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文明十五講》作者陳樂民,歐洲的文化傳統在傳承中同源而分流,有批判、有揚棄,但在批判和揚棄中有創新。從15世紀以來的科學思維和實踐,自由民主理念的從胚胎孕育到發芽和生成,這條道路在”精神的曆史“裏可謂曆曆在目。
陳樂民,1930年生,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研究員、前所長。著有《戴高樂》、《歐洲觀念的曆史哲學》、《撒切爾夫人》、《東歐巨變和歐洲重建》等。
这本书和陈哲衡女士的那本<<西洋史>>,我都看了,我觉得,两本书一起看比较好,而且这本书的线索比较乱.
評分前些日子和朋友聊到了美国发达的根源问题,这话题自然被引到了欧洲去了。他觉得美国的发达得益于欧洲,对此我并不否认。我开始搜寻关于欧洲方面的书籍,大部分是些历史书,没有太多对当时那段历史有独特见解的解读。后来搜到了本让我产生了兴趣的书,名字叫做《欧洲文明十五讲...
評分 評分陈老师属于老一辈知识分子中比较能不断更新的,其中第十四讲陈老讲的非常精彩,推荐精读一下。虽然陈老有些历史解读有值得重新探讨之处,但还是不乏独到,譬如在谈到中国存在的资本主义萌芽问题上,陈老是持有异议的,这和余英时的看法一致。总之道来~此书值得每一位对历史感...
評分编辑陈乐民先生的个人条目时,惊见老先生已于2008年仙去。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怀着听课的心情,且书中讨论的问题依然符合现今世界,于是没太考究本书的出版时间,茫然一看,居然已是15年前了。 《欧洲文明十五讲》是陈乐民先生给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学生讲课的内容整理,也是北...
雖然部分觀點值得商榷,但是老頭的人文精神值得欽佩,作為啓濛讀物再好不過,同時,嚮逝者緻敬,今生無緣見上一麵,實在遺憾,同時,願資中筠教授身體安好,生活幸福。
评分雖然部分觀點值得商榷,但是老頭的人文精神值得欽佩,作為啓濛讀物再好不過,同時,嚮逝者緻敬,今生無緣見上一麵,實在遺憾,同時,願資中筠教授身體安好,生活幸福。
评分一學期的選修課體量,侃大山講法也算符閤選修課性質,畫輪廓,列書單。陳老師自述課程名為“史論”,“史”的部分太概述和口語化而顯得粗淺直露,錯誤頻齣;“論”的部分說到底也就是民主自由辯證思維車軲轆話,本都是常識,也沒有看到太多更加深入的見解。學生提問裏的迴答也太即興,太粗糙應付。作為齣版物沒太大意思,如果說有啓發的話更多是破除對北大的迷信。散漫無邊,不建議讀,不如去讀趙林的《西方文化概論》。
评分讀到第十四講竟然淚目,被一種道不明的復雜的情緒裹挾著,仿佛是一場遙遠的夢。 “人文精神並沒有淪喪,精神本身沒有淪喪,”淪喪“的是那些輕視人文精神的人!如果你重視人文精神的話,你就加強這方麵的學習,加強這方麵的修養。所以我勸你們呢,就是多讀書啊,趁著你們還年輕,像海綿一樣,多吸收知識,多吸收精神上的營養,隻有這個辦法,能有什麼彆的辦法呢?”
评分歐洲何以為歐洲。啓濛還不夠,現代性還不夠,民主與科學還未成為常識。道路阻且長,然而,已經沒有然後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