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丽塔》是作者流传最广的作品,绝大部分篇幅是死囚亨伯特的自白,叙述了一个中年男子与一个未成年少女的畸恋故事。小说最初未获准在美国发行,于1955年首次被欧洲巴黎奥林匹亚出版社出版。1958年终于出版了美国版,作品一路蹿升至《纽约时报》畅销书单的第一位。《洛丽塔》已被改编成电影。
纳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1899年生于圣彼得堡。1940年他移居美国、成为著名的小说家、诗人、批评家和翻译家。其代表作《洛丽塔》(Lolita)《微暗之火》(Pale Fire)进入现代经典之列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艺术作品之一。他曾在威斯利、斯坦福、康奈尔和哈佛教授文学。1961年起侨居瑞士,1977年在那儿去世。
《洛丽塔》,主万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1月 亨伯特先生的语言战争 那是两个文人之间的一场默默无声、软弱无力、没有任何章法的扭打,其中一个被毒品完全弄垮了身体,另一个患有心脏病,而且杜松子酒喝得太多。 ——《洛...
评分《洛丽塔》,主万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1月 亨伯特先生的语言战争 那是两个文人之间的一场默默无声、软弱无力、没有任何章法的扭打,其中一个被毒品完全弄垮了身体,另一个患有心脏病,而且杜松子酒喝得太多。 ——《洛...
评分洛丽塔,任性的小妖精。 很喜欢很喜欢她。只有她才可以在大雨滂沱后若无其事地吃樱桃巧克力冰淇淋,还用摄人眼神定定地看着你,然后咯咯笑。媚若无骨。 多年前的那个下午,如果不是她,趴躺花园天真烂漫看画册,水花浇透鹅黄短裙,就不会有此后种种故事后人漫长迷恋。她是小小...
评分《洛丽塔》是纳博科夫流传最广、争议最多的作品,也是研究者最为青睐的作品。既是作家个人艺术风格的集中体现,也是后现代主义文学名闻遐迩的经典。 小说包含“序言”和“正文”两部分。 正文部分以第一人称叙述。“我”自称为“亨伯特·亨伯特”,1910年出生于巴黎,虽然母...
评分以前虽然说起过于晓丹译的《洛丽塔》,但是我得惭愧地说当时还没看过,只是对库布力克导演的电影有深刻印象,这次终于补上了这一课,看了于晓丹的译本。 上次说起时还犯了一个错,以为于晓丹是《洛丽塔》的第一个中文译者,实际是黄建人教授,前不久在中山图书馆发现黄教授的...
就像很多书很多事一样,这本书我从图书馆借过,然后翻了翻读了一些,现在大概记得第一行。我觉得除了译者,无论是原版还是翻译版,真正读完它的人其实不多,很少很少!那这书为什么会流行起来呢?可能是大家需要一些来自异域的新鲜感。希望是自己太浅薄,希望确实有很多人对这书有自己的体会。希望那些大名鼎鼎的经典确实活在世人的精神世界。
评分人有三样东西是无法隐瞒的,咳嗽、穷困和爱。你想隐瞒越欲盖弥彰。人有三样东西是不该挥霍的,身体、金钱和爱。你想挥霍却得不偿失。人有三样东西是无法挽留的,时间、生命和爱。你想挽留却渐行渐远。人有三样东西是不该回忆的,灾难、死亡和爱。你想回忆却苦不堪言。
评分不愿意跟文学艺术入门汉争长短就是她不出拳也赢了。各种低级趣味要一一陈列你不嫌累我也嫌累,确实可以去做一些文化荒漠商业发达的国家的爆米花粗浅新颖编剧,比如美国,比如文化荒漠之都潮流之都香港。粗浅新颖我说的很客观了,一个二三十岁人写五十字最美丽的文字要用丧心病狂等网络流行词语我不想说什么,你如果要跟我十六岁时候比我也没办法。我反正二十岁的时候作协的人请我喝茶我是看不上的。 我现在不想为自己十六岁的文字争辩什么。爱怎么说怎么说,你说赢了如今的我就少看了几本书么,多看了几部高评分爆米花? 人家洛丽塔都看不上,要我多看几部消失的爱人,我说点影评,人家说我还小。我是无力的,谁懂得起?
评分凡是带有畸形欲望的情感,我都不喜欢
评分天朝书的开本太大了,又喜欢用克重高的纸,很不方便携带,就连盗版书也不例外,比如这本外教社的。而且排版屎一样,在摇晃的车厢里很容易跳行。好吧,重点是我终于把这本看完了。现在就去写读书报告给高英老师!【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