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與方法

問題與方法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作者:洪子誠
出品人:
頁數:304
译者:
出版時間:2002-8-1
價格:29
裝幀:
isbn號碼:9787710801608
叢書系列:三聯講壇叢書
圖書標籤:
  • 洪子誠
  • 文學史
  • 當代文學
  • 文學理論
  • 中國當代文學
  • 文學
  • 中國現當代文學
  • 文學講稿
  • 問題分析
  • 方法論
  • 思維訓練
  • 學術研究
  • 批判性思維
  • 實踐指南
  • 邏輯推理
  • 創新思維
  • 案例研究
  • 自我提升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以五十年來中國文學的發展脈絡和社會思潮的變遷軌跡為考察對象,從當代文學的體製、生産、資源等觀察角度,關注當代作傢生存和文學生長的環境;並從學科的生成和建構等問題齣發,把當代文學納入相關的研究序列中加以探討,通過對海內外卓有影響的文學史傢研究狀況的考察,提供瞭自己的思索和見解。本書既有書齋專著嚴謹而厚實的特點,又保留瞭課堂即興發揮的輕鬆氛圍和鮮活的口語風格,不失為一種富有變革與創新意義的著述體例。

著者簡介

  洪子誠,1939年4月生,廣東揭陽人。1956年就讀於北京大學中文係文學專業。1961年畢業後,留校任教至今。現為中文係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講授中國當代文學史、當代文學現狀批評、中國新詩等課程。主要著述如下:

《當代中國文學概觀》(與張鍾等閤著),北京大學齣版社,1986年。

《當代中國文學的藝術問題》,北京大學齣版社,1986年。

《作傢的姿態與自我意識》,陝西人民齣版社,1991年。

《中國當代新詩史》(與劉登翰閤著),人民文學齣版社,1993年。

《中國當代文學史料選》(與謝冕閤編),北京大學齣版社,1995年。

《二十世紀中國小說史理論資料》(第五捲),北京大學齣版社,1997年。

《中國當代文學概說》,香港青文書屋,1997年。

《1956:百花時代》,山東教育齣版社,1998年。

《中國當代文學史》,北京大學齣版社,1999年。

《兩意集》(與麼書儀閤著),學苑齣版社,1999年。

《當代文學概說》,廣西教育齣版社,2000年。

《中國當代文學史》,韓國比峰齣版社,2000年。

圖書目錄

自序
前言 課程介紹
第一講 當代文學史研究現狀
當代文學史研究現狀
研究“滯後”的原因
尋找新的“學科話語”
第二講 立場和方法
文學史的“寫作”
闡釋對象和闡釋主體
“曆史的偶然”
“敘事形式”和“真實性”
“時間”與當代文學史
當代文學史的關注點
曆史“碎片”的整理
“對抗性”的綫索
概念和敘述的“清理”
“內部研究”
第三講 斷裂與承續
“斷裂”:作為一種現象
當代文學麵臨的壓力
為問題尋找“參照”
“進化”的文學觀
對“轉摺”的研究
第四講 “當代文學”的生成
40年代文學的“可能性”
“文學共生”的想像
“獨立的”文學傳統
纏繞不清的問題
“一體化”和“價值多元”
文壇派彆的類型劃分
類型分析的目標
第五講 文學體製與文學生産
當代文學的“一體化”
文學體製和文學生産
當代的文學機構
齣版業和文學報刊
“自由錶達”的可能
作傢的身份和“存在方式”
“身份”的幾個問題
第六講 當代的文學“經典”
可供觀察的方麵(一)
有關的題外話
可供觀察的方麵(二)
當代“經典”的若乾問題
對西方經典的“自主姿態”
對於“現代派”的策略
第七講 當代文學的“資源”
“左翼文學”等概念
《夜讀偶記》和盧卡契
激烈拒絕的態度
“異化”問題
革命文學的“宿命”
革命文學的“馴化”
批判性失去之後
參考書目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这次重读洪老师的著作,最使我感慨的是“读者”和“史家”双重身份的张力。对于在50年代上大学,在80年代中后期开始独立的文学史研究的洪子诚先生,“读者”与“史家”的分立并非“逃避”或“承担”的选择问题,而要求研究者将敏锐的时代感性与历史叙述的道义责任尽力综合。 角...  

評分

这次重读洪老师的著作,最使我感慨的是“读者”和“史家”双重身份的张力。对于在50年代上大学,在80年代中后期开始独立的文学史研究的洪子诚先生,“读者”与“史家”的分立并非“逃避”或“承担”的选择问题,而要求研究者将敏锐的时代感性与历史叙述的道义责任尽力综合。 角...  

評分

北大的老师还是很谦虚的 这本书看着看着,有点少年维特之烦恼,真性情,当然了是关于中国当代文学的现代化烦恼 学人就是不一样  

用戶評價

评分

洪子誠在不斷的擱置、存疑中就能給人這麼多啓發;最後革命文學的“自我馴化”與“剝離”好極瞭。

评分

誇張一點說,每隔三行就有一條經驗教訓。

评分

重讀來看,感覺問題和方法略有過時,僅存學術史意義,不過作為作者這一代知識分子的心史來看則比較有價值。也許最能概括作者的心意的就是拉赫瑪尼諾夫,那種帶著神性寬闊的憂鬱,存在主義的口味

评分

重讀《問題與方法》獲益良多!

评分

這就是一本當代文學研究生考試題庫集吧 可是洪爺爺你態度不至於要曖昧成這樣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