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这本《外国古建筑二十讲》中以讲座的形式,基本按历史顺序,介绍19世纪新建筑运动开始之前的外国建筑。全书共20讲,分上下两篇,上篇主要写欧洲,下篇主要写亚洲和上非洲的古代埃及。这不是一本完整的建筑史,而是择重点而述,以不同的视角,展现在历史的延承中建筑所反映的社会文化背景。
陈志华,1929年生。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留校任教,1994年退休。
主要专著有:《外国建筑史》、《外国造园艺术》、《意大利古建筑散记》、《保护文物建筑和历史地段的国际文献》,合作编译了《现代西方艺术美学文选·建筑美学卷》,另还写有一本杂文集《北窗集》。
陈志华1989年起从事中国乡土建筑调查和研究,至今已出版《楠溪江中游乡土建筑》、《诸葛村乡土建筑》、《新叶村乡土建筑》和《婺源乡土建筑》等四本书。
的确,很不错的书,蛮早买的。 感觉其实选书是一个工程,你需要对你打算花给这本书的时间和精力有个大概的估计,也或者对你想找什么样的书有个概念,是对某个领域有个大致把握还是深究某一点要素去钻探。 这本书相对系统地对国外的古建筑作了介绍,涵盖面较广,当然,如此丰...
评分 评分我写下这个标题,又给了“还行”的3星评论,真的有些感慨。 看到那么多人追捧这本书,我只能说:也许它不适合我这样苛刻的读者。因为,我不喜欢看太“通俗”的作品。 这本书也许适合一般游客去国外旅游、当看到现实建筑时的伴游读物——其准确性和趣味性也难讲。 ...
评分我这两天正在看陈志华的<外国古建筑二十讲>,感觉蛮好,觉得长了不少见识.这本书术语不多,很适合我们这种外行看.我感觉他文字比较中正平和,有他那个年代的老教授的厚实基础.但也有个人的倾向,满有趣的.不过我到底是外行看热闹... 我看<外国古建筑二十讲>的时候,其实有个疑问,到...
评分大学时对建筑兴趣大增,于是花了血本买了中国和外国古建筑二十讲两本书,如获至宝。对于我一个门外汉来说,通俗易懂的表述和引人入胜的讲解,自此我爱上了古建筑。去年去欧洲旅行,坚决带上这本书,不仅让我读懂了所到之处的建筑,也让我从这些建筑中读懂了历史。
建筑串接而成的欧洲历史,比较难读,但是往后看会越看越顺,放些日子,回头来过,再细品回味
评分配图丰富,作者文笔不错,偏重建筑技术但不少术语默认读者知会,想写历史文化但心有余而力不逮,史地人物专名不乏不符通译。后记一看一切释然,满满都是泪。趁早推翻此书地位才是对前辈最好的致敬。
评分 评分建筑也可以这么美呀.
评分“建筑是人类生活的舞台、主要的物质环境。人塑造了建筑,建筑反过来也塑造了人。建筑上凝固着人的生活,他们的需要、感情、审美和追求。建筑把这些传达给一代又一代的人,渗透到他们的性格和理想中去。建筑成了人们历史的见证,文化的标志,心灵的寄托。” 你很难不说这本书实在是太棒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