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沦》于1921年10月由上海泰东书局出版,是郁达夫的第一部小说集,在《沉沦》里作者完全无视社会道德观念,大胆地写出被情欲折磨的青年的心灵,短篇小说《沉沦》是这部小集中最可注意的一篇。写的是一个在日本留学的中国人爱上了一位日本的少女,却因为积弱的民族造成的自卑而不敢表白,最后只有自杀。集中作品还大胆地描写了偷窥、手淫等个人隐秘行为,在一个道德至上的社会里,这是完全不能容忍的。所以这部小集出版之后,立刻遭到上海文艺界最猛烈的攻击,同时也显示了人本的意义。
以前读《沉沦》只是隐隐觉得有一种颓废、病态的美。今天老师讲到《沉沦》,李初梨的评价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模拟的颓唐派,本质的清教徒。"于是,今天重新看了一遍,才慢慢理解了那种“向善的焦躁”和“贪恶的苦闷”之间的矛盾,那种苦苦地在“道德”与“欲望”的纠缠中的...
评分 评分创作的时候凭空捏造人物很难,而且人物形象常常不够丰满,所以重新看《沉沦》,从郁达夫的角度出发,甚至可以大胆地假设,将主人公看成郁达夫,不难看出郁达夫当时的心境。 李初梨说过达夫是模拟的颓唐派,本质的清教徒。他是一个纯粹的人,所以他可以大胆直率的描写主人公内心...
评分郁达夫白话文表达流畅而富诗意。作诗也来得,从此书可知,他起码通日语,英语,德语。读下来一气呵成,景物心理都铺陈交待得清楚可见。 我是读了王大姿同学关于《王映霞自传》的精妙评论来追看郁达夫作品的。如其意思,郁品虽不错,格却不高。
评分有人曾经这样说:《沉沦》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却像一面镜子,我们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那是属于我们独有的年轻的气息与思索。 望向这面镜子,我看到了自己的身影:不甘于眼前的生活总是渴求改变,不甘于自己的平庸,无时无刻不在追寻着属于自己的爱情……1921年,郁...
不喜欢这种软弱且拒绝改变拒绝抗争的姿态,把自卑原因归咎于国力贫弱更是无法认同……但是,郁达夫的行文真是漂亮,不知道是不是日本留学背景使然,一种完全诗化的哀愁
评分有个姑娘跟我说她觉得《沉沦》好恶心,我说感觉还可以啊。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评分有个姑娘跟我说她觉得《沉沦》好恶心,我说感觉还可以啊。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评分从高中就不喜欢郁达夫,不过《沉沦》平心而论还是写的好的。大段大段田园式景色的描写衬托一个传统环境中的留日学生的心境变化等等,非常聪明。中国留日生的自卑、苦恼和隐形的哀伤都出来了,像伤口里面白森森的骨头一样。
评分不喜欢这种软弱且拒绝改变拒绝抗争的姿态,把自卑原因归咎于国力贫弱更是无法认同……但是,郁达夫的行文真是漂亮,不知道是不是日本留学背景使然,一种完全诗化的哀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