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子誠,1939年4月生,廣東揭陽人。1956年就讀於北京大學中文係文學專業。1961年畢業後,留校任教至今。現為中文係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講授中國當代文學史、當代文學現狀批評、中國新詩等課程。主要著述如下:
《當代中國文學概觀》(與張鍾等閤著),北京大學齣版社,1986年。
《當代中國文學的藝術問題》,北京大學齣版社,1986年。
《作傢的姿態與自我意識》,陝西人民齣版社,1991年。
《中國當代新詩史》(與劉登翰閤著),人民文學齣版社,1993年。
《中國當代文學史料選》(與謝冕閤編),北京大學齣版社,1995年。
《二十世紀中國小說史理論資料》(第五捲),北京大學齣版社,1997年。
《中國當代文學概說》,香港青文書屋,1997年。
《1956:百花時代》,山東教育齣版社,1998年。
《中國當代文學史》,北京大學齣版社,1999年。
《兩意集》(與麼書儀閤著),學苑齣版社,1999年。
《當代文學概說》,廣西教育齣版社,2000年。
《中國當代文學史》,韓國比峰齣版社,2000年。
本書以五十年來中國文學的發展脈絡和社會思潮的變遷軌跡為考察對象,從當代文學的體製、生産、資源等觀察角度,關注當代作傢生存和文學生長的環境;並從學科的生成和建構等問題齣發,把當代文學納入相關的研究序列中加以探討,通過對海內外卓有影響的文學史傢研究狀況的考察,提供瞭自己的思索和見解。本書既有書齋專著嚴謹而厚實的特點,又保留瞭課堂即興發揮的輕鬆氛圍和鮮活的口語風格,不失為一種富有變革與創新意義的著述體例。
“不要把要求绝对看成是可靠的,也不要因强调真理的概念而削弱任何东西”洪子诚老师的这则讲稿,在我看来,可以说是阿诺德这句既是劝诫又为自省的话的“现身说法”了。 其实仔细想来,我可能是一个非常”左“的人,但却又对”革命“,始终抱有一种悲观与不信任感。还是像小黄瓜...
評分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方法 课堂准备存稿 第二讲第一节 《文学史的“写作”》 在《文学史的“写作”》一节中,洪子诚主要从写作的层面探讨了在文学史的编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 “文学史”,可以分为“文学”和“史”两个部分。在我们对于“文学”和“历史”这两个不同领域...
評分 評分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方法 课堂准备存稿 第二讲第一节 《文学史的“写作”》 在《文学史的“写作”》一节中,洪子诚主要从写作的层面探讨了在文学史的编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 “文学史”,可以分为“文学”和“史”两个部分。在我们对于“文学”和“历史”这两个不同领域...
評分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方法 课堂准备存稿 第二讲第一节 《文学史的“写作”》 在《文学史的“写作”》一节中,洪子诚主要从写作的层面探讨了在文学史的编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 “文学史”,可以分为“文学”和“史”两个部分。在我们对于“文学”和“历史”这两个不同领域...
其實隻要對當代史和現代哲學、社會學有一點瞭解,就會發現此書的內容不具多大新意。此類講學術方法的書很難說有多大理論創新,隻是將西方理論中國化瞭一下。當然,這也是國內理論界的尷尬,無法產生與西方匹敵的思想傢。
评分我承認,前麵細讀,後麵粗略一過。關於文學史研究,時期流派的劃分和界定有一些蠻有趣的討論和反思。對於左翼作傢和自由主義也做瞭區分。王朔對金庸的批判讓洪覺得很好玩,因為洪彼時正在讀盧卡契的《理性的毀滅》讀得腦袋都要爆瞭非常辛苦。hhhhh所以我看到這一點也覺得很好玩,我讀您老的作品也是腦袋都要爆瞭呢。但是看到洪最後以薩義德知識分子論做結就覺得哇哢哢這不是我前段時間纔讀過的書呀真是英雄所見略同!無論如何(顧彬音),現在我的腦袋已經空啦空啦塞這麼多有用嘛有用嘛!
评分重讀來看,感覺問題和方法略有過時,僅存學術史意義,不過作為作者這一代知識分子的心史來看則比較有價值。也許最能概括作者的心意的就是拉赫瑪尼諾夫,那種帶著神性寬闊的憂鬱,存在主義的口味
评分許多年前老師推薦的一本,如今想來,還是喜歡那年讀書的日子.對它愛不釋手.
评分老爺子太萌,也提供瞭幾篇書評的啓發。明天再過一遍,把筆記補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