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五月盛放》提到柬埔寨,我们的脑海中都会闪出一连串的关键词:贫穷、地雷、西哈努克、吴哥……它们像一面多棱的镜子,折射着这个国家曾经有过的辉煌和伤痛。诚然,它还是混乱的,粗糙的,单薄的。惟一明晰的是作者已经深深的爱上了这个国家,而且,作者以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把我们希望了解的柬埔寨尽可能立体的呈现在大家的面前,希望我们通过这面不太平整的镜子去注目一下这个开始“盛放”的国家,品读她,踏足她,并爱上她。一站接一站,一站又一站……来到柬埔寨,来到丛林深处,来到没有人的庙宇里,来到这些刻满战争与和平、神抵与生灵的石阶上,甲在赞叹,乙在惊呆,丙在拍照,丁这里睡午觉……这就是柬埔寨。旅游是欢喜,是孤独,是我们的背包。另外的,额外的,才是照片里的色彩和脸孔,才是语言所能描绘的风景和遭遇。孩子们生动的脸总是与幽深的遗迹交错捆绑在一起。佛龛的背后,廊道的尽头,总有他们的身影。他们才是庙宇里的精灵。难以想象,世界上最伟大的“印度教建筑”竟在印度以外。对于战争,他们象俄罗斯人回避政治体制一样选择不提起,也选择不忘记。只是地雷把本来就偏远的地方变得更加的偏远。 五月的柬埔寨,凤凰花开满树的国度,让城市乡村灿烂如火。 这个国家的天空下终于有了和平,这个国家的人民终于有了笑颜。作者卡门正是在这个时候踏足这片刚刚苏醒的土地。她似含苞待放的花,晶莹的露水挂满一身——那是早已盛开的希望。 以游客的身份,用自己的脚去匆匆徒过这个国家,张大眼睛看“目”所能及的一切,在本来只储存了几个空洞的关于战争或吴哥的字眼的一片空白的脑袋里混乱的划下沉甸甸的、丰富的、炫目的柬埔寨。残垣、雨林、滩岸、脸孔、日出日落、开满一树的凤凰花……卡门犹如一块本来干枯且挂满尘埃的海绵,被这一路风光浸泡洗刷,浑身湿漉漉的,是被呛着了还是被震慑了,一时半会儿不懂说话。用十五个月来把“海绵”拧干,滴哩嗒啦———理出书里的文字和图。 作者以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把我们希望了解的柬埔寨尽可能立体的呈现在大家的面前,希望我们通过这面不太平整的镜子去注目一下这个开始“盛放”的国家。书里所有的字在努力地鼓励你上路,锦囊篇里的列项点显得不厌其烦,但对于前往一个母语为非英语的第三世界国家,这一章节变得尤为重要。
作为了解柬埔寨旅游的书,不愿意看其他的背景资料书籍,看看这本比较省时间。但是不看也没有关系。
评分很棒的一本书。尽管涉及到衣食住行方面的一些东西可能过时了,因而本文略过。 我下载的是pdf版,粗略翻了翻,记录一些非常有用的知识,自由行时将本文放在Evernote里,非常便利。 想去吴哥窟自由行的朋友,建议精读本书。 向作者卡门致敬! 吴哥Angkor一词的由来于梵语Naga...
评分试了两次,还是不能坚持翻完,总感觉过于矫情了。抒情段落太多,但是零散,没深度,文笔也平平。文化背景介绍也有一些错误。没查过,感觉像是网络游记扩充成书的,个人做个纪念还行,拿来了解吴哥就太让人失望了
评分 评分看了他的书,我去了柬埔寨,请你也看后,去那里转转。 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鼓励你出行 出发: 当我开始离开公司的那一刻的时候,我的内心充满了紧张和不安,再交织着无比的欣喜,因为那时候我不知道要开始的是什么,陌生的同伴,陌生的城市,陌生的语言,一切都是那样...
这本书还算可以,就是装订比较差,容易散页。在去柬埔寨的飞机上看到好多人都拿着这本书在恶补。
评分去柬埔寨时行囊里唯一的一本书,书是好书,可惜没有想象中的作用大
评分特别真诚的一本书,把吴哥文化浅显地展现给了我们,也给了很多旅行建议,就是排版有点乱。很久没有读中国人写的作品,读到这本十年前的作品时,有点恍惚。最后因为作者的真诚几乎要落泪。其实只是我太想念吴哥了。
评分吴哥窟的日出很美,消逝的文明与永恒的宇宙。
评分在kindle里下载了这本书在飞机上看。如果是更年轻一点的我,也会更加期待一些吧。但最终并没有什么发生,整个旅程在云端瞥见吴哥窟和密林时就已经是顶点了,也许是我乏味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