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五十年:从传教士到大使——司徒雷登回忆录》于1954年由美国蓝登书屋出版,全书共15章,前12章中司徒雷登回忆了他的在华经历,后3章则是他的反思与总结。全书记述了作者对其个人事业的选择、传教士在中国的使命、燕京大学的创建历程、二战期间被日军软禁的经历以及二战后担任美国驻华大使所参与的对华事务等。
作为在近代中国史、教育史和中美关系史方面的一位重要历史人物,司徒雷登的回忆录保存了许多关于当时史实的记录,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也具有一定的思想意义。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作者的个人成长背景、宗教信仰和政治立场等因素,《在华五十年:从传教士到大使——司徒雷登回忆录》中的论述和观点不尽正确,有些甚至偏颇,希望读者在阅读时予以注意。
司徒雷登(John Leighton Stuart,1876-1962),出生于浙江杭州市,父母均为美国在华传教士。1887年他返回美国弗吉尼亚州读书。1904年婚后携妻再回杭州,开始在中国传教。1908年任南京金陵神学院希腊文教授。1919年起任燕京大学校长、校务长。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他因拒绝与日军合作,被日军关在集中营,直至日本投降后获释。1946年任美国驻华大使。1949年离开中国后在美国度过余生。2008年其骨灰被安放于杭州半山安贤园。
2013年的春节,假期结束的最后几天,我去了趟原齐鲁大学的旧址,现在,此处是山东大学的一部分,再往前,这里是山东医科大学。虽然是医学的一部分,但在车水马龙的喧嚣之外,有能让人一下沉寂下来的氛围。古木沉沉,红墙绿瓦,很有大学的感觉。现在的大学已经没有大学的感觉了...
评分历史真是个叵测的事物,没人知道哪些会被记录下来,哪些又被人为地冲刷掉。 作为曾在燕园度过六年最好时光的北京大学毕业生,作为司徒雷登唯一一本回忆录的中文译者,我仿佛肩负着某种不容推脱的责任。太多的内容我们可以在书中读到,我不妨去碰触一下那个最浅白...
评分1.回忆都是自带PS的,很多人关于民国的了解都是来自回忆性文字,所以现在的民国是PS过的,需要来一张before and after的对照图。 2.从话语构建的角度来看,有能力生产民国文本和话语的人,一大部分当时社会主流意识的维护者(小骂大帮忙),民国是一个破碎的民国话语。 3.燕...
评分微信读书上看的司徒雷登回忆录。有信仰的并且用一生去践行自己的信仰,这样的人在世界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值得尊敬。希望这份尊敬是发自内心,不是视大环境如何再决定尊敬与否。 可惜, 世间更多的是打着信仰旗号行利己之事的人。 也希望有一天我们的语文或者历史课,能把他的回...
评分2013年的春节,假期结束的最后几天,我去了趟原齐鲁大学的旧址,现在,此处是山东大学的一部分,再往前,这里是山东医科大学。虽然是医学的一部分,但在车水马龙的喧嚣之外,有能让人一下沉寂下来的氛围。古木沉沉,红墙绿瓦,很有大学的感觉。现在的大学已经没有大学的感觉了...
传教士在中国当真做了不少的贡献,特别是高等教育。一个燕京大学,足矣。
评分附录真讽刺啊
评分真正从北大图书馆借阅的这个版本,可惜书本身有些被水浸泡过。
评分令人唏嘘的历史,很系统的剖析了美国在介入国共事务时焦灼纠结的心态,以及最后无可奈何的失败感,里面对于中国未来的畅想依旧让人心潮澎湃。
评分说说给这本书四星的原因。书的内容很精彩,波澜壮阔。从一个较置身事外的人眼中看清末到G党建国这段风起云涌的历史。扣掉一星是因为翻译的问题,翻译腔比较重,司徒•雷登的口气也太平淡了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