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这本《外国古建筑二十讲》中以讲座的形式,基本按历史顺序,介绍19世纪新建筑运动开始之前的外国建筑。全书共20讲,分上下两篇,上篇主要写欧洲,下篇主要写亚洲和上非洲的古代埃及。这不是一本完整的建筑史,而是择重点而述,以不同的视角,展现在历史的延承中建筑所反映的社会文化背景。
陈志华,1929年生。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留校任教,1994年退休。
主要专著有:《外国建筑史》、《外国造园艺术》、《意大利古建筑散记》、《保护文物建筑和历史地段的国际文献》,合作编译了《现代西方艺术美学文选·建筑美学卷》,另还写有一本杂文集《北窗集》。
陈志华1989年起从事中国乡土建筑调查和研究,至今已出版《楠溪江中游乡土建筑》、《诸葛村乡土建筑》、《新叶村乡土建筑》和《婺源乡土建筑》等四本书。
三年前在地坛冬季书市上随手捞了这么一本,谁知却成为了我有生以来读的第一本关于建筑的书,而且我立刻就喜欢上了它---在这之前所有有关建筑的书我都是敬谢不敏的---简直快要达到爱不释手的地步。读它的次数大约在《红楼梦》和《教父》之间。因为它我爱上了西方的古典建筑。罗...
评分大多建筑类书,都是就建筑讲建筑,而清华大学建筑学老教授陈志华把建筑的发展放在了历史、文化、社会的大框架里来讲,从经典的建筑入手,介绍建筑建造的背景,设计思想,历史改变等等,虽然主题是建筑,展现的却是西方的历史大背景。例如劵拱、穹顶和教堂形式的发展,可以看到...
评分大学时对建筑兴趣大增,于是花了血本买了中国和外国古建筑二十讲两本书,如获至宝。对于我一个门外汉来说,通俗易懂的表述和引人入胜的讲解,自此我爱上了古建筑。去年去欧洲旅行,坚决带上这本书,不仅让我读懂了所到之处的建筑,也让我从这些建筑中读懂了历史。
评分《外国古建筑二十讲》和《中国古建筑二十讲》和《小品建筑十讲》是12年的时候看的,其中这本的印象最深。前几天,新认识一个读建筑设计的朋友,聊起了建筑史,不由想起了两年前的这本读物。 作者从经典的建筑入手,介绍建筑建造的背景,设计思想,历史改变等等,...
评分这本书的图片注释毛病很大 有的注释错误 有的注释含糊 没有具体说明建筑的名称和地点 比如 第22页 两幅图片 左边是意大利帕埃斯图姆(Paestum)的雅典娜神庙,又叫谷女神神殿。右边是西西里岛 akragas 的协和神庙 第23页 是帕埃斯图姆(Paestum)的赫拉神殿(Tempio di Her...
歌德曰,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我在想,哥德尔是不是应该曰,建筑是音乐的微分,音乐是建筑的积分。
评分就目前国内总体的那些建筑的书资料性的水平而言,相当不错~
评分看到陈志华先生在后记里面写到,因为生长在逃亡流离的时代,自己讲了半生的外国建筑史其实一直没有亲眼见到过,"拨乱反正之后,我才有机会去亲眼看一看我讲过多少遍、写过多少遍的外国建筑。我曾经几乎为它们付出生命的代价。当我第一次登上雅典卫城的时候,泪流满面,咬紧嘴唇才没有哭出来。连续在卫城上呆了四天,恍恍惚惚,好像什么都看到了,又好像什么都没看到。"陈先生把外国古建筑讲的真的很感人。
评分建筑串接而成的欧洲历史,比较难读,但是往后看会越看越顺,放些日子,回头来过,再细品回味
评分逻辑清楚,文字流畅,尽管也会遇到“偷心造”之类不解的术语,但读完会对外国古建及其所关联的历史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后记也很值得一读且深思那个年代,陈先生在雅典卫城的一抔泪蛮打动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