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局:七千人大会始末(1962年1月11日-2月7日)(50周年纪念版)》主要内容简介:1962年1月11日到2月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集了七千多名县委书记以上干部参加的中共中央扩大的工作会议,史称“七千人大会”。与会人数如此之多,可谓空前绝后。更令人发生兴趣的,还在它本身蕴涵的丰富信息,以及对之后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大会的起因,在于党想通过反对分散主义一举改变1959-1961年的极端困难局面;大会开始后,一个接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却改变了会议的日程和主题,“白天出气、晚上看戏”,轻松的民主氛围,曾使人们一时触及到了应该由谁来承担“大跃进”的后果和责任,如何评价“三面红旗”等敏感话题;大会过后,出现了1962年春夏的新局面,但半年之后,局势再变,1962年秋天毛泽东重提阶级斗争。有人认为,由“七千人大会”产生的分歧,也是后来毛泽东发动“文革”的一个远因。《变局:七千人大会始末(1962年1月11日-2月7日)(50周年纪念版)》作者集多年采访、材料收集和研究心得,第一次全面、深入、详细披露了“七千人大会”的缘由、经过以及波折的全过程,上至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林彪等人的变化,下至各省委、县委负责人的心态,都有详细分析。不仅有非常丰富的史料价值,也填补了党史研究上的这段空白。
张素华,河北唐山人,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主要从事毛泽东生平和思想研究。负责《毛泽东年谱》1925年-1927年7月、1959年10月-1965年部分撰稿工作,参与编辑出版《毛泽东军事文集》(6卷本)等文献。出版《毛泽东与中共党史重大事件》、《说不尽的毛泽东--百位名人学者访谈录》(合著)、《毛泽东画传》(合著)、《军事统帅毛泽东》(合著)等多部著作。
这本书本身比较中规中距,应该说作者并没有直接写出什么深刻的分析,也没有曝什么隐秘的内幕。但它的好处在于,用三百多页篇幅讲了一场开了一个月的会议,巨细无遗,让读者对那个年代政府的运作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另一方面,虽然这本书本身主要限于叙述七千人大会的进程,但是...
评分7000人大会上,林彪的表现好像是作者着眼的一个立足点,勾划了林彪同志在会上讲话的缘由与个中真味,看来,还是他能体会领导。
评分说他很有意思是因为作者带着部分的情绪,用白描的写作方式,把很多资料和会议呈现给大家,如果仔细阅读,细细体会,会发现比字面上更深层次的东西。
评分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中共召开了一次“七千人大会”。这次大会,在中共党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变局》之前,我还没有看到一本完整记录这次大会始末的书。 作者张素华,是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的研究员,有27年的工作经历。这个身份,让她有足够的条件去搜集相关资料...
评分党史好啊! 让我们见识复杂局面还有人的复杂。 这本书系统又精炼的白描了大会全貌,不错。 很多时候不能简单的说对错,很多时候又要简单一些。 从这本书里,对邓的这句评语更佩服:能抓大事,举重若轻。真是厉害。 职场上的人看看这本书,无论是说话做事还是做领导,不要轻率不...
章节有趣,材料翔实,让人知道,但不很明白,众所周知的原因。
评分有的措辞还是过于温顺了。
评分分歧埋下种子,裂痕正在加剧。
评分材料优势得天独厚,评价和定性基本上不能看。唯我独尊的领袖头脑发热,林、柯这样的宵小帮凶煽风点火,社会整体氛围和舆论左的不得了,这就注定任何调整都只能是暂时性的——即使面对如此大规模的非正常死亡。读后对周、邓的印象变差,如果中央能有几个旗帜鲜明制止胡闹的人物存在,对毛的限制会不会有效一些,国家能不能少走些弯路?可惜历史永远没如果。
评分假话不说,真话不全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