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由一场让座事件展开,刚刚查出绝症并被保险公司拒绝的白领叶蓝秋拒绝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争执中,记者陈若兮偷拍下了叶蓝秋的样貌。
此事上了晚间新闻的专题报道,电视节目鼓励市民参与讨论,陈若兮也借势展开网络炒作,演变为新闻事件,引起市民、网友争相激辩,叶蓝秋成为网络红人,在人肉搜索的威力下,个人信息被悉数曝光。
网络上,有匿名帖子控诉叶蓝秋为第三者,顿时群情激愤,骂战升级,诅咒和谩骂如潮水般涌来,更有人在其家门口蹲点守候。一个座位的争执最终演变成为一场激烈的网络事件。
然而,匿名帖子的发布者是谁?叶蓝秋究竟是不是第三者?陈若兮和叶蓝秋之间又有什么千丝万缕的联系?
围绕这名女子的网络风暴还没有停息,电视台内部的勾心斗角已愈演愈烈,另一场复仇的风暴也借助网络之力瞬间袭来。在所谓真相的背后,所谓民意的背后,所谓道德审判的背后,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在操控?
《搜索》 ,这是一部立足于都市情感话题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是对当下网络浮躁现象的一次呐喊,饱含着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尖锐质疑与深刻思考,深入刻画了当今社会的现实人际关系,把脉三十年来中国社会之怪病症。
文雨
网络作者,编剧,已出版多部长篇小说。
文雨致力于描绘现实、批判现实,擅长以哀婉动人的情感故事为载体,追踪社会热点话题,反映中国当下社会现状,其作品饱含对现实的尖锐质疑与深刻反思,被媒体评为“中国社会派小说第一人”。
《搜索》曾三易其名,初稿《请你原谅我》于2007年发表于网络;后易名《网逝》,入围2010年第五届鲁迅文学奖;其后得导演陈凯歌倾心,更名《搜索》,改编为同名电影。
小说《搜索》原名《请你原谅我》, 2007年发表于网络,后易名《网逝》,入围2010年鲁迅文学奖,其后被陈凯歌导演看中,改编为电影,同时更名《搜索》。单看这个名字就会想到,这是一个跟网络有关的故事,读过再看,确是如此,但仔细想来,却又远远不止于此。 我是先看原著小说...
评分近年来“网络暴力”这个词语在各种媒体上被频频提及,而在发达的网络时代之下通过“人肉搜索”获取信息的手段也让网民们又爱又恨,当发生在别人的身上时,可以极大地满足个人窥觑的好奇心理,但是不幸地降临在自己的身上时,隐私被一览无余,招来不断的是非。 在虚拟网络中,...
评分人言可畏,以前有阮玲玉,尚是没有手机和网络的年代。更何况现在,信息传播比细胞分裂得更快 小说引经据典启章,前事不忘;以故事人物名成节步步推进,颇具电影画面感,是不是就是为了拍成电影而写?始读会觉得部分文句处理比较累赘庸俗,但也无损故事对现今网络世界非逻辑狂...
评分《搜索》在晋江连载时名为“请你原谅我”,2007年便在网上发表。可惜那时候我上起点比较多(这大概是性别壁垒的体现……),以至一错过便是快5年。还好,改编电影的上映给了我阅读本作的机会,自然不容错过。 故事以获悉自己身患绝症的主角叶蓝秋在公交车上拒绝给老人让座,恰...
评分谁此刻在世界上某处哭,无端端在世界上哭,在哭着我。谁此刻在世界上某处死,无端端地在世界上死,眼望着我。” ——里尔克 小说《搜索》匠气不重,人味很足,铺陈直叙中把荒诞的人肉搜索的种种拉扯诠释得淋漓尽致。世间道渐嘈杂的震耳欲聋,而关注人性的作者文雨,所写的是...
#2012425
评分印象里从来没有看过文笔如此稚嫩的小说。基本上就是在叙述剧情和人物对话。少量的描写作者也多多借鉴了其他文学作品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刚及格的作品吧,看不出有特别出众的地方。
评分口水文,滥俗剧,电视剧会是更好的载体吧。
评分有现实意义的好书,很真实,写这种书是给每个人反思和自我检讨的机会,是积功德,陈凯歌拍这部戏也是积功德,还为他的《无极》之恨报了仇。这才是真正的复仇。
评分暗黑系,故事丝丝入扣,很有推理的范儿;结构紧凑,也绝对适合改电影。作者文风犀利,除了开头有点絮叨,剩下都好,虽然是网文脱胎,但明显比网文的层次高很多 2012-7-21捐燕山图书馆给更多人分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