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水平放射性廢物的安全處置

中低水平放射性廢物的安全處置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原子能齣版社
作者:陳式
出品人:
頁數:314
译者:
出版時間:1998-12
價格:40.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02219345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環境
  • 核技術
  • 放射性廢物
  • 安全處置
  • 中低水平
  • 核能
  • 環境防護
  • 廢物管理
  • 輻射安全
  • 核技術
  • 安全管理
  • 處置技術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本書總結瞭我國和國外中低水平放射性廢物安全處置的經驗與教訓;科學

地闡明瞭廢物處置在廢物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廢物處置的安全原則和環保

標準;描述瞭處置場的選址、設計、建造、運行、關閉和監護以及廢物處置安全評

價的全過程;較詳細地討論瞭廢物處置中的地質學、化學、工程學、評價軟件和

質量保證等方麵的進展;著重反映瞭我國中低水平放射性廢物處置安全評價方

法學從通用評價模式與參數體係到特定場址和特定工程設計方案的評價模式

與參數體係的轉換中所積纍的經驗。

本書可供從事放射性廢物治理和輻射安全環保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教

師、研究生及管理工作者參考使用,也可供從事非核活動的有關人士及關心安

全環保工作的讀者參閱。

著者簡介

圖書目錄

目錄
第一章 放射性廢物及其治理
1.1放射性廢物的定義
1.2放射性廢物的來源和分類
1.3放射性廢物的治理步驟
1.4區分廢物治理的硬件和軟件的必要性
第二章 放射性廢物管理的現代理論與中低放廢物處置
2.1輻射防護與安全原則是放射性廢物管理的科學基礎
2.2放射性廢物管理的現代理論
2.2.1對中低放廢物處置地位和作用的思考
2.2.2放射性廢物管理理論的形成
2.2.3新的中低放廢物管理模式的實施
2.3中低放廢物處置的輻射防護標準
2.3.1實踐的防護體係概述
2.3.2中低放廢物處置對公眾的劑量控製標準
2.3.3中低放廢物處置對公眾的危險控製標準
第三章 中低放廢物處置技術的發展和處置安全原則
3.1中低放廢物處置的基本概念
3.2中低放廢物處置技術的發展概況和經驗教訓
3.2.1中低放廢物處置技術發展概況
3.2.2美國的中低放廢物處置
3.2.3法國的中低放廢物處置
3.2.4德國和瑞典的中低放廢物處置
3.2.5其他國傢的發展情況
3.3中低放廢物處置的多重屏障原則
3.3.1多重屏障原則的形成
3.3.2中低放廢物處置的多重屏障係統
3.3.3多重屏障係統的特性和效能
3.3.4高放和中低放廢物處置係統的比較
3.3.5中低放廢物處置的技術安全原則
第四章 中低放廢物處置場――從選址、設計、建造、運行、關閉到監護
4.1我國中低放廢物處置場的建設方針
4.2場址的選擇
4.2.1選址階段的劃分和各階段的任務
4.2.2場址適宜性要求
4.2.3場址調查內容
4.3處置場的設計和建造
4.3.1設計、建造的基本原則和指導思想
4.3.2設計和建造要求
4.4處置場的試運行
4.5處置場的運行
4.5.1運行總則
4.5.2待處置廢物的申報和認定
4.5.3運行控製
4.5.4廢物接收
4.5.5廢物臨時貯存和整備
4.5.6廢物處置
4.5.7運行期間的監測
4.6處置場的關閉
4.6.1關閉工況
4.6.2關閉操作
4.7處置場關閉後的監護
4.7.1主動監護
4.7.2被動監護
4.8處置場的計算機管理係統
第五章 中低放廢物處置的安全評價
5.1概述
5.2安全分析
5.2.1涉及的領域
5.2.2階段的劃分
5.3環境影響評價
5.3.1涉及的領域
5.3.2階段的劃分
5.4安全評價方法
5.4.1評價方法學
5.4.2評價流程
5.5模式評估
5.5.1模式的組成
5.5.2模式的開發
5.5.3模式的選擇
5.5.4模式的核查與驗證
5.5.5靈敏度分析
5.5.6不確定性分析
第六章 中低放廢物處置中的地質學問題
6.1地質體的封閉性及其評價
6.2選址中若乾地質學調查技術
6.2.1遵循的原則
6.2.2區域調查技術
6.2.3場址詳查技術
6.3地質學調查同地下水流動與核素遷移模式化的關係
6.4我國適於中低放廢物處置的主岩
第七章 中低放廢物處置中的化學問題
7.1化學在放射性廢物處置研究中的作用
7.2核素形態的轉化與識彆
7.2.1影響核素形態的因素
7.2.2核素形態的理論預測與實驗鑒定
7.3核素在固體介質上的吸附
7.3.1分配係數――吸附的一種量度
7.3.2分配係數的測定方法
7.3.3各種因素對分配係數的影響
7.3.4吸附過程的動力學
7.4核素的遷移
7.4.1Kd參數模式
7.4.2吸附等溫綫模式
7.4.3質量作用模式
7.4.4動力學模式
7.4.5錶麵配閤模式
第八章 中低放廢物處置中的工程問題
8.1處置工程概述
8.1.1中低放廢物處置的工程模式
8.1.2中低放廢物處置的工程結構和一般特點
8.1.3中低放廢物處置工程的發展現狀
8.2處置工程中的幾個問題
8.2.1關於處置場設計原則
8.2.2關於防排水
8.2.3關於抗人類和生物侵擾
8.2.4關於覆蓋層的設計考慮
8.2.5關於工程構築物的設計
8.2.6關於迴填材料的選擇
8.2.7關於處置場總平麵布置
8.3中低放廢物處置與古墓葬在工程上的比較
8.3.1比較的必要性
8.3.2中低放廢物處置與古墓葬在工程上的相似性
8.3.3古墓葬對中低放廢物處置的意義
8.4中低放廢物處置經費問題的初步考慮
8.4.1經費的構成
8.4.2影響處置經費的主要因素
8.4.3中低放廢物處置經費實例
8.4.4處置經費來源
第九章 中低放廢物處置安全評價模式與計算機程序
9.1概述
9.2基本模式
9.2.1水入滲模式
9.2.2容器效能模式
9.2.3核素浸齣模式
9.2.4核素在工程屏障設施中的遷移模式
9.2.5核素在地質介質中的遷移模式
9.3國際原子能機構推薦的程序
9.3.1水量平衡程序
9.3.2源項程序
9.3.3地下水流和核素遷移程序
9.3.4地錶水中核素遷移程序
9.3.5大氣中核素遷移程序
9.3.6食物鏈和劑量程序
9.3.7程序的選擇和應用
第十章 中低放廢物包質量保證
10.1中低放廢物包質量保證的意義和內容
10.2中低放廢物包質量保證管理體係
10.3特定處置場廢物接收標準
10.4廢物包質量控製
10.4.1驗收
10.4.2檢驗
10.5廢物處理過程鑒定
10.5.1廢物處理過程手冊
10.5.2過程鑒定的國外模式
10.6數據庫係統
第十一章 中低放廢物處置安全評價方法
11.1概述
11.2評價方法構成
11.3試驗場址環境特徵
11.3.1試驗場區地質及水文地質條件
11.3.2試驗場氣象特徵
11.3.3放射性本底水平調查
11.4工程屏障效能研究
11.4.1水泥固化體浸齣行為研究
11.4.2迴填材料研究
11.5天然屏障性能研究
11.5.1黃土和地下水物化性質測定
11.5.2水動力參數測定
11.5.3黃土對核素的吸附性能研究
11.6水分運移規律研究
11.6.1包氣帶水分運移的現場觀測與研究
11.6.2包氣帶黃土裂隙導水機製的現場試驗研究
11.6.3土柱滲水實驗
11.7核素遷移研究
11.7.1實驗室模擬實驗
11.7.2現場示蹤實驗
11.8安全評價模式和計算機程序
11.8.1安全評價模式的構成
11.8.2安全評價模式的計算機程序(PRESIDSA)
11.8.3程序測試
11.8.4特定場址的計算與評述
第十二章 中低放廢物淺埋處置場的評價模式實例
12.1概述
12.2飽和-非飽和三維流模式
12.2.1建模依據
12.2.2核素遷移的數學模式
12.2.3模式的求解
12.3非飽和帶剖麵二維與潛水層平麵二維耦閤模式
12.3.1建模依據
12.3.2核素遷移的數學模式
12.4處置設施中放射性核素釋放源項模式
12.4.1人滲水量模式
12.4.2混凝土容器的損壞模式
12.4.3混凝土桶破損後核素從圓柱形廢物體中的浸齣
12.4.4混凝土桶完好時的核素釋放
12.4.5核素在迴填材料中的遷移模式
12.5公眾成員無意闖入景象及受照劑量評價模式
12.5.1公眾成員無意闖入景象分析
12.5.2居住景象外照劑量模式
12.5.3鑽孔提取廢物芯外照劑量模式
12.5.4吸人灰塵內照射劑量模式
12.5.5汙染土壤外照個人劑量模式
12.5.6食入內照射劑量模式
12.5.7打並飲水劑量估算模式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2009.10.15

评分

/2009.10.15

评分

/2009.10.15

评分

/2009.10.15

评分

/2009.10.15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