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局:七千人大会始末(1962年1月11日-2月7日)(50周年纪念版)》主要内容简介:1962年1月11日到2月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集了七千多名县委书记以上干部参加的中共中央扩大的工作会议,史称“七千人大会”。与会人数如此之多,可谓空前绝后。更令人发生兴趣的,还在它本身蕴涵的丰富信息,以及对之后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大会的起因,在于党想通过反对分散主义一举改变1959-1961年的极端困难局面;大会开始后,一个接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却改变了会议的日程和主题,“白天出气、晚上看戏”,轻松的民主氛围,曾使人们一时触及到了应该由谁来承担“大跃进”的后果和责任,如何评价“三面红旗”等敏感话题;大会过后,出现了1962年春夏的新局面,但半年之后,局势再变,1962年秋天毛泽东重提阶级斗争。有人认为,由“七千人大会”产生的分歧,也是后来毛泽东发动“文革”的一个远因。《变局:七千人大会始末(1962年1月11日-2月7日)(50周年纪念版)》作者集多年采访、材料收集和研究心得,第一次全面、深入、详细披露了“七千人大会”的缘由、经过以及波折的全过程,上至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林彪等人的变化,下至各省委、县委负责人的心态,都有详细分析。不仅有非常丰富的史料价值,也填补了党史研究上的这段空白。
张素华,河北唐山人,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主要从事毛泽东生平和思想研究。负责《毛泽东年谱》1925年-1927年7月、1959年10月-1965年部分撰稿工作,参与编辑出版《毛泽东军事文集》(6卷本)等文献。出版《毛泽东与中共党史重大事件》、《说不尽的毛泽东--百位名人学者访谈录》(合著)、《毛泽东画传》(合著)、《军事统帅毛泽东》(合著)等多部著作。
党史好啊! 让我们见识复杂局面还有人的复杂。 这本书系统又精炼的白描了大会全貌,不错。 很多时候不能简单的说对错,很多时候又要简单一些。 从这本书里,对邓的这句评语更佩服:能抓大事,举重若轻。真是厉害。 职场上的人看看这本书,无论是说话做事还是做领导,不要轻率不...
评分《德黑兰43年》是一部让人荡气回肠的电影,时隔多年,片中的旋律依然回荡在我耳边。人的记忆是最脆弱的,也是最顽强的。即使当事人一个个离开人世,历史的真相也不会湮没无存。当然,世界上有没有“历史真相”这件东西,本身也是值得商榷的。 50年前的5月15日,毛写下了那篇著...
评分7000人大会上,林彪的表现好像是作者着眼的一个立足点,勾划了林彪同志在会上讲话的缘由与个中真味,看来,还是他能体会领导。
评分《德黑兰43年》是一部让人荡气回肠的电影,时隔多年,片中的旋律依然回荡在我耳边。人的记忆是最脆弱的,也是最顽强的。即使当事人一个个离开人世,历史的真相也不会湮没无存。当然,世界上有没有“历史真相”这件东西,本身也是值得商榷的。 50年前的5月15日,毛写下了那篇著...
评分这本书整体来说还不错,把七千人大会从开始的准备到结束都介绍了一下。 缺点么,也很多。史观还是采用《决议》的定调,所以里面一直表扬一些人,不太客观,实际上还是把脏水往太祖的身上泼了。另外,就是对101缺少应有的尊重,里面的言语有些过了。 七千人大会在我党历史上是...
看完了,感慨太多了!
评分假话不说,真话不全说
评分中规中矩,但缺少思想的亮点。尤其是七千人大会对日后各种运动(尤其是文革)的影响描述较少,但囿于审查制度,已是同类书籍最好的一本。
评分中国的近现代公司治理发展史较短,著述不多,有很多企业家喜欢读历史书,包括共产 党政发展史。通过这本书果真从中发现里面的管理 思想以及领导个人、团队、人性等太多 融通之处。这本七千人大会内容的60周 年版本轻松入选个人今年度的阅读十选。
评分七千人大会的直接起因是粮食问题,它是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总结,也是领导人在认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悄然产生分歧的一个大会。关键是政治生活不正常,斗争过火,缺乏民主氛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