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西滢,这位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著名学者,因为曾与鲁迅笔战而留下了"骂名",被当代不少人误解。其实陈西滢及其代表的现代评论派为新文化运动作出了不小的贡献,他的思想、文化观念也有不少过人之处,对当时的社会黑暗也极力讽刺嘲弄。他的随笔尤为精彩,本书是他著名的"闲话"专栏文章,读此书,你可以走进一个真正的陈西滢和体会一个真切的五四。
当代大多数中国人知道陈西滢的名字,是在中学的课本里,《纪念 刘和珍君》这篇课文里。出现的地方却不是正文,而是注释——编辑的注释。具体内容是记不清了,但陈西滢的名字前有一个定语——反动文人。 所以,在当代大多数中国人的印象里——至少是潜意识里——陈西滢就是个...
评分我们觉得无声的悲哀是最沉痛的悲哀,无声的行列是最严重的行列。在孙先生大殡的时候高声的呼号已经是错了,何况那些 呼号的青年们,十个中八个是在笑着。 《中山先生大殡给的感想》 戏剧的成功,必须有剧本,舞台,排演者,演员,及观众的合作,五件缺一样都不成。如果所缺的是...
评分当代大多数中国人知道陈西滢的名字,是在中学的课本里,《纪念 刘和珍君》这篇课文里。出现的地方却不是正文,而是注释——编辑的注释。具体内容是记不清了,但陈西滢的名字前有一个定语——反动文人。 所以,在当代大多数中国人的印象里——至少是潜意识里——陈西滢就是个...
评分花了好几个晚上的零碎时间, 终是把<西滢闲话>通读了一遍. 也算是了了一个心愿. 中午zw还问我, 干吗读陈西滢? 笑着答" 因为他的只言片语总能在鲁迅先生的文章里发现" ---我确实很好奇, 关于那个年代, 关于那一场恩怨. 估计年龄和我相仿的人第一次听说陈源, 想必大多是在<...
评分对照读了写于1926年的朱自清《执政府大屠杀记》,林语堂《悼刘和珍杨德群女士》,陈翰笙《三月十八日惨案目击记》,邵建《从运动到惨案》,陈西滢《闲话》,王世杰《论三月十八日的惨剧》与《京师地检厅与三•一八惨案》…… 问孩子们,时隔八十年,这些文章中,哪一篇对...
思想还是很有见地的,只是总爱无意中捧吴稚晖的臭脚,好不破坏气氛。
评分时评也~~~
评分思想还是很有见地的,只是总爱无意中捧吴稚晖的臭脚,好不破坏气氛。
评分第一篇就惊艳到了,阅读更多的快乐是共鸣。
评分陳源文章還是可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