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是19世纪后期著名的德国哲学家,近百年来对他的思想内涵众说纷纭、褒贬不一。
这部《尼采》是海德格尔1936-1940年间在弗莱堡大学做的讲座,又附加了若干篇论文。这些论文作于1940-1946年之间。讲座文本在书中是按照内容编排起来的,而不是按课时顺序;但讲课特征仍旧保留下来了,包括无可避免的冗长的陈述和复述。在上卷中,作者按哲学门类探讨了尼采的主要思想;在下卷中,作者探讨了尼采的形而上学与欧洲的虚无主义。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那时我连谁是海德格尔都不知道,结果就这么遭罪了。
评分对超善恶失望所以试图看这本书理解尼采,偏激是因为立场和主义,我不喜欢有立场不喜欢贴标签,一直以为哲学的至高境界是老庄的清虚洒落达人知命游心于淡,终于觉得也许这是我另外一种形式表达出来的偏激极端。
评分對尼采最好的解讀
评分不读觉得困惑,读完困惑更多。
评分先叔本华后尼采所谓哲学界不不归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