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抗者》主要内容:萨特、西蒙娜•薇依、品特、法拉奇、耶利内克等西方知识分子面对强权不顾个人安危,为追求公平、正义和人格独立而奋起抗争。萨特拒收瑞典文学院的权威们授予的大奖,赛珍珠痛斥教会福音派教义的不切实际和假正经,索尔仁尼琴不论在牢狱中还是流亡时都坚持真我,耶利内克不畏世俗突破色情小说传统的男性视角,拉什迪冒着被追杀的危险进行文学创作,西蒙娜•薇依拒绝享受建立在劳苦者血汗之上的体面生活,左拉面对司法腐败直呼“我控诉!”……他们以“反抗者”的姿态彪炳史册、引人深思。
潦寒:学者、作家。1977年出生于栗门张。主要著作:《文化营销》《中国文化产业经典案例分析》《总裁思想》《总裁访谈》。随笔集《故乡在纸上》《反抗者》。长篇小说《封口》《歇斯底里》。
信箱: liaohan@vip.sohu.net
诺贝尔奖获得者略萨都说,他获奖是为了唤醒博尔赫斯——这个全世界呼声极高被称为“作家中的作家”,拉美文学主要代表为什么会与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但是,智利诗人巴勃鲁·聂鲁达的好友、瑞典文学院院士、阿瑟·伦德克维斯特就博尔赫斯为什么多次提名,瑞典文学院将其排出...
评分这不是大家熟悉的加缪的反抗者,而是一位当代的中国学者结合现今社会实际而作的一本反思心灵的书。 主要是通过对西方十八位解析名人思想的解读,有品特、拉什迪、萨特、西蒙娜•薇依、阿契贝、索尔仁尼琴等,他们一方面因特立独行的思想引发争议;另一方面以实际行...
评分《反抗者》借助18位世界级文化名人的思想,似乎跨入了比营销界、文化官场更宏大的世界,但读完全书,又有些遗憾:18位绝大多数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这无形中会落入对“诺贝尔价值观”争议的陷阱之中:如诺贝尔文学奖的所谓“宗教意识形态”标准,就存在争议,至少我本人认为这...
评分里尔克说,“伟大的作品与社会有一种天生的敌意。”潦寒的用意也显而易见,正如他在自序中写到,“起初,国内的知识分子中,我准备写民国狂士刘文典及文坛斗士李敖。但在将他们的传记研究透后……我长叹了一声,决定放弃。” 那个时候,作者的心情该是怎样的一个沮丧和灰暗...
评分一些非常非常牛的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故事。 有些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没听说过太多,像勒克莱齐奥和耶利内克。 在大多数中国读者心目中莫过于一个生僻的字眼,长知识了。 贝多芬和托尔斯泰又太大众了 其实我觉得托尔斯泰是个改良派更贴切一些,各有各的看...
有忧患意识
评分精英之作
评分精英之作
评分有忧患意识
评分精英之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