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彆夾邊溝》雖然大多有原型和真人真事做基礎,但它們畢竟是藝術品,是小說——紀實性小說。作為一種藝術創作,由於事件本身長期的隱蔽性和一朝揭開真相帶來的震驚,由於素材來源的特殊性和特定性,這部以夾邊溝事件為原型的作品很難不采取紀實小說的方式,它甚至也無法擺脫采訪體和轉述體等等新聞手法的運用。應該承認,這部作品的感染力,有一半來自基本事實的驚人,但是,倘若沒有作傢主體的創造性重構,也絕不可能擁有現在這樣強烈的震撼力。
楊顯惠,1946年齣生,祖籍甘肅省東鄉族自治縣,漢族。1965年蘭州二中畢業,同年上山下鄉河西走廊西段的甘肅生産建設兵團農建十一師。當過農工、售貨員、教師。二次上學畢業於西北師範大學數學係。後在河北省大清河鹽場、天津塘沽鹽場工作。1980年處女作《隴上七月》發錶於《甘肅文藝》,1986年《這一片大海灘》獲全國短篇小說奬,2003年,以《上海女人》、《逃亡》獲第一屆中國小說學會學會奬短篇小說奬。著有中短篇小說集《這一片大海灘》、《夾邊溝記事》等。現居天津。中國作傢協會會員。
有一种小说,不会给读者带来审美的享受,也不大可能产生阅读的愉悦,但它自有文字内外的深度和力量,让人掩卷不得不深思。《夹边沟记事》就是这样的小说。 一、发现 米兰•昆德拉在《小说的艺术》中说:“自现代一开始,小说就时时刻刻忠诚地伴随着人。‘认识的激情’攫住人...
評分刚读完杨显惠的《告别夹边沟》。 我越来越觉得《当代》在目录对作品做的简短的评价和介绍越来越恰当。看多了“一片红,一片好”的评语,我以为这也是一种“捧场”。但当我从《当代》读完《中国农民调查》,我开始改变我的看法。当我从《当代·长篇小说选刊》上读完《告别夹边...
評分2005年3月27日 写的: 嗜睡的三月,天天都是自然醒,稿子暂时搁置,在睡眠的夹缝里读书,最摄人魂魄的当属杨显惠先生的《夹边沟记事》,是作者耗尽五年心力写的巨作,先读的天津古籍2002年版的,每每于天光微亮的时候由卧读忽然惊坐起来,查到上海文艺2003年还出版过一个版本...
評分有一种小说,不会给读者带来审美的享受,也不大可能产生阅读的愉悦,但它自有文字内外的深度和力量,让人掩卷不得不深思。《夹边沟记事》就是这样的小说。 一、发现 米兰•昆德拉在《小说的艺术》中说:“自现代一开始,小说就时时刻刻忠诚地伴随着人。‘认识的激情’攫住人...
評分发生在夹边沟的故事只是共和国血泪史的冰山一角,夹边沟不是深度挖掘,因为深度挖掘会伤到“龙脉”。 历史的血泪还被深深地埋藏在封锁当中,极权的罪恶终将大白于天下。当那一天到来的时候,谁来为这段历史负责?谁来给这段历史道歉?
震撼與真實
评分現在齣版行業開始閉關鎖國和搞文字獄瞭。如果文化開始變成荒漠,以後誰知道呢。
评分較之夾邊溝記事多瞭四五篇文章,都是震撼力不及夾邊溝記事的,好在全麵,可是讀來有太多篇幅是讀過的故事,感覺上當瞭
评分我不覺得它是一本係列小說集。這種內容的紀實就已經夠瞭,不加修飾的動人心魄。
评分我不覺得它是一本係列小說集。這種內容的紀實就已經夠瞭,不加修飾的動人心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