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杨显惠 历史 纪实 反右 伤痕文学 告别夹边沟 中国 小说
发表于2025-02-16
告别夹边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告别夹边沟》虽然大多有原型和真人真事做基础,但它们毕竟是艺术品,是小说——纪实性小说。作为一种艺术创作,由于事件本身长期的隐蔽性和一朝揭开真相带来的震惊,由于素材来源的特殊性和特定性,这部以夹边沟事件为原型的作品很难不采取纪实小说的方式,它甚至也无法摆脱采访体和转述体等等新闻手法的运用。应该承认,这部作品的感染力,有一半来自基本事实的惊人,但是,倘若没有作家主体的创造性重构,也绝不可能拥有现在这样强烈的震撼力。
杨显惠,1946年出生,祖籍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汉族。1965年兰州二中毕业,同年上山下乡河西走廊西段的甘肃生产建设兵团农建十一师。当过农工、售货员、教师。二次上学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数学系。后在河北省大清河盐场、天津塘沽盐场工作。1980年处女作《陇上七月》发表于《甘肃文艺》,1986年《这一片大海滩》获全国短篇小说奖,2003年,以《上海女人》、《逃亡》获第一届中国小说学会学会奖短篇小说奖。著有中短篇小说集《这一片大海滩》、《夹边沟记事》等。现居天津。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I247.7/4965-1
评分五颗星是给这本书的价值而非“力荐”,因为读的过程简直是对心理和生理的双重折磨,那种没办法哭出来的憋屈、震撼和痛苦。那个年代、那个地方,尊严和人性都成了空谈,人们只求活下去而不得。最难以想象的还是,这段无比残酷的历史根本是少为人知。一方面的我想要赶快忘记书中读到的一切,因为记住它们真的是一种折磨;但另一方面,我知道夹边沟农场、明水农场那些无辜的亡魂需要被记住,这段被风沙掩埋的历史不应该被忘记。
评分I247.57/*469,医社,2007-2-18日读毕,那一段日子真是苦难
评分灭绝人性的年代。对故事里吃煮土豆痛苦不堪,及教授囚犯吃呕吐物的情节,挥之不去
评分我现在都有点怕读此类题材的著作了,担心看多了会思想分裂。但是还是要力荐一下,尤其是里面“李祥年的爱情故事”,如果能做一下淡化政治色彩的艺术处理,拍成电影,绝对是可以获奖的影片。
从来没有过的阅读体验,不停地落泪,心绞痛。这些日子跟人聊天,我总忍不住说,听我讲一个“右派”的故事吧。就是心里太堵了。打从看这本书起,所有的食物在我眼里突然又大又清晰,淘米我会若有所思,捞呀捞呀;豆浆做好后,豆渣要不要倒掉,要纠结好一会儿;聚餐什么的,看着...
评分杨显惠的《夹边沟记事》是一声叹息,带着劫后余生的庆幸,它不怒吼也无控诉,只是平静的讲述那一段属于我们的集体耻辱。 反右运动始于1957年,距今只有短短的55年,而身处现在这个日新月异自由开放(相对的)时代的我们又怎么能想到,就在半个世纪之前,有近万名所...
评分题记:关注历史,就等于关注现实,也等于关注我们自己。 杨显惠这个名字,和夹边沟连在一起。如果不是他写了夹边沟记事,只不过是一个二流地方作家。如果不是他写了夹边沟记事,我们也就丢失了这段历史。 这是一段尘封四十年的历史,当年的幸存者散落在各个角落,没有人问...
评分有一种小说,不会给读者带来审美的享受,也不大可能产生阅读的愉悦,但它自有文字内外的深度和力量,让人掩卷不得不深思。《夹边沟记事》就是这样的小说。 一、发现 米兰•昆德拉在《小说的艺术》中说:“自现代一开始,小说就时时刻刻忠诚地伴随着人。‘认识的激情’攫住人...
评分我看这书看了两遍。第一遍流了几回眼泪。第二遍好多了,没哭。 言语简洁平实。但是内容胜过表达百倍。我突然无比希望自己是个制片人,把这画面感强烈的故事搬上银幕。电影名字就叫《兰园裁判》。 应该是倒叙,跟小说一样。但是从哪里开始倒叙呢?从李祥年准备从夹边沟第...
告别夹边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