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中医

海派中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
作者:
出品人:
页数:276
译者:
出版时间:2010-8
价格:33.0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807418566
丛书系列:海派文化丛书
图书标签:
  • 中医
  • 名医
  • 上海
  • 海派文化丛书
  • 海派
  • 历史
  • 海派中医
  • 中医文化
  • 上海中医药
  • 传统医学
  • 地域中医
  • 中医传承
  • 中医药学
  • 民间医术
  • 中医诊疗
  • 中医历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上海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产业工人队伍非常庞大,一直有工人创作的传统。上世纪50年代,上海曾出现胡万春、唐克新、费礼文等一批工人作家;60年代还出现了以居有松、刘希涛等为代表的工人诗人;进入70年代后,从上海市工人文化宫里走出来的一批工人剧作家,则在思想和艺术的双重意义上丰富了上海工人创作的图谱。这批工人剧作家中,宗福先1978年创作出轰动一时的话剧《于无声处》,他还与贺国甫创作出被称为“改革开放前奏”的话剧《血,总是热的》,贾鸿源、马中俊则创作了新中国第一部先锋派话剧《屋外有热流》,被评论家盛赞为中国百年话剧史上第三个“黄金时代”的开路先锋。1991年,在上海南浦大桥合拢之际,贺国甫创作的话剧《大桥》在北京首都剧场成功公演,被众多评论者赞为“40年来最好的一部工业题材的话剧”;2004年,他与宗福先再次搭档创作的《谁主沉浮》,抓住当时“执政为民”的热点话题,连续热演37场。此外,电影剧本《街上流行红裙子》、大型话剧《中国制造》等等,都曾引起巨大的轰动。

本书记载和传承上海工人创作风骨,真实生动地反映出创作群体的代表,反映上海工人创作成果,记录上海工人创作与时俱进的时代风貌,表现出上海工人的特点。<br />在中国所有的城市中,没有也不可能有两个城市是完全相同的,每个城市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个性。上海,无论是城市的形成过程、发展道路,还是外观风貌、人文内蕴,抑或是民间风俗习惯等,都有鲜明的特点和个性,有些方面还颇具奇光异彩!

如果要我用一个字来形容上海这座城市,我以为唯独一个“海”字,别无选择。

上海是海。据研究表明,今上海市的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市中心地区,在六千多年以前,尚是汪洋一片。随着时间的推移,长江的奔流不息,大海的潮涨潮落,渐渐淤积成了新的陆地,以打鱼为生的先民们开始来这一带活动。滩涂湿地渐长,围海造地渐移,渔民顺势东进,于是出现了叫上海浦、下海浦的两个小渔村,由此迅速发展起来。到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在今小东门十六铺岸边形成集镇,称上海镇。后于1292年正式设置上海县,县署就在今老城厢内的旧校场路上。一个新兴的中国滨海城市就这样开始崛起。所以我认为,上海可以说是一座水城,上海是因水而生,因水而兴,水是上海的血脉,水是上海的精灵。直至今日,上海的地名、路名依旧多有滩、渡、浜、泾、汇、河、桥、塘、浦、湾……这都在向人们证明,是水造就了上海这座城市。

海洋是美丽而壮观的。约占地球表面总面积的70.8%是海洋水面,如果称地球为“水球”也不无道理。海洋是广阔而有边的,是深而可测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是资源的宝库……任你怎样为之赞美都不会过分。

海在洋的边缘,临近大陆,便于和人类亲密接触。我国的万里海疆,美丽而且富饶,被誉为能量的源泉、天然的鱼仓、盐类的故乡,孕育着宇宙的精华,激荡着生命的活力……任你怎样为之歌唱都不会尽兴。

上海是海。是襟江连海的不息水流造就了上海,更是水滋养了上海,使这座城市孕育了以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为主要特征的海派文化。可以说,没有水就没有上海,就没有这座迅速崛起的滨海城市。没有海派文化的积极作用,也就没有上海的迅速崛起和繁荣发达。今后,上海的发展还要继续做好这篇水文章,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点!

上海是海。上海人来自五湖四海,是中国最大的移民城市,是典型的近代崛起的新兴城市,不同于在传统城市基础上长期自然形成的古老城市。1843年开埠以前,上海人口只有20多77,经过百年的发展,人口猛增到500多万。据1950年的统计,上海本地原住民只占上海总人口的15%,移民则高达85%。上海的移民,国内的大都来自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广东,国际的虽来自近四十个国家,但主要来自英、法、美、日、德、俄,其数量最多时高达15万人。在一个多世纪中,上海大规模的国内移民潮有如下几次:

太平天国期间,从1855年到1865年,上海人口一下子净增了11万。

抗日战争时期,特别是孤岛期间,仅4年时间,上海人口净增了78万。

解放战争期间,三年左右,上海人口净增了208万,增势之猛,世界罕见。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产生了新一波移民潮,人口增长势头也很猛,现在户籍人口已经超过1800万,此外,还有外来务工人员600万。每年春运高峰,车站码头人山人海、人流如潮,是上海一道独特的风景。

上海是海。上海的建筑素有万国博览会之美誉,现在是越来越名副其实了。有人说建筑是城市的象征,是城市文化的载体;也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城市的表情。依我看,上海的城市建筑是海派文化的外在形象体现,无论是富有上海特色的石库门里弄房屋,还是按照欧美风格设计建造的各式各样的建筑,包括集中于南京路外滩的建筑群,和分布于各区的多姿多彩的别墅洋楼,诸如文艺复兴式、哥特式、巴洛克式、古典主义式……

作者简介

任丽青

1957年12月出,文学博士,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其代表作有论著《(中国现代讽刺诗)》、散文集《(阿联酋的魅力)》和译作《(多摩湖的美)》,并主编《(大学生语文课本)》,参编《(海派小说精品选)》、《(20世纪散文英华)》、《(现代汉语概论》等。现任教于某高校中文系。

目录信息

总序
自序
第一辑 印象回眸
海派中医印象
海派中医众诚天下
复兴海派中医的文化谋略
海派名医传承办学脉络图
第二辑 海派大家
海上巨擘丁甘仁
伤科大家石筱山
一指禅功朱春霆
世代名医张骧云
儒世御医陈莲舫
女科圣手陈筱宝
神针医侣陆瘦燕
温热一派祝味菊
弃文业医恽铁樵
善用麻黄徐小圈
医文丹青程门雪
第三辑 国医大师
半日局长张镜人
医儒绝伦裘沛然
独创衡法颜德馨
第四辑 沪上名医
融会古今陆渊雷
勤修博施魏指薪
丁氏高足黄文东
古今相合韩哲仙
谦逊淳朴闻茂康
外科翘楚顾伯华
喉科医杰朱宗云
巧治眼疾姚芳蔚
师古研新史济柱
第五辑 名家医事
忧国忧民何书田
弃儒从医张君调
临危留方张玉书
彰扬父德张益君
五友结义蔡小香
医国手誉蔡香荪
民族医魂曹颖甫
一帖扬名朱南山
轻灵用药夏应堂
冲天一怒王子平
倜傥不羁章次公
睿智机敏陈存仁
诗书风流秦伯未
第六辑 名人医缘
医学第一章太炎
“第三扁鹊”与富商
医文怪杰陆士谔
胡乔木与张伯臾
重用黄芪愈胡适
一指禅疗康有为
铁樵慧眼识鲁迅
右任非中医不看
中药水果原一家
钟情中医陈寅恪
名丑一拜双名医
附录 拾贝撷英
杏林觅芳
橘井留香
医坛瑰宝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介绍了沪上海派名中医们的个人简史,对中医爱好者有一定参考价值

评分

介绍了沪上海派名中医们的个人简史,对中医爱好者有一定参考价值

评分

老板著

评分

上海的辉煌里曾经有那么多中医的贡献和影子。

评分

老板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