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与中国艺术精神的嬗变

禅与中国艺术精神的嬗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
作者:黄河涛
出品人:
页数:365
译者:
出版时间:1997-11
价格:16.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801030061
丛书系列:中国禅学丛书
图书标签:
  • 中国艺术
  • 佛教
  • 艺术
  • 哲学
  • 宗教
  • 佛学
  • 1
  • 禅学
  • 中国艺术
  • 精神变迁
  • 美学
  • 哲学
  • 绘画
  • 书法
  • 园林
  • 文人画
  • 文化传承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禅与中国艺术精神的嬗变》讲述了:诗与禅,或者作诗与参禅的关系,是我国文学史、美学史、艺术史、思想史等等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一些与中国文化有关的国家,比如韩国和日本等国中,这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甚至可以说,在东方文化中,这个问题也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自来论之者众矣。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代序
绪论
第一章 佛教的中国化与士大夫心理
一 玄、佛融合与名士、名僧
佛徒与方术并行 般若名僧的“玉柄
麈尾” 挣脱脐带的佛学超越
竺道生的“顿悟”与达摩的“壁观”
二 亦僧亦俗、亦俗亦僧的禅悦之风
拈花微笑与禅宗的破执 “不离世
间觉”与士大夫的“达、退”观“无所
住心”与逍遥澹泊 禅宗――士大夫
的佛教
三 儒、禅融合的“心性”之学
从南宗禅到孔门禅 从居士佛教到
理学 “心性”之学与狂禅之风
第二章 中国艺术精神的演进
一 走向山水的玄佛艺术精神
自觉的感知方式和心理结构 迁逝
感与玄言诗 从“以形写神”到“以形
媚道”
二 走向内心的禅宗艺术精神
“雪中芭蕉”与“法眼观之” 从“意
象”到“意境” 从迁逝感到瞬间顿悟

三 走向世俗的心学艺术精神
心学与世俗文艺之再起 性灵说与
“闾巷有真诗” 从“穿衣吃饭”到世
俗之情
第三章 禅与石窟艺术的盛衰
一 禅修与石窟造像空间
隐居与沙门 佛塔崇拜与佛像崇拜
乙术精神的嬗变 禅修与造像
二 禅观空间与石窟造像的兴盛
从观佛到观像 观释迦牟尼佛及多宝佛 观三世佛、四方佛及十方诸佛
观无量寿佛与七佛像 观弥
勒像
三 礼佛空间与石窟造像的式微
从观佛到礼佛 礼佛造像的世俗化
壁观与观像
四 从石窟到寺庙的空间形制演变
毗诃罗式的静态空间 中心塔柱式的
回旋空间 礼佛行进式空间
摩崖式的开敞空间
第四章 禅对山水画形成的影响
一 般若禅观与晋宋之际的山水画论
顾恺之对“神”的发展及其局限 慧
远的《万佛影铭》与宗炳的《画山水序》
颜延之的佛学观与王微的《叙画》
二 禅宗与山水画的成熟
“心性”论与“心源”说 “平常心”与
“自然”为上 “真”与“图真”说
三 水墨山水画的禅宗意蕴
玄色、缁衣 水墨 坐禅梦酒
虚无空淡 远
第五章 禅宗与文人画
一 狂禅之风与文人画的提出
“呵佛骂祖”与僧俗墨戏 古文运动
与文人审美价值观 苏轼的画论及
文人画的提出
二 心性说与明、清文人画派
董其昌及其“南北分宗”论 逃禅之
风与遗民画派 狂禅遗风与《画语
录》
三 画禅与禅画
公案与禅画 文人画与禅宗画
文人与画禅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禅宗的形成发展与中国艺术观念的关系,涉及的艺术形式主要是绘画、雕塑、建筑

评分

大国学基金会于2010年5月30日捐赠

评分

禅宗的形成发展与中国艺术观念的关系,涉及的艺术形式主要是绘画、雕塑、建筑

评分

禅宗的形成发展与中国艺术观念的关系,涉及的艺术形式主要是绘画、雕塑、建筑

评分

大国学基金会于2010年5月30日捐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