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东方

发现东方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王岳川
出品人:
页数:332
译者:
出版时间:2011-12
价格:49.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1164808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文化
  • 王岳川
  • 东方
  • 北大
  • 中國文化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东方文化
  • 历史
  • 旅行
  • 文化遗产
  • 风土人情
  • 艺术
  • 摄影
  • 人文
  • 游记
  • 探索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西方通过全球化让世界变成“地球村”,中国崛起让西方霸权日益变小。新世纪中国文化战略的重要核心在于:发现东方,文化输出!我们必得注意国家形象在国际化语境上的“水桶定律”--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引申开来,一个国家文化的对外形象面临的共同问题,即构成国家形象大国形象的各个部分往往优劣不齐,而劣势部分往往决定整个国家的国际形象水平。

大国形象包含四重形象:经济形象,政治形象,军事形象,文化形象。中国形象中的经济形象是辉煌的,政治形象正在赢得越来越多的国家的信任,军事形象也正在崛起和获得认同,但是文化形象却处于不利之境。可以说,大幅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建立中国文化战略话语,强化东方强国的文化软实力,迫在眉睫。

事实上,中国遭遇的东海和南海危机,表面上是美欧国家搅局南海,使得领土争端和资源争夺问题日益复杂化。而深层原因,是中国“汉字文化圈”长期以来已经失效,半个世纪以来,整个东亚“去中国化”倾向十分严重,“汉字文化圈”已经被“美国文化圈”取代。南海一些国家唯美国的马首是瞻,因此,只有“再中国化”和“重建汉字文化圈”,诸多问题才能良性解决。

在世界原教旨主义倾向日益抬头,奥巴马主义走向霸权主义老路的危险时刻,我们既不能走狭隘的民族主义道路,也不能走抄袭西化的道路,只能在宽容中庸、立己达人中走以中国自身为主、吸收世界优秀文化、守正创新的文化强国路。发现东方,意味着强国文化身份重建与中国文化复兴紧密相关,同时还意味着,中国文化守正创新是国家综合实力提升的重要标志,也是推动世界自然生态和精神生态和谐均衡发展的基本保证。

作者简介

王岳川,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北大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主任,北大书法艺术研究所所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协书法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北京书法院副院长,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院长,日本金泽大学客座教授,澳门大学人文学院客座教授,复旦大学等十所大学双聘教授。出版国学著作有:《文化战略》《中国镜像》《全球化与中国》《大学中庸讲演录》《现代文艺美学》《中国文艺美学研究》《后东方主义与中国文化复兴》《中国书法文化大观》《书法艺术美学》《书法文化精神》《书法身份》《中外名家书法讲演录》。西学研究著作有:《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后现代主义文化与美学》《艺术本体论》《文艺学美学方法论》《后殖民与新历史主义文论》《现象学与解释学文论》《二十世纪西方哲性诗学》《后现代后殖民主义在中国》《中国后现代话语》《西方艺术精神》《当代西方最新文论教程》。另有《王岳川文集》四卷本。在中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学术上主张“发现东方,文化输出,会通中西,重铸身份”,坚持书法是中国文化输出的第一步。理论上提倡“文化书法”,强调“回归经典,走进魏晋,守正创新,正大气象”,致力于中国书法文化的世界化。在世界40多个国家传播中国文化和书法艺术。

目录信息

新版序言
初版序言
第一章 绪言:发现东方--文化定输赢
一 缺席的中国是否可以返回现场
二 失效的中国身份是否可以再合法化
三 发现东方事关文化创新与文化自信
四 发现东方表征新时代中国文化自觉
五 当代知识分子对价值重建的文化担当
第二章 后东方主义与全球化反思
第一节 后东方主义时代的“主义”与“问题”
一 东方主义问题
二 东方主义与西方主义的“看”与“被看
三 被看的身份:西方中心主义对中国的偏见与误读
四 破除西方中心主义模式与重建文化自信
第二节 后东方主义时代的文化对话
一 后东方主义与超越东西二元对立
二 全球分享东方价值的意义
第三节 全球化反思与中国文化立场定位
一 多维度的全球化理解
二 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张力场域
三 在文化差异中寻求互补、共进
四 在文化重建中重塑民族价值
第三章 文化帝国主义批判与现代性审理
第一节 从人类现代史进入中国问题域
一 东方对现代西方的深刻影响
二 现代以来西方世界中的中国形象变迁
三 没有永远的落后:大历史视野下的文明走向
第二节 现代性谱系批判
一 现代性的四大维度与二元结构
二 现代性理性批判
三 从现代性走向后现代性
四 后现代思维剖析及其价值内核
第三节 中国现代性是否合法?
一 一元现代性的终结:现代性的多元选择权
二 东方智慧的文化重量
三 后霸权主义时代的文化多极多样化
第四章 文化纷争与大国文化软实力
第一节 当代国际文化纷争的严峻局势
一 当代亚洲文化战略格局的重组
二 四大发明遭遇挑战与文化民族主义问题
三 中韩文化论战显示韩国文化的扩张心态
四 以创新输出推动东亚文化新格局
第二节 国际文化战略与竞争
一 当代中国文化的战略处境
二 美国文化全球霸权的形成:从文化冷战到文化热战
三 当代国际文化产业竞争的白热化
四 文化提升是国家综合实力提升的重要标志
第五章 汉语文化危机与汉语思想再发现
第一节 从英语中心主义到汉语文化自觉
一 英语霸权对汉语的挤压
二 英语强势地位与汉语“自我东方化”
三 消除汉语危机与重估母语价值
……
第六章 太空文明时代的中国文化身份
第七章 生态思潮与东方生态精神价值
第八章 中国形象重塑与再中国化
第九章 文化输出:重返世界的中国话语
第十章 结语:人类新文明的吁塘求
初版后记
新版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二十一世纪初中国大陆本土后殖民主义研究的一次素朴的尝试与开端。在审视了季羡林、李泽厚、周蕾、杜维明、李欧梵等各家路数大同大异的中国学和海外汉学研究方案后,川川提出了自己的文化策略:发现东方,文化输出。在后现代语境下重新审视中国学在全球化中的地位。首先中国传统文明如老子和孔子、汉字和汉语、书法和乐舞等要么是被妖魔化和造神化,要么是在现代化中被磨去了指纹与身份。而这样的一体化当然是将中国形象本身变作不足道的差异而被西方霸权凝视女性化与消解化的。在此意义上,川川更认同德里达而反对杰姆逊是可以得到理解的,虽然三者对话的平台始终存在着错位与误读。这本身也是问题。而大众传媒和后西学的鼎盛联合下,中国的东西之争和古今之争乃至意识形态与真理之争更是绞结成了一堆乱麻,这或许是值得梳理的,然后才有发现中国的条件

评分

国学热的思考。。

评分

理解他的儒者立场,理解他答辩此论的文化历史语境,但是不喜欢过分强烈的民族主义和甚至有些先入为主的学术的政治立场性。

评分

国学热的思考。。

评分

二十一世纪初中国大陆本土后殖民主义研究的一次素朴的尝试与开端。在审视了季羡林、李泽厚、周蕾、杜维明、李欧梵等各家路数大同大异的中国学和海外汉学研究方案后,川川提出了自己的文化策略:发现东方,文化输出。在后现代语境下重新审视中国学在全球化中的地位。首先中国传统文明如老子和孔子、汉字和汉语、书法和乐舞等要么是被妖魔化和造神化,要么是在现代化中被磨去了指纹与身份。而这样的一体化当然是将中国形象本身变作不足道的差异而被西方霸权凝视女性化与消解化的。在此意义上,川川更认同德里达而反对杰姆逊是可以得到理解的,虽然三者对话的平台始终存在着错位与误读。这本身也是问题。而大众传媒和后西学的鼎盛联合下,中国的东西之争和古今之争乃至意识形态与真理之争更是绞结成了一堆乱麻,这或许是值得梳理的,然后才有发现中国的条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