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媒介(55周年增订本)

理解媒介(55周年增订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译林出版社
作者:[加拿大] 马歇尔·麦克卢汉
出品人:
页数:595
译者:何道宽
出版时间:2019-3
价格:88.0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544774499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传播
  • 传播学
  • 麦克卢汉
  • 何道宽
  • 电子书
  • 政治与社会
  • 媒介
  • 加拿大
  • 媒介理论
  • 传播学
  • 文化研究
  • 大众传播
  • 技术哲学
  • 信息社会
  • 媒介形态
  • 理解媒介
  • 数字媒介
  • 传播思想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 麦克卢汉代表作,比《娱乐至死》更重要的传播学著作

 互联网思维奠基之作,认知突围必读经典

 启发凯文•凯利、马化腾、埃隆•马斯克、彼得•德鲁克、罗振宇的预言书

 《数字化生存》译者、北大传播学教授胡泳导读,翻译家何道宽经典译本第四次修订

 收录《理解媒介》书稿雏形与评述,真正读懂麦克卢汉

【名人推荐】

媒介比媒介传播的内容更重要。这种对媒介本身力量的洞察,对我来说十分震撼。

——凯文•凯利 《连线》杂志创始主编,《失控》、《必然》作者

QQ和微信不仅仅是一款成功的社交化产品,更是一个连接器……这一切的连接,本质就是人和人的连接,因为设备无非是人类延伸的器官、服务无非是人类延伸的意识。

——马化腾 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我们已经是半机器人了,手机、电脑就是你的扩展,手指的动作或者语音指令就是交互接口。

——埃隆•马斯克 Space X、特斯拉创始人

麦克卢汉最重要的看法……是人的延伸。科技虽非“人类的主宰”,但是在扩展人类能力范围的同时,也改变了人类的个性、特质和自我认知。

——彼得•德鲁克 现代管理学之父,麦克卢汉好友

麦克卢汉其实是一个大哲学家,他提出了很多人类文明的哲学母题。

——罗振宇 知识社群“罗辑思维”、“得到”创始人

作者简介

马歇尔•麦克卢汉 Marshall McLuhan(1911—1980)

传播学奠基人,比肩牛顿、达尔文、弗洛伊德、爱因斯坦的划时代思想家。《理解媒介》是他的代表作,“媒介是人的延伸”、“冷媒介和热媒介”、“媒介即讯息”等观点影响了无数研究者和创业家。麦克卢汉成功预言了互联网的诞生,《连线》杂志在创刊号上尊其为“先知”。其他主要著作有《机器新娘》、《谷登堡星汉》、《媒介定律》等。

目录信息

理解麦克卢汉  胡泳
增订评注本序  特伦斯·戈登
第一部
作者第一版序
作者第二版序
一 媒介即讯息
二 热媒介和冷媒介
三 过热媒介的逆转
四 小玩意爱好者:麻木性自恋
五 杂交能量:危险的关系
六 作为转换器的媒介
七 挑战与崩溃:创造力的报应
第二部
八 口语词:邪恶之花?
九 书面词:以眼睛代替耳朵
十 道路与纸路
十一 数字:集群的侧面像
十二 服装:延伸的肌肤
十三 住宅:新的外貌和新的观念
十四 货币:穷人的信用卡
十五 时钟:时间的气味
十六 印刷术:如何理解它?
十七 滑稽漫画:《疯狂》漫画通向电视图像
十八 印刷词:民族主义的建筑师
十九 轮子、自行车和飞机
二十 照片:没有围墙的妓院
二十一 报纸:靠透露消息的政治
二十二 汽车:机器新娘
二十三 广告:使消费者神魂颠倒
二十四 游戏:人的延伸
二十五 电报:社会激素
二十六 打字机:进入钢铁奇想的时代
二十七 电话:是发声的铜器还是丁零作响的符号?
二十八 唱机:使国民胸腔缩小的玩具
二十九 电影:拷贝盘上的世界
三十 广播电台:部落鼓
三十一 电视:羞怯的巨人
三十二 武器:图像之战
三十三 自动化:学会生存
附录一 理解新媒介研究项目报告书
编者前言
赖尔森媒介实验
理解新媒介教学大纲:大纲样本
编者后记:将《报告书》改写为《理解媒介》
附录二 评论界对《理解媒介》的批评
关键词
参考文献
主题索引
人名索引
麦克卢汉著作一览
译者手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作为理性至上的印刷时代的抱怨者,麦克卢汉显然比前辈伊尼斯作出了进一步的抱怨行动,即以非理性主义的、个人整体性的文风写作和表述思想。虽然其承接伊尼斯的宏大叙事使其不被归入片断化的后现代理论,但是他的文学研究背景使得他使用一种非理性非逻辑的文学语言,从而拒绝将...  

评分

第一部 刚刚浏览过老麦《理解媒介》的第一部,脑子有些乱,因此有必要就单章的内容做一个简单的回顾——当然,说是回顾,也只是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些章节的内容简单梳理一遍,以防第二次阅读时找不到方向。 另外,希望对老麦的思想有研究的前辈能够不吝赐教,有不妥之处还望狠狠...  

评分

原载《文景》杂志2011年3月号        突然意识到2011年是马歇尔·麦克卢汉(1911-1980)的百岁年之后,我一直在努力回想,二十年前初读《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时,自己究竟留下了什么印象。左思右想后我惭愧地发现,当年让我震惊不已的并非那些后来被麦克卢汉...  

评分

本人能力范围内发现的有: E.H.Gombrich,39页译作戈姆布里克,239页译作E.H.贡布里希; David Hume,38页译作休姆,122页译作大卫·休谟; Elias Canetti,92页译作埃利亚斯·加内蒂,120页译作伊利亚斯·卡内蒂,145页译作埃利亚斯·卡内蒂,173页又译作埃利亚斯·加内蒂; ...  

评分

由于时空分隔和后人阐释的原因,关于马歇尔•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在中国学界有崇拜,有神话,也有众口一词的批判。然而,当我们视其著作专为21世纪的人而写时,今天又有多少人真正愿意探究麦氏的思想之光呢? 一 闲话 如果说麦克卢汉是媒介理论家中的一个麻烦人物,那是因...  

用户评价

评分

概念还挺新颖的,但是整本书都非常神棍.... 就是只给结论,完全省略论证,难以接受....

评分

整本书十分啰嗦与无内容。就像作者一直引用的乔伊斯般难读。几乎全都为结论而没有论证。归纳法只能做总结,不能称之为科学。演绎法得出来的东西才具有哲学价值。作者所得出的结论可以只用一半的篇幅来得出。建议只读序言、附录、以及每一章前面的编者小记。

评分

整本书十分啰嗦与无内容。就像作者一直引用的乔伊斯般难读。几乎全都为结论而没有论证。归纳法只能做总结,不能称之为科学。演绎法得出来的东西才具有哲学价值。作者所得出的结论可以只用一半的篇幅来得出。建议只读序言、附录、以及每一章前面的编者小记。

评分

整本书十分啰嗦与无内容。就像作者一直引用的乔伊斯般难读。几乎全都为结论而没有论证。归纳法只能做总结,不能称之为科学。演绎法得出来的东西才具有哲学价值。作者所得出的结论可以只用一半的篇幅来得出。建议只读序言、附录、以及每一章前面的编者小记。

评分

很好玩 很有意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