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文库:八月宁静》是一部随笔集,分三辑,辑一“八月宁静”,书写巴黎掠影;辑二“沉默时光?文字光影”,细看电影与文学;辑三“记忆回旋处”,游走于城市与记忆之间。书中既谈巴黎浪漫和生活趣闻,也说她所钟爱的电影文学,展现出一位文艺女子的另一面。陈宁用一种“隐秀”的风格书写城市,将体验的碎片尽数收藏,她让我们看到的,就是这些斑斓的人生片段,在宁静致远中透着淡淡的情味。
陈宁,笔名尘翎。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毕业,英国艾塞克斯大学社会学硕士。曾任记者、编辑。曾旅居英伦、台北、巴黎。著有《六月下雨七月炎热》、《八月宁静》。剧场作品《八月宁静诵读·回忆——练习场》二〇〇七年先后在香港、广州及台北演出。
最初知道这本书还是在这里的评论上看到的,感觉还不错就记下名字想看一下。那天到图书馆借书,想起这本书来顺便就电子查阅了一下,没有想到还真有这本书哎、 感觉很高兴,以前几次在豆瓣上看到好的书想借都没有。 接着我就在书架上找啊找,找啊找,许久才不经意间在角落里看到...
评分用很短的时间,看完《八月宁静》。看微博上作者有邮箱显示,我就在半夜去了一封email。有时候你不得不承认现代科技的发展。你说要是以前,怎么联系,怎么沟通。你不知道人在哪,也不知道常住地在哪。我庆幸自己生活在这是时代。 下面就是原文。自己还特意用了繁体字。 塵翎: ...
评分看到封面上陈宁的名字一下子有点儿没反应过来,紧接着又让我想起那时的书城,形式和内容并重的杂志这样少,然而依然短寿。再就是那些顺着杂志上专栏作者名称一路找来又并非定时更新的blog们。换一台电脑,或者重装几次系统,地址栏也随之变换。 那种淡泊的个人化的书写带来的...
评分日常生活中有这样的经验:在不同的城市之间游走穿梭,总能感觉到每个城市都有它的个性和脾气,这种说不清楚的感觉难以描摹,例如在江南某个淋着春雨的傍晚从老婆婆竹篮里买下一扎新鲜的栀子,在广州的茶楼和三五朋友聚着喝一壶铁观音,还有在西安某个破败的小馆子里热气腾...
评分因了《风格练习》,我又寻了陈宁的《八月宁静》来看,喜欢这个女人的细腻,还有她所谓的“风格练习”。在《八月宁静》的后记里,她写道:“我想说的风格练习,便是这回事。每一个创作者,都是一个练习者。在日以继夜的热情劳动里,慢慢靠近自己向往的。有的比较幸福如海明威,...
关于巴黎女子的描述,我突然想起海明威在《流动的盛宴》里的那段话。“一个姑娘走进咖啡馆,独自在一张靠窗的桌子边坐下。她非常俊俏,脸色清新,像一枚刚刚铸就的硬币,如果人们用柔滑的皮肉和被雨水滋润而显得鲜艳的肌肤来铸造硬币的话。她头发像乌鸦的翅膀那么黑,修剪得线条分明,斜斜地掠过她的面颊。“ 其实,我的言下之意就是,都是巴黎,大师笔下的就是不同 我注视着她,她扰乱了我的心神,使我非常激动。我但愿能把她写进那个短篇里去,或者别的什么作品中,可是她已经把自己安置好了,这样她就能注意到街上又注意到门口,我看出她原来是在等人。于是我继续写作。”
评分又读了一遍。。。还是很棒
评分写得不错的随笔集,怎么读过的人怎么少?比起那些畅销的专栏集,谈论感情,谈论价值什么来说,还是喜欢看这种类型的随笔。
评分地铁上看完的,不知是因为人多心不静还是真的不是我的菜,看的略费劲。若不是为着巴黎估计半道儿就弃书了~
评分这几天睡前读几篇,觉得妥帖而安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