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与不断革命研究

革命与不断革命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作者:薛汉伟
出品人:
页数:239
译者:
出版时间:1984-2
价格:0.8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马克思主义
  • 安邦之道·先锋队政党
  • 【pdf已存】
  • 革命
  • 毛泽东思想
  • 中国革命
  • 历史研究
  • 政治思想
  • 文化大革命
  • 阶级斗争
  • 社会主义
  • 理论探索
  • 当代中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内容提要

本书对不断革命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全面的历史考察,既包括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这个理论原理的孕育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又包括了在他们逝世以后围绕这个问题的论战和列宁、毛泽东等分别在俄国、中国的运用和发展,还包括了与这个理论原理直接有关的其他若干概念和原理的研究,例如关于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马克思恩格斯的“同时发生论”、列宁的“一国胜利论”、以及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工作重点转移等问题。在论述这些问题时,作者比较深入地研究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的有关著作和大量的资料,对许多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作了新的论证,进行了新的探讨,立意新颖,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学术价值。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前言(1)
===
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1)
一 革命的本义(2)
二 政治革命的实质和特征(4)
三 革命的诸种涵义(7)
四 社会革命的提出(9)
五 社会革命的科学定义(14)
六 社会革命的多种用法及其与政治革命的关系(17)
===
马克思的不断革命(21)
一 不断革命思想的孕育(21)
《论犹太人问题》中的“不停顿”革命(22)《神圣家族》中的不断革命(27)
二 不断革命思想的初步形成(31)
历史唯物主义和不断革命(31)《共产主义原理》和《共产党宣言》中的不断革命思想(34)
三 不断革命理论的发展(38)
1848年革命和不断革命理论的全面制定(38)无产阶级不断革命第一次尝试的经验总结(42)未来战斗中的策略和不断革命思想的全面阐述(48)
四 不断革命口号的搁置(52)
五 不断革命在马克思学说中的地位(56)
===
不断革命在俄国(61)
一 列宁的革命转变论(62)
俄国革命发展的图景(63)阶级力量对比关系的变化和革命转变论的发展(66)
二 列宁同马尔丁诺夫、普列汉诺夫的论战(72)
马尔丁诺夫标榜的“不断革命”(72)普列汉诺夫怎样2)曲解《告同盟书》中的不断革命思想(75)如何理解马克思的“上升路线”(78)
三 托洛茨基的“不断革命”论(81)
1905年对“不断革命”的解释——第一个定义(81)
十月革命后对“不断革命”的解释——第二个定义(84)
被驱逐国外后对“不断革命”的解释——第三个定义(88)
四 斯大林同托洛茨基的论战(91)
什么是马克思的不断革命(91)列宁主义还是托洛茨基主义(93)论战的意义(96)
五 不断革命与俄国社会主义革命(98)
怎样理解“夺取政权只是革命的开始”(98)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就是消灭阶级”(102)
===
不断革命在中国(106)
一 革命策略的探索(106)
二 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和彭述之的“永续革命”论(116)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117)关于“永续革命”的论战(126)从“二次革命论”滑向托洛茨基的“不断革命论”(130)
三 瞿秋白的“无间断革命”论(132)
“无间断革命”就是“一次革命”(133)六大对“无间断革命”论的否定(138)蔡和森的批判(141)
四 李立三和王明的“革命转变论”(149)
所谓“一省与几省的首先胜利就是革命转变的开始”(150)
所谓“重要部分”的胜利就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156)
五 毛泽东的革命转变论(158)
中国革命发展的新图景(159)经过新民主主义到达社会主义(161)阶级关系变动的科学分析和不断革命策略的创造性运用(167)革命转变条件的新概括和实现革命转变的新方式(170)
===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革命“同时发生”论(174)
一 “同时发生”论的提出(174)
二 “同时发生”论的涵义(179)
三 “同时发生”论和“同时胜利”论(184)
===
列宁的“一国胜利”论(189)
一 “一国胜利”的最初含义(189)
二 “一国胜利”与俄国首先胜利(193)
三 “一国胜利”与“最后胜利”(197)
四 从“一国胜利”到“一国建成”(202)
===
联共(布)党内关于“一国胜利”若干理论问题的论战(206)
一 斯大林对一国胜利的三种解释(206)
《论列宁主义基础》(206)《十月革命和俄国共产党人的策略》(210)《俄共(布)第十四次代表会议上的工作总结》(212)
二 论战中的几个理论问题(213)
关于“一国胜利”和“最后胜利”(214)“一国胜利”与“同时发生”的关系(216)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220)
===
社会主义革命与工作重点的转移(224)
一 马克思设想的共产主义革命进程(224)
二 列宁关于工作重点转移的理论和实践(226)
结束语(235)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很好

评分

很好

评分

很好

评分

很好

评分

很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