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残游记》是刘鹗晚年写的一部小说,成于一九○六年。书中借老残的游历见闻,对当时吏治的黑暗痛加攻击,揭发了所谓“不要钱”的“清官”,其实是一些“急于做大官”(第六回)不惜杀民邀功、用人血染顶子的刽子手。客观上帮助人民认识到对整个官僚集团是不能寄以任何希望的。这里反映出作者同情民生疾苦的比较进步的一面。但他的基本政治观却是落后的,甚而是反动的。他坚决拥护封建统治,对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本质缺乏认识,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义和团的反侵略斗争,这在书中也有明显的表现。因之,《老残游记》是一部瑕瑜互见的书。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1]),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李光(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老残游记〉是一部还算比较有阅读快感的小说。薄薄一本小册子,二十来回篇目,读完略有意犹未尽之感。小说吸引读者之处,有的在情节,有的在语言,有的在环境氛围塑造,有的在作者独特的叙述方式。〈老残游记〉吸引我的则是书中人物。 〈孽海花〉和〈老残游记〉同是“游记小...
评分 评分这两年过年回家,我常看一个叫“济南老残”的人的博客,博客页面一打开,迎面是一片拆迁后的废墟,后头竖着一排高楼,废墟的残砖断瓦里孑立着一个四合楼建筑,孤零零的,旁边六个黑体红字:老济南守望者。这人大概是生活日报的,写一些老济南的专栏,常有人赠他些关于济南...
评分中华文化至宋而极。而诸道百家荣于秦前,枝枝蔓蔓,和光同尘,光而不耀,融于各朝主流文化以绵延千年。晚清民国期间略有复兴,《石头记》一书成其巅峰,非佛非道非儒,满纸寓言机锋。故晚清民国间奇书甚多,《老残游记》乃其中之一,借阅残卷至老残游记二集九回,学识浅薄,未...
评分官本都是好官,但只因从了那为官的条框戒律,加之时势的腐朽,更要严加遵从世俗的规矩本分,却实不知这些戒律何以成、何以守。知其然而未知其所以然,所以读书虽多,戒守虽严,无奈丧失了还原本真之心去看世事人情,实看不到本质,体察不到人心啊…… 入世难,难在人心的持守不...
屿姑,隐于山野的奇女子,妙哉
评分初读不太喜欢前二十回类似大团圆的结局,青天大老爷明镜高悬,走方郎中上通下达,容易把老残理解为“臣妾人格”,但不妨把他和刘鹗理解为一种民间的力量(如NGO)。刘鹗出于“经济”的考量,反对一种破坏性的力量(更成熟和实际的考量?与太谷教的关系?)。女性的形象是与士人平等的,刘鹗的超前性由此可见。老残娶翠环,悲天悯人的同情>私人感情。揭露了酷吏的狠恶,也是一出“官场现形记”。【清官酷吏,毓贤的一生及后世对他的评价,资本主义下传统文人面对物质的挣扎】 作为“游记”,展露了山东一带的地理景观,自然描写的兴起是中国小说现代转型的重要标志,风景书写中的地方色彩,在小说的构建中有着独特作用。 总体来看感觉像游记+官场+探案/狭义公案(近代前期的狭义公案,以武犯禁—皈依皇权,这里不同,始终对政治和权力表示据斥)
评分对“玙姑”印象深刻,还有瑛姑,奇女子。
评分放了十年 首次阅读 价值不在于文字本身
评分老残老残,不老也不残,更不是脑残。书里老残和他朋友聊的开心,志同道合,可是该分别就分别,别人留在他身边,他还要为别人好催人走。有缘相聚,没缘分也不留恋,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