乎所有的方面都是好的。他毕业于哈佛,后来又授业于此,美化名校自然也会提高自己的身价。但李先生没有这样做,例如指出商学院、政府管理学...
评分 评分与其他写哈佛的学者散文不同的是,读完这本书以后,感觉作者实在并不是多么地热爱哈佛,反而对芝加哥大学更有感情。虽然也有难以忘怀的人,但在作者的笔下,哈佛更像是一个名利场,所谓大学校园,实际上也是一个交际的舞台,人生的战场,并非别人笔下那么纯粹,那么超然的所在...
求学和教学的心路历程写得很真诚
评分前一半讲学生生涯的部分还可以,后半部分讲教授生活的内容就比较乏味了。另外,总赶脚作者动不动就抖一抖机灵,显摆显摆自己的成就,自我感觉蛮良好的。
评分可与童元方《一样花开》一起读。我的大学果然是没有好好珍惜时光,读书太少,钻研不够。
评分抽空读完了李欧梵先生的《我的哈佛岁月》,固然对书中先生记录的在哈佛求学和任教生涯心生向往与敬佩,但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却是他的妻子李玉莹的一篇文章。二人于十七年前相识,直至十七年后才再在一起。我倒并未为这爱情所打动,更欣赏的是读书人之间对待自己的过去那种坦然真诚却又克制的态度。其次,她写到欧梵先生在过去的这十七年中,一直过着有着婚姻的王老五的生活。他最怕过周末,总是睡到很晚才起,早饭中饭混着一起吃,等等。看,每个人都有无法被言说的孤独至死的时刻。也仍然回想起自己,先生名校毕业还一直都如此精勤,反观自身,一直在学术门外徘徊,前路漫漫,看不见曙光。
评分在本科教育方面,LSE和哈佛等美国东岸一流大学的差距真不只是一点点而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