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瑟•克拉克的小说,用最鲜活的文字和画面,描写了最尖端科技的未来图景。他曾预言过人体冷冻、大脑记忆备份、地震预防预测等科技的发展,设想过联合国的发展、娱乐产业和体育产业无限扩大的社会前景,更提出了全球通讯卫星的构想,在这个构想的基础上,我们才有了今天的电话通讯、卫星电视和天气预报,全球卫星的轨道更因此被称为“克拉克轨道”。
在本书中,他对人类进化的终极形态做出了这样的预言:
完全超越了我们科技水平的外星人降临地球,全盘接掌了人类社会。世界变得过于平静,毫无特色。没有任何需要奋斗的东西,人类只能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消遣与娱乐之中,就连紧追各种电视家庭系列剧,也成了一种全职工作。但这并不是外星人的最终目的,他们出现在地球上,是为了带领人类走向最终进化……
本书一经出版就造成了巨大轰动,克拉克也由此书开始,奠定了科幻小说宗师的地位。读者、评论界和作者本人都公认,本书是 “外星人科幻小说中的经典”。人类遭遇外星人的故事,从本书开始深入人心,在后世的小说、电影中反复出现,影响深远。
阿瑟•克拉克(Arthur C. Clarke, 1917-2008)英国科幻作家,后移居斯里兰卡。与海因莱因、阿西莫夫一起被并称为“20世纪三大最伟大科幻小说家”。他有军队服役的背景,参加过二战,担任空军雷达技师,退役后获得了数学和物理学的学士学位,自1950年开始创作科幻作品。在作品中,他探索了人类与人类技术所能达到的极限,他针对太空技术做出的许多预测都一一成为现实,因此也被称为我们时代最伟大的太空预言家。
英国《卫报》曾用“高概念”和“惊奇”等词语评论特德·姜的《你一生的故事》。基于这样的评论,我认为科幻故事——或者说某一部分科幻故事——的引人入胜之处就在于它的“概念惊奇”。一些科幻创作者对科学理论、哲学思想或者神话传说具化为特定情境、或开创性地解构并提出新...
评分人类把猪圈起来养,让它们不用面对自然界的残酷环境;喂它们饲料,让它们不用费心觅食;还帮它们冲凉、收拾粪便、治病、配种。。。 最后等到时机对了,就仁慈地让它们经过一些必要的程序,转化成为人类这个超级智慧体的一部分。 亏那些魔鬼人还想不通超级智慧体干嘛不吃他们...
评分遥想看着《星际穿越》这些电影时,暗想大刘《三体》里的概念已经漂洋过海,被世界认同,曾倍感欣慰,但直到看过克拉克的书才知道,大刘的思想是来源于何处。 站在1953年这个时间节点观察,60多年来我们人类的思想境界并没有太大的突破,现在的互联网甚至物联网社会按照当时的设...
评分p14:各种宗教里都能找到他这种人。他们知道我们代表着理性和科学,不管他们对自己的信仰多有把握, 他们都会害怕我们将颠覆他们的神明。用不着刻意谋略,只消轻轻一点。科学可以消灭宗教,对其置之不理如同证伪他的教义一样有效。 p68:人类失去了古老的神灵,现在他们已...
评分“我感到一股强烈的情绪席卷过来,不是喜悦,不是悲哀,是一种圆满实现的感觉,一种成就感。”这是阿瑟笔下最后一个人类见证自己母星消失,见证自己的种族成为更宏大的东西的一部分时的感觉,扬接受了群星不适于人类,但绝不是因为惧怕那些力量。这样坦然无畏,并且为之自豪。相比起来,在宇宙立碑的方式真是太小家子气了。只有阿瑟这样温柔又怜悯地爱着人类,才会在这个不适于人类的宇宙,给人类一条出路。真的很喜欢阿瑟对于宇宙恢弘之美的描写,敬畏之中也有爱。究竟进化的终极是什么?现实中,人类能不能达到超主的程度?或者人类早在达到那种程度就已经作死了?【改标题,封面丑,熊猫丑,不能忍读客。好在这版里,豆瓣长评中挑出的翻译问题基本都改了。
评分读客对这本的制作,强过基地系列不少,纸张印刷都好一些(比古龙系列稍微差点),改名这件事也勉强可以接受,绝大多数读者应该都能看明白原英文书名的意思。故事很好,科幻很硬,态度很残酷,阅读感受不是很舒适,似川湘口味:香辣可口、胃肠遭罪。心里像长了结石,硌得难受。
评分读客的选题不错,封面设计这么逆潮而动,是想干嘛?
评分稍微有点悲伤(ಥ_ಥ)
评分有史以来最悲伤。扣一星是扣这个2b装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