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红忠编写的《中国的货币金融体系(1600-1949)——基于经济运行与经济近代化的研究》系统考察了明中叶至新中国建立前300多年间中国的货币金融体系及其演变过程,主要对1600-1949年间中国的货币制度、货币流通量,各类金融机构的兴衰发展过程、经营业绩及绩效变化,货币金融发展的动力机制及其路径,金融发展与财政体系的关系,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二元金融结构与农村金融,货币金融发展的整体水平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本研究反映出这一时期中国金融体系发展演进的路径和特点,以及由货币金融的发展阶段所决定的中国经济运行方式的转变与经济近代化的进程。《中国的货币金融体系(1600-1949)——基于经济运行与经济近代化的研究》对历史时期的金融体系及其与经济运行内在关系的考察,弥补了经济史领域中关于金融长期发展及其相关问题系统研究的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经济分析中金融理论的内容,为宏观金融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历史基础。《中国的货币金融体系(1600-1949)——基于经济运行与经济近代化的研究》将货币金融与经济近代化联系起来,从经济运行和货币化的角度探讨经济近代化的过程,为现代化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虽然比较严整,但是真心很枯燥。
评分结合黑田明伸~~~
评分虽然比较严整,但是真心很枯燥。
评分了解近代货币金融制度及其变迁的方便入门之作。不足在于没有自己的史料和历史学基础数据,除了宏观概念没有实质市场过程的展开。
评分了解近代货币金融制度及其变迁的方便入门之作。不足在于没有自己的史料和历史学基础数据,除了宏观概念没有实质市场过程的展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