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1895年10月3日—1976年3月26日)福建龍溪人。原名和樂,後改玉堂,又改語堂。1912年入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後在清華大學任教。1919年鞦赴美哈佛大學文學係。1922年獲文學碩士學位。同年轉赴德國入萊比锡大學,專攻語言學。1923年獲博士學位後迴國,任北京大學教授,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教務長和英文係主任。1924年後為《語絲》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廈門大學任文學院長。1927年任外交部秘書。1932年主編《論語》半月刊。1934年創辦《人間世》,1935年創辦《宇宙風》,提倡“以自我為中心,以閑適為格調”的小品文。1935年後,在美國用英文寫《吾國與吾民》、《京華煙雲》、《風聲鶴唳》等文化著作和長篇小說。1944年曾一度迴國到重慶講學。1945年赴新加坡籌建南洋大學,任校長。1952年在美國與人創辦《天風》雜誌。1966年定居颱灣。1967年受聘為香港中文大學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舉為國際筆會副會長。1976年在香港逝世。
《中國人》(My Country and My People)是林語堂在西方文壇的成名作與代錶作。林語堂是中西文化結閤的産兒,一嚮以“兩腳踏東西文化,一心評宇宙文章”為座右銘。他的著作,在東西方都極受歡迎,曾被譯成多種文字齣版,以至現今美國大的圖書館幾乎都收藏有他的著作。
《中國人》是他在西方文壇的成名作和代錶作,該書是應美國紐約莊颱(John Day)公司之約,1934年用英語寫就的,1935年由雷諾與希師閣(Reynal & Hitchcock)公司齣版。這是一部有關中國社會、曆史和文化的著作。它以中國文化為齣發點,對中西文化作瞭廣泛深入的比較,旨在嚮西方介紹中國文化,使西方人能夠比較確切而客觀地瞭解中國。
該書齣版之後,在西方引起瞭不小的轟動,被推崇備至。1936年,英國倫敦威廉・海涅曼(William Heinemann)公司再版,以後曾被譯成俄語、日語、瑞典語等多種文字齣版。 這部《中國人》全譯本除瞭補上原著第十章第六節《蔣介石其人其謀》、1935年初版《收場語》(其中包括《中華民國的真相》、《領袖人纔的要求》、《我們的齣路》等重要而容易引起誤讀、誤解的篇章),還增添瞭譯者附記、索引等。這樣不僅恢復原著的“全貌”,而且保持瞭原著的“原汁原味”,可以讓廣大讀者領略林語堂這部原著的當年風采與全書的基本精神。
十几岁的时候,自己买了一本散文集子,集百家之大成,现在看来也是少有的珍品,其中就有林语堂《中国人》的节选。 2000年,学林出版社推出《中国人》全译本,这大概是那一年文学界一大盛事了。我拿到手的是第二版,着实让我激动了许久。如果不是背负着让愤怒青年迸发民...
評分在二手店里偶尔发现林语堂的my country and my people,heinemann asia singapore出的,成色如新,书背上连折痕都不见,赶紧拿下。 关于中国人的性格特点,林老先生列出15条。其中有三条的负面:patience, indifference, old roguery——the worst and most stri...
評分在二手店里偶尔发现林语堂的my country and my people,heinemann asia singapore出的,成色如新,书背上连折痕都不见,赶紧拿下。 关于中国人的性格特点,林老先生列出15条。其中有三条的负面:patience, indifference, old roguery——the worst and most stri...
評分能把英文译成半文言,而且语意流畅,真是令人好生佩服。我后来读了林语堂的《生活的艺术》,翻译明显不如,“我抱着我的女孩”——该说“女儿”吧,原文应当是my little girl之类——都出来了。至于另一个《中国人》的白话版,就相距更远——但是我在这本80年代出版的简体版中...
評分能把英文译成半文言,而且语意流畅,真是令人好生佩服。我后来读了林语堂的《生活的艺术》,翻译明显不如,“我抱着我的女孩”——该说“女儿”吧,原文应当是my little girl之类——都出来了。至于另一个《中国人》的白话版,就相距更远——但是我在这本80年代出版的简体版中...
對照下英文看···還是喜歡吾國吾民這個題目
评分吾國與吾民,讀完感到做個生活傢纔是人生的真諦
评分眼光獨到 入木三分
评分吾國與吾民,讀完感到做個生活傢纔是人生的真諦
评分吾國與吾民,讀完感到做個生活傢纔是人生的真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