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通史

世界通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山東畫報齣版社
作者:[美]霍華德·斯波德
出品人:
頁數:887
译者:吳金平
出版時間:2013-9
價格:380.00元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547406274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世界史
  • 曆史
  • 世界通史
  • 通史
  • 社會科學
  • 歷史
  • 美國
  • history
  • 曆史
  • 世界曆史
  • 通史
  • 曆史書籍
  • 文化
  • 文明
  • 全球史
  • 曆史研究
  • 知識
  • 教育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在本書中,我們將選擇兩個基本組織原則,作為我們學習和教授世界曆史的基本框架。第一,我們選擇瞭與七大曆史轉摺點有關的一係列事件。第二,我們對這些帶給人類生活新鮮元素的變化進行瞭解釋。這兩個東西——曆史轉摺點和主題闡釋互為補充。

本書圍繞七大轉摺點和主題來組織。其他的也許也可被選進來,但這些轉摺點代錶瞭人類曆史生活最重要的變化。圍繞這些轉摺點的主題評論,鼓勵學生抓住與我們現實生活依然相關的八大主題的源頭和持續影響:促使我們人類成為特殊動物的生物學和文化學上的特質;我們創造和生活的社區;我們聚閤但有時反對的政治權力;很多人從中找到人生和社會生活意義的宗教製度;把人與物更緊密連接到一起的世界貿易與移民運動,這種連接有時是閤作,有時是競爭,有時是衝突;特彆是從17世紀到20世紀的政治、工業和社會革命;不斷改變我們世界的持續技術進步;在我們時代特彆流行的、對個人與群體認同的要求。

因為實際生活並不恰好與轉摺點的時間段吻閤,所以會有一些很有意義的重疊。讀者可能會質疑,主題也不僅僅局限在一個編年時間段。比如,政治體製、宗教製度和經濟組織齣現在曆史上所有時段。這一論點當然是正確的:“每件事都與其他事件相關聯”。事實上,每一個編年時間段都包含著幾個主題。不過,我們會在不同的曆史時段,對特彆的主題予以高度的凝練,以便學生對這些主題有更徹底的理解,並以它們為工具去理解他們自己的時代。

著者簡介

作者:霍華德•斯波德,1963年從哥倫比亞大學曆史學本科畢業,主修亞洲史。1966年和1972年,斯波德先後獲得芝加哥大學曆史學碩士和博士學位,主修印度史。他遊曆廣泛,足跡遍布美國、亞洲、非洲和歐洲。自1972年以來,他一直在坦普爾大學任教,並在1984年獲聘正教授。1993年,斯波德獲得“坦普爾大學傑齣教師奬”。

主譯、審訂者:吳金平,1994年和1997年,他先後獲得南開大學曆史學碩士和博士學位。自1997年以來,一直在廣州的暨南大學任教,2007年獲聘正教授,2008年獲聘博士研究生導師,現兼任暨南大學學位評定委員會法學分委會成員、政治學學科組成員。主要從事美國史、華僑華人史與國際關係的研究和教學。參與翻譯《美利堅閤眾國總統就職演說全集》(第二譯者,天津人民齣版社,1996年齣版,1997年再版),主譯並校訂<美>馬剋•C.卡恩斯與<美>約翰•A.加勒迪著《美國通史》(第12版,山東畫報齣版社,2008年9月)。他在曆史學方麵的代錶作為《自由之路》(中國社會科學齣版社,2000年),該書也同時用英文在美國齣版,名為Frederick Douglass and the Black Liberation Movement: the North Star of American Blacks(New York & London: Garland Publishing Inc., 2000)。

圖書目錄

目錄
序論
前言:曆史學傢眼裏的世界
第一部分
人類起源和人類文化
——截止於公元前10,000年
建立一個解釋框架:我們知道什麼?我們是怎麼知道的?
第1章
枯骨說話
——截止於公元前10,000年
神話與曆史中的人類起源
早期神話
進化的解釋
新挑戰
化石與化石搜獵者
讓人睏惑的尼安德特人
直立人:漫步世界
研究轉嚮非洲
巧人
阿法南方古猿人
圍繞非洲起源的爭論
理解遺傳記錄
科學革命理論
人類創造文化
我們是如何生存下來的?
全球移民
人口增長與新定居點
工具箱的變化
語言與交流
洞窟藝術與織物上的裝飾藝術
農業:從狩獵-采集者到農民
史前故事:意義何在?
轉摺點
農業村莊
第二部分
定居
——公元前10,000年—公元1000年
最早的城市及其重要性:考古發掘、文本與解釋
第2章
從鄉村社區到城邦國傢——食物第一:農業村莊
——公元前10,000年—公元前750年
農業村莊
最早的城市
蘇美爾:城市的誕生
城邦國傢的成長
宗教:教士與城市
職業專業化與階級結構
藝術與創造
貿易與市場:帶輪子的車和帆船
紀念和裝飾性的建築
文字
文學與法律方麵的進展
最早的城市:意義何在?
第3章
河榖文明:尼羅河與印度河
——公元前7000年—公元前750年
埃及:尼羅河的禮物
在國王齣現之前的最早期埃及
文字記載
統一與國王的統治
神、埃及的統一及來世
墓園
城市的成長
舊王國的宏偉建築:金字塔與要塞
舊王國的瓦解
中王國的興起與衰亡
阿希提頓:中王國的都城
印度河榖文明及其秘密
印度河榖文明的根源
周密的城市規劃與建設
手藝和藝術
規劃周密的城市
解讀問題
哈拉帕文明的遺産
尼羅河與印度河流域的城市:意義何在?
第4章
多中心的世界:東亞、美洲和西非的城市與國傢
——公元前1700年—公元1000年
中國:夏朝、商朝和周朝
最早的村莊
國傢形態的開始
早期文字證據
夏朝的曆史證據
三大王朝之間的共同點
商朝與周朝統治下的城市與國傢
早期的王國都城
安陽:商朝最後的都城
周朝
西半球:中美洲和南美洲
起源:移民與農業
中美洲的城市化:第一階段
墨西哥灣沿岸地區的奧爾麥剋文明
瓦哈卡山榖的薩巴特剋文明
城市爆炸:特奧蒂瓦坎
墨西哥山榖的後續國傢
瑪雅文明的興起與滅亡
偉大城市——蒂卡爾
瑪雅文明的衰落
南美洲的城市化
海岸定居點和網絡
莫希文明
奇穆文明
安第斯山脈地區的城市化
查文文明
提瓦那庫、瓦裏和納斯卡文明
印加文明
北美的農業城鎮
西非:尼日爾河榖
城市化之前的西非
詹納:一種新的城市模式?
國傢形成?
最早的城市:意義何在?
轉摺點
從城邦國傢到帝國
第三部分
帝國與帝國主義
——公元前2000年-公元1100年
帝國是什麼?帝國為什麼重要?
第5章
帝國的興起:北非、西亞和地中海帝國的創立
——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300年
帝國的含義
最早期的帝國
美索不達米亞與“肥沃新月地帶”
薩爾貢的阿卡德帝國
入侵浪潮:巴比倫帝國和赫梯帝國
亞述帝國
埃及王國與國際徵服
宮廷和寺廟藝術
帝國的終結
波斯帝國
波斯的擴張
帝國政策
塞勒斯二世
剛比西斯二世
大流士一世
權力符號
希臘城邦國傢
愛琴海早期的城邦國傢
邁諾斯人城邦
邁锡尼人城邦
古希臘城邦:圖像和現實
與波斯的戰爭
雅典文明的黃金時代
曆史學傢
哲學傢
戲劇傢
城邦國傢民主的局限
從城邦到小帝國
伯羅奔尼撒戰爭
亞曆山大大帝的帝國
菲利普的徵服
亞曆山大大帝的統治
亞曆山大的遺産
建立帝國:意義何在?
第6章
羅馬和“野蠻人”:帝國的興起與解體
——公元前753年—公元1453年
從山村到共和國——公元前753年-公元前133年
共和國早期的貴族與平民
階級鬥爭
羅馬元老院
羅馬的軍事力量
羅馬帝國的擴張
布匿戰爭
“新智慧”。
進一步擴張
東地中海
帝國統治政治
羅馬公民
私人生活政治
羅馬人的傢庭
階級衝突:城市的華麗與骯髒
改革嘗試
“麵包與馬戲”。
羅馬的奴隸製
共和國的終結
政治中的將軍
硃利葉斯•凱撒的獨裁統治
羅馬元首統治(公元前30年-公元330年)
奧古斯都時代的傢庭生活
奧古斯都統治下的軍事
羅馬帝國的擴張
經濟與貿易政策
滿足羅馬需求
修建城市
工程學上的成就
奢侈品貿易
希臘-羅馬文化的黃金時代
禁欲主義
羅馬帝國的宗教
秘密宗教
羅馬與猶太人
羅馬與早期的基督徒
羅馬帝國的解體
在關卡的入侵者
衰落和解體
三世紀的危機
權力的碎片化
衰落與解體的原因
東羅馬帝國(公元330-1453年)
優士丁尼時期的復蘇
宗教鬥爭
拜占庭帝國的一韆年
羅馬帝國的遺産:意義何在?
第7章
中國的破裂與統一:秦、漢、隋、唐
——公元前200年--公元900年
秦朝
軍事力量與軍隊動員
經濟實力
政治力量
帝國內相互競爭的思想
儒傢
法傢
道傢
法學和儒學之間的鬥爭
天命觀
秦朝的滅亡
漢朝
儒傢官僚製度
軍事力量和外交
人口和遷移
經濟實力
波動的行政權力
政權空白
被削弱的漢代
農民起義和東漢的滅亡
分裂與統一
生態與文化
佛教傳入中國
隋唐時期的統一
短命的隋朝
唐代的藝術與科技
中華帝國
西部和西北地區
南部和西南地區
越南
朝鮮
日本
移民和文化的影響
各大帝國為後世留下的遺産:有什麼異同?
不同之處
地緣政治方麵
意識形態方麵
悠久的曆史和延續性
民族政策與融閤的力量
語言政策
意識形態和文化凝聚力
鄰國間的影響
相似之處
與蠻族之間的關係
宗教政策
皇帝的作用
性彆關係和傢庭
帝國軍隊的重要性
過度的擴張
公共工程項目
財富的集中
支持和反對個人流動的政策
叛亂
農民的叛逃
第8章
印度帝國:分裂次大陸的文化凝聚力
——公元前1500年——公元1100年
南亞的新移民
雅利安移民的編年史
《吠陀經》
《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
國傢的建立
印度帝國
孔雀王朝
孔雀王朝下的政府
印度的佛教皇帝阿育王
後繼國分裂瞭帝國
笈多王朝
學習的黃金時代
印度教的復蘇
入侵徵服結束瞭帝國時代
匈奴人和他們的遺産
區域的多樣性和權力
海上貿易和文化的影響:從羅馬到東南亞
東南亞:“大印度”
印度、中國和羅馬:帝國及其中間機構
行政管理
國傢間的關係
匈奴人的入侵
地方機構和國傢
印度的各個帝國:意義何在?
轉摺點
政治與宗教
第四部分
世界宗教的崛起——人不能僅僅靠麵包而活著:世界曆史中的宗教
——公元前2500年—公元1500年
第9章
印度教和佛教——神聖的次大陸:宗教在印度及其以外地區的傳播
——公元前1500年—公元1200年
細觀宗教信仰
印度教
印度教的起源
聖地和聖地朝拜
印度教的核心信仰
《黎俱吠陀》
種姓製度
《梵書》與《奧義書》
偉大的史詩
《往世書》
廟宇和神龕
宗教和統治
東南亞的印度教
佛教
佛教的起源
佛陀的生平
僧伽
大乘佛教的齣現
佛教在印度的衰落
耆那教
佛教在中國
到達中國:絲綢之路
和道教、儒教的關係
佛教在唐朝
佛教在中國的沒落
佛教在日本
神道教
佛教傳到瞭日本
佛教在統一日本方麵的作用
日本佛教發展瞭新的形式
日本社會中持續的佛教因素
印度教和佛教的比較
印度教和佛教:意義何在?
第10章
猶太教徒和基督教徒——《聖經》中的民族:上帝在西亞和歐洲的演變
——公元前1700年- 公元1100年
猶太教
神聖的經文
早期文本中猶太教的最重要的信仰
後來有關猶太人《聖經》經文的書籍
士師的統治和國王的統治
先知的教導:道德和希望
上帝形象的演變
父權製社會和性彆關係
失敗、流放、重新定義
離散中少數民族-多數民族的關係
基督教
基督教從猶太教中發展而來
耶穌的生平、學說和信徒
為瞭新的目的改編儀式
推翻舊秩序
耶穌和猶太教製度
奇跡和復活
早期的教會的發展
保羅組織瞭早期的教會
基督教曆法
性彆關係
從受迫害到勝利
君士坦丁的皈依
基督教如何取得勝利?
教義:定義和分歧
圍繞教義的鬥爭
帝國覺醒中的基督教
野蠻人的皈依
分散的權力和修士的生活
教會分成瞭東部和西部
羅馬和君士坦丁堡之間的分裂
新的地區接受瞭正統派基督教
基督教在西歐
教皇和法蘭剋結盟
查理曼大帝復興瞭帝國觀念
對衰落帝國的攻擊
猶太教和早期的基督教:有何不同?
第11章
伊斯蘭教:歸順安拉——連接世界的穆斯林文明
——公元570年—公元1500年
伊斯蘭教的起源
先知:他的生平和教義
伊斯蘭教的五大支柱
迴應穆罕默德
希拉吉遷徙和伊斯蘭教曆
穆罕默德權力的擴張
伊斯蘭教和其他一神信仰之間的聯係
先知的繼承者
內戰:宗教衝突和遜尼-什葉派分裂
倭馬亞哈裏發建立瞭帝國
第三次內戰和阿巴斯哈裏發
伊斯蘭教王權的衰弱
半獨立國傢的齣現
塞爾柱土耳其和他們的伊斯蘭教君主
濛古和哈裏發統治的衰落
精神、宗教和文化繁榮
伊斯蘭教在新的人群中傳播
印度
東南亞
撒哈拉以南非洲
法律提供瞭製度基礎
蘇菲派提齣宗教神秘論
神秘論的作用
智力成就
曆史
哲學
數學、天文和醫學
技術擴張
城市規劃和農業
穆斯林和非穆斯林之間的關係
順民的地位
十字軍
西班牙的黃金時代
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他們之間的區彆在哪裏?
轉摺點
宗教和貿易
第五部分
全球貿易:現代世界的開端
——公元1300年-公元1700年
貿易、商人、疾病和移民
第12章
搭建世界商路:早期經濟體係的地理和哲學
——公元1300年-公元1500年
世界貿易:一種曆史學的分析
1500年前的美洲貿易
印加帝國
中美洲和墨西哥
撒哈拉非洲以南的貿易
西非
東非
亞洲的復雜貿易格局
南太平洋
南中國海
印度洋
阿拉伯商人
伊斯蘭教的傳播
中國:一塊吸引世界商人的磁石
國際貿易
鄭和遠航
國內貿易
中亞:濛古人和絲綢之路
跨洲貿易的興盛
成吉思汗
濛古帝國的滅亡
從元到明:朝代變遷
哥倫布遠航前的世界商路:有何意義 ?
第13章
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通航:經濟增長,宗教和文藝復興,全球連結
——公元1300年-公元1500年
歐洲的經濟和社會變遷
工人和農場主
紡織廠和社會衝突
商業與教堂
瘟疫和社會動蕩
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的根源
基督教學者
大學
人文主義
新的藝術形式
科技的發展
一個新世界
早期探險(公元800年——1000年)
南下大西洋非洲沿岸
橫跨大西洋
橫跨太平洋
留給未來的遺産:有何意義?
第14章
世界貿易的統一:對新貿易格局的新解釋
——1500年至1776年
資本主義的誕生
西班牙帝國和葡萄牙帝國
西班牙在新世界的徵服
印加帝國和阿茲特剋帝國為什麼會滅亡
徵服的迴報
商人的利益
戰爭和破産
葡萄牙帝國
葡萄牙人在非洲
葡萄牙人在巴西
葡萄牙人在印度洋
對西班牙帝國和葡萄牙帝國的評價
西歐的貿易和宗教
宗教改革
反宗教改革
西班牙的失敗
荷蘭共和國:海運商人公司
法國:國傢的鞏固
英國:建立商業霸權
民族國傢
多樣的文化,迥異的貿易體係
彼得大帝統治下的俄羅斯帝國
奧斯曼帝國和莫臥兒帝國
中國的明朝和清朝
德川幕府統治下的日本
東南亞
世界貿易的影響:意義何在?
第15章
移民:新全球世界中的人口統計變化
——公元1300-公元1750年
“新歐洲”
哥倫布的交流
美洲印第安人的毀滅
哥倫布交流的益處
北美洲
歐洲的對蹠點:1600-1900年的澳大利亞和新西蘭
1652-1820年的南非
俄國的擴張
奴隸製:1500-1700年的強製移民
種植園經濟
重新詮釋奴隸貿易
1300-1750年的亞洲移民
1300-1700年的奧斯曼帝國
印度:1526—1707年的莫臥兒帝國
印度皇帝阿剋巴
1400-1700年薩非王朝統治下的波斯
中國:1368-1750年的明清王朝
全球人口的增長和流動
城市與人口統計
德裏/沙賈汗巴德
伊斯法罕
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爾)
倫敦
移民和人口分布:意義何在?
轉摺點↗
跨越時間的比較
第六部分
社會變革:西方的革命及其影響
——公元1640年-公元1914年
第16章
歐洲和美洲的政治革命:啓濛時期政治權力的誕生
——公元1649年-公元1830年
科學革命
科學上的進步
科學傢團體
尼古拉斯•哥白尼
約翰內斯•開普勒
伽利略
艾薩剋•牛頓
威廉•哈維、安東尼•凡•列文虎剋、卡羅勒斯•林奈
人權:哲學依據
霍布斯論權力的界限
自然狀態
洛剋論革命的權力
洛剋和霍布斯論財産
1642-51年的英國內戰和革命
1642-1651年的內戰
1688年的光榮革命
《權利法案》
啓濛運動
啓濛哲學傢
查理•路易•德•色貢達•孟德斯鳩男爵
德尼斯•狄德羅的《百科全書》
伏爾泰
“開明專製”
讓•雅剋•盧梭
亞當•斯密
1776年的北美革命
1789年憲法和《人權法案》
第一次反帝革命
“他者”
1789-1812年的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
從抗議至革命(1789-1791年)
窮人的起義
1791-99年的國際戰爭、第二次革命與恐怖統治
1799-1812年的拿破侖統治
1799-1812的拿破侖戰爭和革命的擴散
海地:1791-1804年的奴隸革命和推翻殖民主義
奴隸起義
1804年的反帝起義
1807年英國廢除奴隸製
1810-30年拉美的獨立與幻滅
獨立運動
西濛•玻利瓦爾
墨西哥
巴西
獨立之後:宗教和經濟問題
政治革命:意義何在?
第17章
工業革命:一個全球化進程
——公元1700年—公元1914年
英國工業革命(1700-1860年)
農業革命
紡織業革命
冶鐵業
工業化——第二階段(1860-1914年)
鋼鐵和化學工業
電力發明
新産品和新的生産者
工業化第二階段的世界影響
工業化社會
人口增加和工業革命
在工業革命中的成功與失敗者
重新定義性彆
經濟和政治改革
女性的選舉權
勞工運動和社會主義
卡爾•馬剋思和工人革命
勞工組織
奧地利和德國
法國
美國
非工業化世界中的工人
契約工
新的城市生活方式
城市的本質
在城市生活
城市規劃
工業革命:意義何在?
第18章
民族主義、帝國主義及其反抗:工業國之間的競爭
——公元1650年—公元1914年
民族主義
奧斯曼帝國的民族主義
美國的民族主義
新國傢:意大利和德國
锡安主義在歐洲的興起
失敗的民族主義和延時的民族主義
波蘭的消失
東非和西非:國傢的興衰
埃及喪失獨立
歐洲人對於帝國的追求
英國人在印度
公司管理
印度工業
大英帝國的統治
英國在緬甸、馬來亞和新加坡
歐洲人在中國(1800-1914年)
鴉片戰爭
太平天國起義
義和團起義
法國在阿爾及利亞和東南亞
荷蘭人在印度尼西亞
競爭與閤作:歐洲各國在非洲建立帝國
對於南非的爭奪
塞拉利昂和利比裏亞:昔日奴隸的天堂
非洲人和歐洲人之間的閤作
爭奪非洲
柏林會議
歐洲人與非洲勞工的關係
殖民當中的兩性關係
反殖民運動
日本:從閉關鎖國到與西方平起平坐
幕府時代的終結
明治維新
改良政府
重組經濟
改革文化和教育
性彆關係
與西方平起平坐
民族主義和帝國主義:意義何在?
轉摺點
奧林匹剋運動會與國際政治
第七部分
探索中的科學科技
——公元1914年-公元1991年
新國際秩序中的競爭視角
第19章
大規模生産和破壞的方法:科技體係
——公元1914年-公元1937年
20世紀的科技
交通和通訊
城市生活
科技和性彆關係
科學研究和發展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前進中的墮落
弗裏茨•哈伯
國際角色的顛倒
印度
中國
拉丁美洲
1910-1920年墨西哥革命
奧斯曼帝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
戰爭:一開始就陷入瞭僵持狀態
戰後的期望和結果
《巴黎和約》的決定
國際聯盟
殖民地的失望
俄國革命
革命的準備過程
列寜和布爾什維剋革命
蘇俄的國傢計劃
蘇聯的女性
戰後美國
世界性大蕭條
生産和破壞:意義何在?
第20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地獄火海
——公元1937年-公元1949年
法西斯的興起
法西斯主義在意大利
希特勒在德國的崛起
戰爭中的日本
樂觀主義思想的暫時盛行
墜入戰爭
戰爭的階段
西班牙內戰
日本侵略中國
希特勒早期的徵服
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1945
歐洲戰場
太平洋戰場(1937-1942)
扭轉局勢
太平洋戰場(1942-1945)
評估二戰
戰爭與科技
婦女的動員
戰爭的恐懼
大屠殺
原子彈
飽受摺磨的人類
走齣廢墟:聯閤國與戰後重建
聯閤國
戰後安置
銘記戰爭
紐倫堡審判
紀念博物館和紀念展覽
恐怖大樓
廣島紀念館
記住大屠殺
兩次世界大戰:意義何在?
第21章
冷戰、新國傢和反叛權威:改造二戰後的世界
——公元1945年—公元1991年
冷戰:美蘇對抗
在歐洲的冷戰
小國左右大國:僕從國驅使超級大國進行戰爭
1950-53年朝鮮戰爭
冷戰和美國國內政策
麥卡锡主義和紅色恐慌
軍工復閤體
蘇聯與冷戰
亞曆山大•索爾仁尼琴:古拉格報告
赫魯曉夫統治下的蘇聯
“廚房辯論”
1961-1962年在古巴的對抗
勃列日涅夫主義
咆哮的老鼠:在越南和阿富汗的慘敗
美國和越南戰爭
蘇聯在阿富汗
1968年:反叛權威
冷戰和新國傢的齣現
中東贏得自由
亞洲國傢宣布獨立
非洲的獨立鬥爭
埃及
剛果
阿爾及利亞
安哥拉,莫桑比剋和幾內亞比紹
第三世界的齣現
第三世界各國組織
附庸國傢和代理人戰爭
尼加拉瓜
危地馬拉
智利
冷戰結束:蘇聯解體
蘇聯的替代模式
戈爾巴喬夫的改革:1985-1991年
葉利欽擊碎政變
通過談判追求和平
邁嚮統一的歐洲
日本經濟的復蘇
聯閤國:發展和新任務
非政府組織和跨國組織
冷戰的遺産、殖民主義和社會經濟發展:其意義如何?
第22章
中國和印度:邁嚮21世紀
中國和印度:一個比較
中國的革命
蔣介石和國民黨
毛澤東和農民革命
革命中的性彆問題
長徵和共産黨的勝利
延安蘇維埃
國共閤作
國民黨撤退到颱灣
中華人民共和國
革命方針
“百花齊放”
大躍進
文化大革命
恢復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婦女
中國的國際關係
美國
中國的鄰國
印度
革命後的中國
印度的獨立戰爭
走嚮自治的第一步
聖雄甘地和公民不閤作運動
甘地在南非發展非暴力抵抗不閤作主義
甘地和獨立運動
文化政策
國民大會的獨立運動
甘地的領導
獨立和穆斯林的利益
獨立和分治
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的分裂
國傢統一
民主及其挑戰
印度的政治
英迪拉•甘地
性彆問題
法律的改變
社會的變化
經濟的變化
經濟和技術的發展
農業的革命
人口和貧窮的挑戰
工業化及其後果
國際關係
中印之間對比:有什麼意義?
轉摺點
從過去到現在及未來
第八部分
曆史的作用:鑒往知今
第23章
當代曆史:進化、定居、政治和宗教
進化
DNA遺傳密碼及其發現
剋隆和基因工程
疾病的進化
性彆關係
同性戀的權利
定居
城市的擴展
單一的全球係統
城市體製
全球體係下的城市
移民的影響
城市貧民窟的增加
全球的研究和計劃
關於政治和帝國
前蘇聯
美國一枝獨秀
恐怖主義
歐洲的一體化
中國:正崛起的超級大國?
貧窮
環境
腐敗
民主之路
宗教
政教閤一的伊朗
阿富汗的伊斯蘭武裝分子
伊斯蘭教,世俗主義和基督教
南斯拉夫的宗教紛爭
印度的印度教和伊斯蘭教
西藏的佛教徒
猶太教
基督教
羅馬天主教
福音派基督教
美國的宗教
專題研究法:有什麼意義?
第24章
當代史:貿易、社會革命、科技、認同
關於貿易
全球化組織
互聯網,萬維網和集裝箱
對全球化的評價
製定全球化的目標
貿易體係中的風險
社會革命
民族主義
巴以衝突
貿易、商業和國傢邊界
性彆問題
種族平等
南非的種族隔離
真相與和解委員會
印度社會改革:曼達爾委員會
美國選舉一位非洲裔美國人總統
移民
美國
歐洲
難民
農村—城市移民
文化錶達
關於技術
納米技術
生態技術
認同問題:有何意義?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入眠讀物

评分

巨著!

评分

整本書,不僅給人以曆史知識,並且讓人知道“你知道甚麼,你是怎麼知道的,知道的意義何在。”

评分

這本書會讓你産生疑惑,究竟是生産力決定政治製度,還是政治製度促進瞭生産力的發展?

评分

循循善誘,體例相當好。美國曆史教材:“告訴你們一點人生經驗”,中國教材:“你們圖樣圖森破,還不跟我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