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局:七千人大会始末(1962年1月11日-2月7日)(50周年纪念版)》主要内容简介:1962年1月11日到2月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集了七千多名县委书记以上干部参加的中共中央扩大的工作会议,史称“七千人大会”。与会人数如此之多,可谓空前绝后。更令人发生兴趣的,还在它本身蕴涵的丰富信息,以及对之后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大会的起因,在于党想通过反对分散主义一举改变1959-1961年的极端困难局面;大会开始后,一个接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却改变了会议的日程和主题,“白天出气、晚上看戏”,轻松的民主氛围,曾使人们一时触及到了应该由谁来承担“大跃进”的后果和责任,如何评价“三面红旗”等敏感话题;大会过后,出现了1962年春夏的新局面,但半年之后,局势再变,1962年秋天毛泽东重提阶级斗争。有人认为,由“七千人大会”产生的分歧,也是后来毛泽东发动“文革”的一个远因。《变局:七千人大会始末(1962年1月11日-2月7日)(50周年纪念版)》作者集多年采访、材料收集和研究心得,第一次全面、深入、详细披露了“七千人大会”的缘由、经过以及波折的全过程,上至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林彪等人的变化,下至各省委、县委负责人的心态,都有详细分析。不仅有非常丰富的史料价值,也填补了党史研究上的这段空白。
张素华,河北唐山人,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主要从事毛泽东生平和思想研究。负责《毛泽东年谱》1925年-1927年7月、1959年10月-1965年部分撰稿工作,参与编辑出版《毛泽东军事文集》(6卷本)等文献。出版《毛泽东与中共党史重大事件》、《说不尽的毛泽东--百位名人学者访谈录》(合著)、《毛泽东画传》(合著)、《军事统帅毛泽东》(合著)等多部著作。
关于中国的近代史,一班人只会说文革的十年耽误了我们;实际上,从1957年就开始了。 我们的党毕竟还是年轻,每次试图调整的时候,反而结果总是更加深了灾难。
评分这本书整体来说还不错,把七千人大会从开始的准备到结束都介绍了一下。 缺点么,也很多。史观还是采用《决议》的定调,所以里面一直表扬一些人,不太客观,实际上还是把脏水往太祖的身上泼了。另外,就是对101缺少应有的尊重,里面的言语有些过了。 七千人大会在我党历史上是...
评分这本书整体来说还不错,把七千人大会从开始的准备到结束都介绍了一下。 缺点么,也很多。史观还是采用《决议》的定调,所以里面一直表扬一些人,不太客观,实际上还是把脏水往太祖的身上泼了。另外,就是对101缺少应有的尊重,里面的言语有些过了。 七千人大会在我党历史上是...
评分这本书整体来说还不错,把七千人大会从开始的准备到结束都介绍了一下。 缺点么,也很多。史观还是采用《决议》的定调,所以里面一直表扬一些人,不太客观,实际上还是把脏水往太祖的身上泼了。另外,就是对101缺少应有的尊重,里面的言语有些过了。 七千人大会在我党历史上是...
评分《德黑兰43年》是一部让人荡气回肠的电影,时隔多年,片中的旋律依然回荡在我耳边。人的记忆是最脆弱的,也是最顽强的。即使当事人一个个离开人世,历史的真相也不会湮没无存。当然,世界上有没有“历史真相”这件东西,本身也是值得商榷的。 50年前的5月15日,毛写下了那篇著...
看完了,感慨太多了!
评分七千人大会的直接起因是粮食问题,它是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总结,也是领导人在认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悄然产生分歧的一个大会。关键是政治生活不正常,斗争过火,缺乏民主氛围。
评分始末描述的很到位,变局是要慢慢悟的。
评分章节有趣,材料翔实,让人知道,但不很明白,众所周知的原因。
评分半个世纪之前的这场会议,改变着中国的走向命运,每一位参与其中的要员,都对于那个混沌张狂时代进行着思考、发表着自己的见解。40万字介绍了一场会议的前后,详细至极,虽然囿于出版的局限,没能突破或给出更新的材料,但如此的治史精神已令人钦佩。在中共八大和苏共二十二大以后,矛盾、犹豫和各种现实考验激荡,西楼会议结束后的半年,另一股反右开始,直至1978。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