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的诗》收录了海子自创作以来,所有短诗的精华作品,以及长诗《弥赛亚》的节选。完整地展现了作者毕生诗歌创作的面貌。海子是青年中卓有影响的诗人,其作品及其身后的影响,不仅在文学史上保有位置,同时具有社会文化史的价值。海子带着对诗歌精神的信念走入诗歌,走入永恒。他直接成为这种精神的象征。海子的诗歌精神即浪漫精神。它要求通过一次性行动突出原始生命的内核和本质。海子的诗歌就是这种行动,它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宠廓的前景,我们开始从当下的现实抬起头来,眺望远方。天空和大海的巨大背景逐渐在我们身后展开。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3月生于安徽怀宁县高河查湾。1979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3年毕业后任教于中国政法大学。1989年3月26日卒于河北山海关。已出版作品有长诗《土地》(1990年,春风文艺出版社)和短诗选集《海子、骆一禾作品集》(1991年,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我第一次读《海子诗选》。看不太明白,却是真实地作为一个初识诗歌的少女,被文字的瑰丽和喷薄的哀伤一击致命。似懂非懂间,已经泪凝于睫。被那种巨大的精致撼动,并不能了当字句之间的关联,却不由自主因为一些搭配和感叹吸引,从而心甘情愿地诵读。 ——总有一些文字...
评分当你第一次踏上北去的列车时,你一定还只是那个眉毛浓重,身材瘦小的少年,脸上还有些许未褪尽的腮红,满怀忐忑,还有无法抑制的兴奋。是的,我可以想象。十五岁的孩子,蓬乱的头发泄露出细微的成长迹象。那是1979年,你独自坐在呼啸的列车上,窗外是你无限眷恋的怀宁的秋天。...
评分岁月流逝,蛛网遍布脆弱的肉体,沧海桑田也在无聊和平淡中消失殆尽。回首间,生命的颜色只剩下黑白。像一只迷失的狗,过着烦庸的,世界之内,规训之内的生活。那些美丽的花开,那西山之月,谁还能记起?承诺变成远方的风,化为虚无;爱情沉沦为生活的秩序,听从按部就班的...
评分海子已经功成名就,他的墓地依旧凉荒荒。 歌兰说:这样最好,有土地的气息,仿佛一个人还活着。 遇见歌兰是一个意外,如同遇见海子。那日,一个人逛荡在安庆的老街上,寻找传说中的徽州砖瓦,在墨子巷37号看见一家个性服饰小店写着“日本人+狗不得入内”的店牌宣言,骤然止...
评分作为一个时常感到为记忆所累的生者,此时我却怎么也想不起来第一次接触到海子的诗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样的情形下。这才知道原来让我爱恨交加的记忆力,并不是在所有的事物上都巨细靡遗的。但还是要慢慢推想,假设少年时代第一次邂逅到的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那样的句子,想...
收藏一本精装的。
评分看到前两个高赞评论真是忍不住了。首先不否认海子的短诗是抒情的,但海子也写过不少长诗,所以你们在说海子是纯粹感性的同时要先想想自己脑子的叙事能力和想象能力。你们真的理解海子的逻辑吗? 还有把海子得到的赞誉理解为死亡效应实在浅薄,一个生前得到声望较少的人死后就不能得到更高的名誉?还有“评论界批评海子海子还不爽”什么的是要对诗人进行道德评判吗? 最后,把海子与中产阶级的“旅行、流浪、远方”联系在一起的是现代消费主义,是对海子诗的复写。如果你只能以这种复写的形式理解海子,那错的不是海子,是你理解能力太差。就那句最脍炙人口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你们真的理解了吗? 海子的诗是青春的,也是永恒的。“对于不可言说的事情我们只能保持沉默”,在自己能力未达到一定高度之前,先保持敬畏吧。
评分有一天我死去 請還記得我
评分实际上我们只剩领悟,在长长的时间流逝中 我们留守下来,和死去的孩子们 照看大河,指点黄昏和飞鸟 人类爱这内外风景 这荒凉的绝景 面朝大海的海子,“你所说的曙光到底是什么意思?” ——2020.2.18
评分偶然的一天,我读到《春天,十个海子》,之后的一段时间我不知道读了多少次,有的时候边读边笑,有的时候边读边哭,有的时候读着读着就害怕起来。春天里的海子粗野,悲伤,锐利,疯狂,我觉得自己也成了大地上倾心死亡的海子。其实,海子的诗,也许我只读懂这一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