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1500年至今)(精裝)論述瞭1500年起至今的五百年西方社會文化生活方方麵麵,包括:政治製度、[宗教、社會思潮、哲學、文學、音樂、美術、科技發明、民俗及社會生活等,包羅萬象,涵蓋麵很廣,從文藝復興的根源到說唱音樂,作者均予娓娓敘述,並將自己在漫長的一生中所作的思考融入其中,使《從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1500年至今)(精裝)內容豐厚並具獨特的魅力。他認為,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一個文化衰落的時期。他指齣,目前存在著許我令人感到煩惱的因素,如死氣沉沉的政支、恪守陳規的學校教育、個人主義的蔓延以及高度抽象化藝術的盛行,等等,但是,文化的衰落並不意味著失望多於希望,而很可能會成為西方復興的源泉。這一思想貫穿全書,成為全書的閃光點。稱之為巨著,一是因為其內容極為豐富,涉及麵廣;二是因為其思想之卓越,論點獨特,融會瞭幾個世紀以來西方文化研究的精髓,全書充滿瞭睿智而理性的論述,淵青而深厚的知識,一冊在手,可使人縱覽五百年西方文化的宏偉畫捲,從中獲得豐富的文化滋養。
雅剋·巴爾贊(Jacques Barzun)
◎美國“國寶級曆史學傢”;
◎50年來罕見登上《時代》周刊封麵的思想傢;
◎獲法國政府頒授的最高榮譽——“榮譽軍團勛章”;
◎2003年,獲小布什頒授的“總統自由勛章”;
◎2010年,獲奧巴馬頒授的“國傢人文勛章”。
美國著名史學大師,文化史研究的奠基人之一。1907年生於法國,1920年隨父抵美,進入哥倫比亞大學研讀曆史與法律。畢業後即留校執教,曆任塞思•洛曆史學教授、教務長和院長。他是英國皇傢藝術學會會員,並且曾兩度擔任美國藝術和文學學會主席。他一生緻力於通過推行大學“通識教育”把歐洲的博雅文化傳統引入美國,對推動美國現代的“通識教育”貢獻極大。
巴爾贊在眾多領域堪稱權威,一生著作等身,齣版有30餘部著作,涉獵的內容可謂包羅萬象,包括曆史學、哲學、科學、文學、音樂、藝術;他曾兩度榮獲美國藝術和文學學會批評傢金奬;也因博學多纔以及那種文藝復興時期知識分子特有的稟賦,被贊譽為“最後的文藝復興人”。
巴爾贊並不是一位純粹的學院知識分子。他積極參與美國的公共知識生活,長期為《哈潑斯》、《新共和》等眾多權威雜誌撰稿 ,是西方公認的“最值得珍惜的知識分子”。直至今天,他對文化、思想、藝術、社會的諸多思考,仍起著深遠而不可替代的影響。
2012年,巴爾贊在美國得剋薩斯州去世,享年104歲。全世界各大媒體紛紛發錶消息和評論,競相發掘他留給後人的無盡精神遺産。
如何由一件平常事演变成一场革命 大概的路线: 消息传来(某人说了什么话,做了什么事)- ------消息迅即传开(因为它与当时的形势恰好相合,或者同人们意识深处的某种情绪吻合) ------气氛紧张(人们开始互相探问真情和这件事的含义 ------时间感发生变化,变快(本来遥远...
評分根据我从小到大读历史书而得来的经验,我认为了解历史能让我认识到人类最独特的优点,也能展现我们致命的缺点。因此,对我来说读史书除了可以学习新的知识,也能让我们自我反省,并且帮助我们探索到自己的上线,能力,还有可能造成的人为灾害。由于我已经读过无数本中国的史书...
評分重读《从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500年》 时间真快,五年前读过这本厚厚的文化史巨著。当时叹为观止。最近开始重读,又有很多启发。 “文艺复兴时期大量的论文说明了这场文化运动的性质。人们通常以为它是由几个天才发起的,有些崇拜者、赞助人和能言善辩的支持者参加,他们...
評分本文原载于本人博客:http://talenthan.blog.sohu.com/ 这本“宝藏”在书架上“尘封”了许久,今天终于得以开启。花了1个多小时来读开篇11页纸的《作者的话与序言》,就发现茶杯已经斟满了,需要在这里来细品。 这本书从历史学的角度来论述西方文化近500年(即现代时代)的艺...
評分如果写不出一本气势恢宏、荡气回肠的大书,就去读一读前人的巨作吧。 按我粗浅的理解,非虚构类的书籍,最容易配得上大书的名字。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无疑是这类书的代表作。商务印书馆有两卷本的译本,最近有一家豪华的出版社,出了六册所谓全译本,每册80元,全套要48...
想裝,必看!
评分思想啓濛讀物
评分作者對20世紀之後的科學領域有諸多描述不確的地方,不過跟全書卓越的啓發性相比,不過是白璧微瑕而已。
评分看瞭豆瓣的評論去買的,不知道是不是譯者水平的問題,讀得很吃力,最後扔書櫃吃灰
评分這大概是唯一一本我想看,每個字都認識,就是看不懂的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