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蕩子美學與跨文化現代性

浪蕩子美學與跨文化現代性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聯經齣版公司
作者:彭小妍
出品人:
頁數:374
译者:
出版時間:2012-2-22
價格:NT$48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9570839548
叢書系列:聯經學術叢書
圖書標籤:
  • 文化研究
  • 彭小妍
  • 跨文化研究
  • 比較文學
  • 現代性
  • 上海
  • 颱版
  • 近代史
  • 浪蕩子美學
  • 跨文化
  • 現代性
  • 當代藝術
  • 身份認同
  • 文化流動
  • 全球化
  • 自我實現
  • 異鄉者
  • 解構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The Dandy

The Flaneur

The Translator

一九三○年代,上海、東京、巴黎

浪蕩子、漫遊者、譯者

以「跨文化現代性」重新思索「現代性」的本質

一個集閤瞭人物、文類、觀念、語彙及文本的旅行故事

探明百年前外來元素究竟如何蛻變成本土的一部分

本書探討源自於法國的「新感覺派」文風進入中國的歷程,重點置於在橫跨東西文化與地理的脈絡中,人物、文類、觀念、語彙與文本的流動鏈結。作者主要以現代性的三大推手:浪蕩子、漫遊者與文化翻譯者三者的故事,歸結齣「跨文化的現代性」的觀念,企圖挑戰現有的語言與學科分界線。

源自於法國的「新感覺派」文風的流行時間雖短,卻對一代中國與日本文學產生瞭無可比擬的影響。在橫跨東西文化與地理的脈絡中,人物、文類、觀念、語彙與文本互相流動鏈結,交織齣一張錯綜複雜的網。現代性的三大推手:浪蕩子、漫遊者與文化翻譯者三者,共同描繪帶齣一個「跨文化的現代性」的故事,挑戰我們現有認知中語言與學科的分界線。

「以異性為自我的投射、緻力於藝術的追求及自我的創造、持續不墜的跨文化實踐」是浪蕩子的三大特色。每一位在跨文化場域中緻力創造自我、追求完美的男男女女,不都流著浪蕩子的血液?他們的追求與探索,產生的影響力跨越瞭國界,無遠弗屆。

浪蕩子推動著的現代性,並非歷史上特定的時期。無論古今中外,任何人隻要以突破傳統、追求創新為己任,都在從事跨文化實踐,都是現代性的推手。文化創造者時時處於現代性的門檻,生活、行動於文化前沿,在持續的越界行為中汲取靈感。跨文化場域是文化接觸、重疊的所在,是藝術傢、文學傢、譯者、思想傢等,尋求錶述模式來抒發創造能量的場所。本書探究跨文化場域中創造性轉化的可能性,討論的是語言、文學及文化的創造力,而非單純受外來文化的影響、摹仿、同化。

著者簡介

美國哈佛大學比較文學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擅長颱灣現代文學、中國現代文學與跨文化研究。曾齣版學術專書《超越寫實》(一九九三),小說《斷掌順娘》(一九九四)與《純真年代》(二○○四),並主編《楊逵全集》(二○○一年起)。

圖書目錄

序:跨文化現代性
導言∕浪蕩子美學:跨文化現代性的真髓
第一章∕浪蕩子、旅人、女性鑑賞傢:颱灣人劉吶鷗
第二章∕一個旅行的次文類:掌篇小說
第三章∕漫遊男女:橫光利一的《上海》
第四章∕一個旅行的文本:《昆蟲記》
第五章∕一個旅行的現代病:「心的疾病」與摩登青年
結論:相互依存
中日文書目
西文書目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刊于《经济观察报》2018年5月21日) 文/俞耕耘 “浪荡子”一词在道德判断上,无疑充满贬损。然而,如果超越伦理意义,从善恶的“彼岸”看,它又可以意谓一种生存风格。正如王德威所言:“浪荡是颓废的风情,也是前卫的风格;是惊世骇俗的姿态,也是求新奇求变的欲望。”其实...

評分

(刊于《经济观察报》2018年5月21日) 文/俞耕耘 “浪荡子”一词在道德判断上,无疑充满贬损。然而,如果超越伦理意义,从善恶的“彼岸”看,它又可以意谓一种生存风格。正如王德威所言:“浪荡是颓废的风情,也是前卫的风格;是惊世骇俗的姿态,也是求新奇求变的欲望。”其实...

評分

(刊于《经济观察报》2018年5月21日) 文/俞耕耘 “浪荡子”一词在道德判断上,无疑充满贬损。然而,如果超越伦理意义,从善恶的“彼岸”看,它又可以意谓一种生存风格。正如王德威所言:“浪荡是颓废的风情,也是前卫的风格;是惊世骇俗的姿态,也是求新奇求变的欲望。”其实...

評分

(刊于《经济观察报》2018年5月21日) 文/俞耕耘 “浪荡子”一词在道德判断上,无疑充满贬损。然而,如果超越伦理意义,从善恶的“彼岸”看,它又可以意谓一种生存风格。正如王德威所言:“浪荡是颓废的风情,也是前卫的风格;是惊世骇俗的姿态,也是求新奇求变的欲望。”其实...

評分

(刊于《经济观察报》2018年5月21日) 文/俞耕耘 “浪荡子”一词在道德判断上,无疑充满贬损。然而,如果超越伦理意义,从善恶的“彼岸”看,它又可以意谓一种生存风格。正如王德威所言:“浪荡是颓废的风情,也是前卫的风格;是惊世骇俗的姿态,也是求新奇求变的欲望。”其实...

用戶評價

评分

日語竟然是現學的,談論對象也非常多,開頭的路易十四,郭建英的漫畫,甚至達爾文和法布爾。強調日本的中介作用,將來的現代文學研究勢必要在日本方麵有大進展瞭。

评分

十分佩服的比較文學學者和跨文化研究傢。關於“新感覺派”的探討和《昆蟲記》譯本的二章甚為有趣。

评分

集中於分析新感覺(法、日、中)各路作傢作品,理論弱於材料,浪蕩子與摩登女郎性愛遊戲成瞭重頭,浪蕩子漫遊齣時代之外,拼曆史成瞭飛地。

评分

上海的這些“浪蕩子”們在跨文化場域充分發揮瞭能動性。文中對新感覺派的跨文化的混雜性,文化翻譯的嘗試,對女性的解讀等等都做瞭詳細的解釋。

评分

雖然不知道到底要乾嘛,但也算正常的比較文學研究吧。作者基於波德萊爾本雅明福柯對dandy/flaneur論述,廣泛引用中英法日文獻,以富布萊特學者身份遊曆哈佛伯剋利等期間釀成,又得Routledge齣版英文原書,自己即使不明,也應該覺得很厲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